一桩命案的发生,会有很多原因,因此调查死者的死因和死亡时间,便成了破案首要解决的问题。在许多侦探小说中,都有关于尸体的描述,很多案子,都是通过尸检中所发现的小细节,进而将案子背后隐藏的秘密揭露出来的。那么,尸体究竟会告诉我们什么呢?
当警方在命案现场发现尸体时,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推断死亡时间。判断死亡时间通常有三种办法:尸斑、尸僵和尸体的温度。
尸斑,顾名思义,就是人死后尸体上所出现的斑痕。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尸斑呢?我们都知道,人活着的时候,身体内的血液是在不断地循环着的,而当人死去后,血液循环也随之停止,于是静止的血液在重力的作用下,会沉积于尸体底部的血管中,形成紫红色的尸斑。
尸斑最快是在人死后半小时内出现,最慢则是在4~10个小时出现。那尸斑能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信息呢?上面我们说过,由于重力因素的存在,尸斑一般会出现在尸体底部,那么,如果案发现场的尸体,尸斑是在腹部,那么就说明这具尸体曾经被人移动过。如果死亡时间已经超过48个小时,那么在细菌的作用下,尸体会由腹部向四肢逐渐开始出现绿色的状态。当死亡时间已经到达4~7天时,皮肤就会呈现像大理石一样的纹路。因此,根据这些信息,警方便可粗略地判断出尸体的死亡时间以及死亡地点。
然而,仅有这些信息是不够的。大家都知道,人死后,身体会逐渐变得僵硬,这种现象就叫做尸僵。在人死后1~3个小时,尸僵便会由面部逐渐向四肢扩散,在死后12个小时的时候扩散至全身。不过,在随后的12个小时内,尸体则会逐渐地恢复柔软。因此,法医往往会根据尸僵的程度,来推断死亡的大致时间。但是,尸僵有时候会受环境的影响,给破案带来一定的阻碍。如果死者处在一个低温的环境,并且在死前肌肉也是出于静止的状态,那么很有可能就不会出现尸僵。此时,我们又遇到一个由温度带来的难题。
温度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包括尸体的温度和现场的温度。大家都知道,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而当人死去后,身体就会停止产热,此时,人的体温会以每小时1℃的速度逐渐下降。因此,在尸检时测量尸体的温度也是推断死亡时间的一个关键。但是,由于周围环境的不同,尸体的温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譬如说,尸温在温暖的室内要远比在寒冷的室外下降得慢得多。除此之外,死者本身的肌肉组织也是一个因素,相比而言,胖子的尸温要比瘦子下降得慢一些。
除去尸体的这些表面现象,死者的消化系统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线索。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来看一下人体的消化系统。当我们吃东西的时候,食物会经由食道,首先来到胃中,这时胃就会分泌胃液来对其进行消化。3个小时后食物便会离开胃,开始进入小肠,然后慢慢进入大肠。整个消化过程的完成,约需要一天多的时间。因此,警方在对尸体进行尸检时,不但可以根据死者胃里食物的消化情况,推断出大致的死亡时间,还能根据食物的种类和成分,进一步推断出死者最后一餐的进食地点,甚至连生活习惯和经济状况也可以推断出。而如果死者的胃和小肠是空的,那就表明死亡时间已经超过了8个小时。
有些狡猾的犯罪分子会在受害者死后,再将一些类似被咀嚼过的食物喂入受害者的胃中,企图混淆警方的判断。不过,这点雕虫小技是难不倒办案人员的。我们知道,酸性物质是具有腐蚀性的,比如盐酸、硫酸等等。在我们的胃中,也存在一种酸性物质,那就是胃酸。人死后,胃部的消化活动也随之停止,那么这些后来到达胃中的食物不但无法被消化,还会被胃酸所腐蚀。因此,只要检查一下死者胃中食物的状态,就很容易能识破犯罪分子的小伎俩。
但是有的时候,由于死亡时间较长,而尸体又受周围环境影响较大,即便是消化系统也找不出线索时,该怎么来判断死亡时间呢?
答案是通过眼球来判断。眼球可以说是人体上较为密闭的一个空间,在人死后,眼球内的环境变化几乎不受外界影响。根据这个特性,警方可通过检测死者眼球液体中成分浓度的变化,来对死亡时间进行更为准确的判断。
由此可见,尸检在破案过程中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尸体所提供的信息,能够给警方提供许多破案的证据,在探案过程中,占据了十分关键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