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一咬牙开了B站大会员后,仿佛打开了另一扇大门,之前一直苦寻无果的日剧资源基本都能在这找到,顿时直呼这钱花得值。前不久刚刷完一部19年的剧——《集体降职》(《集団左遷》),让我不禁联想到前两年大火的另一部剧《半泽直树》(《半沢直樹》),两者都是职场剧(确切说都是银行员),拍摄的场景也大体相同,能很明显地看到不少背景只是简单地把东京中央银行的LOGO换成了三友银行的而已,更为重要的是当中的不少演员在两部作品中都有出场,让网友调侃道除了堺雅人外,整个《半泽直树》的剧组都去了《集体降职》。虽然这是日本的职场剧,但从中我还是看到了在国内、在周围所能感同身受的事,这期随笔就和大家分享下我的感悟。

半泽直树为什么被调走了(从半泽直树到集体降职)(1)

一. 学阀、派系

在《半泽直树》中我们能看到整个东京中央银行主要分为两派,一派以中野渡行长为首,另一派以大和田常务为首,而两派实际上是东京中央银行合并前两家银行旧势力的缩影,即东京第一银行(旧T)出身的中野渡和产业中央银行(旧S)出身的大和田。

同样在《集体降职》中的三友银行亦是如此,一派以藤田行长为首,来自于合并前的大昭和系,另一派以横山专务为首,来自于合并前的三友系。

银行虽然合并了,但两大集团之间却一直存在利益冲突,为了本派上位也是煞费苦心,各显神通。但即使一方的把柄被另一方抓住,也无法“赶尽杀绝”。正如《半泽直树》中大和田常务渎职的证据被摆在面前,中野渡行长也没有将他放逐,只是稍稍降职作为惩戒,毕竟在他的背后还牵扯着太多的利害关系,果然应了那句话:“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

其实这种派系之间的明争暗斗在日本并不少见,在派系之前还有另一个词存在,那就是学阀,也就是同一所大学出来的学生在从事某个领域时很自觉地进行抱团,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有“赤门阀”(东京大学毕业者的学阀,高级官僚、学术界、政治界、财政界)、“三田阀”(庆应义塾大学毕业者的学阀,金融界、财政界、监察法人、注册会计师)、“稻门阀”(早稻田大学毕业者的学阀,出版业界、媒体界、政界、法律界)等。大家师出同门,踏入社会后互相抱团取暖似乎成了理所当然的事,同理派系的本质也是如此。

何止是在日本,在中国又何尝不是如此,各种小集团、党系之争一直存在,我为诸君试举几例:三国时期刘备的集团中存在荆州系、益州系等小集团;永嘉之乱后的东晋内部也存在以王谢(就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王、谢)为首的北地士族和陆顾朱张为首的南方士族之间的内斗;晚明时期东林党与浙党、楚党、齐党的争斗(在这里补充一句,在我看来明清时期的各种会馆背后也有类似的性质);说到民国大家就更熟了,国民党内部最著名的就是蒋校长的黄埔系,除此之外还有陈诚的“土木系”(不得不说蒋某人还搞了一个浙党,俞济时便是其中的受益者)。除上述所提之外,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类似的派系斗争不胜枚举,所以孔老夫子提倡的“君子朋而不党”想要实现,岂可易乎?

半泽直树为什么被调走了(从半泽直树到集体降职)(2)

即便是现在的社会,这种现象也是屡见不鲜。前几年大热一时的《人民的名义》中也经常出现“汉大帮”和“秘书帮”等字眼;而各公司内部也有这种情况,某某领导毕业于哪个学校,因此这个大学毕业的后辈在公司特受欢迎,一进公司便被“区别对待”,只看出身,不问才学。

二.下克上的传统

在两部作品中有一个相似的镜头:半泽直树仰望着东京中央银行总部;片冈洋仰望着三友银行的本部。对于这镜头我个人是这么解读的:这代表了日本的一个传统——下克上,即下级代替上级,家臣消灭家主,在日本战国时代最为著名。其中最为我们熟知的便是明智光秀的本能寺之变以及德川家康的大阪之阵。

半泽直树为什么被调走了(从半泽直树到集体降职)(3)

在这个镜头中总行的建筑寓意着上层领导,而半泽和片冈却要以个人的力量去将违反银行员正义的大佬拉下马来,虽如蚍蜉撼树,但仍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最终他们的努力也得到了回报,完成了“下克上”的逆袭。

在现实生活中,“下克上”的成功基本是不可能的,而电视剧中的刻画更多地是代表了观众对社会中不公正不合理现象的不满,却无力改变,而作品却将这一想法表现了出来,博得了更多职场人的喜爱。

三.职场的プライド(尊严)

在半泽直树心中银行员应该有着自己的尊严或是操守,他认为银行员的职责不是保护银行,而是要为这个国家的劳动者服务。不应该是人民为银行服务,而是银行必须为人民服务才对。银行员并不是为上司或者组织工作,无论对方是多么微小的企业,只要他们还在努力工作,就没有权利去践踏他们的一腔热血。但是半泽看到的却是银行晴天借伞,雨天收伞的现象,个别人为了自己的业绩甚至做回扣,连银行内部也沉醉于争权夺利,这与他的银行员操守背道而驰,于是他发出了这样的呐喊:我们满脑子只惦记着银行,不知什么时候变成了一个只会考虑如何让自己获利的组织。抛弃弱者,理所当然地把自己的逻辑强加到别人身上,出了问题就往后拖,没人愿意负起责任。为了无聊的派系斗争,彼此勾心斗角,下属只知道察言观色,不敢对上司直言不讳。这样的银行倒不倒闭又有什么区别呢?在这世界上,有无数人和企业真的需要帮助,如果背叛他们的期待,我们存不存在又有什么意义?

而在《集体降职》中,当横山专务要求十二名新任支行长上任后别做“多余”的事(就是不要有所作为),安心等待分店关闭即可,并暗示任务结束后会对他们进行补偿。这听起来简直是好事一件,不用干活,带薪摸鱼,还有来自领导的承诺,有比这更妙的事吗?一般人都会按指示照做吧?但是片冈却不这么想,他认为工作不就是该努力吗?所以他上任后并没有做一个沉默的人,在看到员工想努力留在银行的想法后,疯狂地与他们一起拉业绩,哪怕违反了领导的指示而遭到百般刁难也在所不惜。

在这里,我想问问大家,同时也问问自己:你们有自己的职业尊严或是操守吗?而在问这个问题之前我还想再问一个问题:你们喜欢现在的工作吗?或者是你们现在的工作是你们真正想做的吗?

当我们从学校毕业步入社会后发现就业的压力是多么大,因此我们很多人出于骑驴找马也好,或是别的什么也好,无论如何先找到一份工作干起来,至于专业是否对口,自己是否喜欢,那就管不了那么多。而这种结果往往导致了我们工作时缺乏兴趣,缺乏上进。再过几年,为了车,为了房,为了养家糊口,就要面对各种压力,加班加点成了常态,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说那就是内卷得厉害。这让我想起了当年火极一时的《武林外传》中的一句台词:只要给足加班费,当牛做马他无所谓。不要笑,朋友们,这句话怕是我们绝大多数行业真实的写照吧(经典不愧是经典,十几年前的台词放现在仍然适用),哪怕公务员也好不了多少。我有一个当公务员的朋友,起初我很羡慕她上岸,后来听她说三天两头要加班,并且只有加到规定时长才有80左右的补贴,也是卷得厉害,她把公务员比作“围城”(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

前不久看了一部电影,名为《花束般的恋爱》,男女主人公因为相同的兴趣爱好而在一起,但过了热恋期尤其是毕业以后,生活成了横在两人中间最大的困难。男主为了能养家糊口拼命工作,完全放弃了自己的热爱,放弃了两个人共同的爱好,俨然成了“社畜”;而女主却想继续热爱自己的兴趣,毅然辞掉了稳定的会计工作,找了一份自己喜欢但在男主看起来不怎么靠谱的工作。两人的结局早已注定,分手也只是时间而已。看完电影后,我曾在朋友圈写下这么一段话:生活的压力也许会让人变成一个社畜,但请不要忘记最初的美好,胸怀初心,生活才会五彩斑斓!现在回过头来看这段话,只能感叹自己在不知不觉中也变成了熬鸡汤的高手,如今的自己和电影中的男主同为社畜,又有何区别。

半泽直树为什么被调走了(从半泽直树到集体降职)(4)

除此之外,还存在另一种情况会让人变得麻木,放弃了职业操守,选择躺平。有些人刚进入岗位时也曾是热血澎湃、激情四射、意气风发的少年,他们看到职场中不公正、不合理、需要改进的地方,想用自己的一腔热血将其改变,也曾提出过问题,提出过建议,但最终都如泥牛入海,提出的问题被“拖”字诀压在那里,提出的建议被领导“留中不发”,甚至由于过度活跃而遭受到他人的排挤。久而久之,这种无作为的环境如同去毛刺一般抹去了他们身上的锐气,当再遇到问题或是有好的建议时都不在开口,因为他们相信无论怎么努力,结果都是一样。什么职业操守,什么职业尊严都见鬼去吧,安静地做个摸鱼人不香吗?

当年半泽直树想成为银行职员进入产业中央银行,复仇是他的目标之一,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想成为帮助别人的银行员,因为钱而使人丧命是不对的。因此他想努力上升,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去做一些事。在他心中有这样的信念:社会上有赢家输家的说法。在我看来,不管在什么公司做什么工作,对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每天奋斗,收获成就感,这种人才配称为真正的赢家。

在这里我也祝各位朋友能够找到工作的乐趣,而不是将工作只当成为养家糊口的工具,每天蝇营狗苟。但是如果真的不满意当下的工作,认为实现不了自己的价值,做的都是机械式的工作,那就试着去尝试新的环境。我信奉这么一句话:良禽择木而息,贤臣择主而事。我们的人生接受改弦易辙。借用《战国策》中的一句话: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公司选择员工,员工也可以选择公司,与其在此碌碌无为一生,不如将余生的热情献给懂得欣赏自己的公司,士为知己者死。

四.职场风云

在银行中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下属的功劳归上司,上司的过错下属来扛,而半泽就成了上司的牺牲品。我们都知道战场上跟对一位将领是多么重要的事,士兵都愿意跟着常胜将军,这是因为常胜才有更大的机会活下去。职场上亦是如此,跟对一位好的领导,你的才能才会有发挥的舞台,你的价值才会被认可;倘若你跟错了领导,前程被耽误不说,每天的工作也会让你苦不堪言。

我们常见的领导有两种,一种是如半泽、片冈这样,遇事会亲自披挂上阵,与部下一起面对,出了事会顶在前面,是属下最信赖的坚强后盾。而另一种则是以下达任务为主,干好了是领导用人独到,搞砸了,那是下属无能,总之领导永远是对的,是安全的。所以,朋友们,如果可以的话,一定要选择一位好的上司啊。

除了上下级之外,职场还有种关系便是各部门、各科室之间。按理说大家都是同一公司的员工,都在同一屋檐下工作,应该互相帮助,齐心协力才是,但无论是戏里还是戏外,所见更多的却是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使绊子,不把另一方弄难堪,似乎显示不出自己的能耐。遇到别的部门请求,以各自负责自己的业务为由拒绝,轮到自己需要援助,便以“什么你的、我的,不都是公司的”说辞进行道德绑架,玩的一手好双标。关于双标还曾听到过这样一个梗:当员工有事需要公司时,公司回复你以为公司是你家啊;当公司需要员工时打出公司是我家,XX靠大家的口号。前倨后恭,思之令人发笑。

另外当一件事涉及到多人时,其他同事让你帮忙做点事,你大方出手。而这一举动的后果却是从此以后这个活便成了仿佛是你理所应当该做的。正是基于此,我们会看到很多举手之劳便能解决的问题,他人为何不帮,怕的就是帮过一次就成了自己的活,得不偿失。更有甚者,当你在帮助他人时被自己的领导所看到后,有些领导还会心生不满,认为你工作量太少,所以太空了,亦或是认为你对其他部门有向往之情。在这种形式下,敢问还有谁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呢?

五.客户至上

对于生意场上的人来说,客户就是上帝这个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以至于产生了“凡是客户不开心,我们都要道歉;凡是客户的要求,我们都要坚决执行”的想法。但是客户说什么,我们就做什么的想法真的没错吗,真的就是为客户考虑吗?

在《集体降职》中客户想要一块半个巨蛋球场大小的土地作为太阳能源开发的试验田,但购买土地的费用却至少需要几亿日元。只要拿下这单融资生意,能对分店的业绩做出莫大贡献,因此片冈使劲寻找符合条件的土地。但是副行长真山提醒他,这么做真的是为客户好吗?是否考虑过客户一旦负上这笔债务,整个公司的运营是否会有影响?这句话让片冈醒悟过来。最终片冈不但找到了符合条件的土地,还说服地主免费为客户保留三年,三年内不会卖给其他人,而三年后客户应该也有足够的财力买下这块土地,并且不会影响正常的财务。此举彻底赢得了客户的信任,放弃了贷款利率更低的银行而选择片冈他们。所以真正为客户着想不是一位地满足客户的要求,而是站在他们的角度为他们提供最优方案,正如曾子所云:为人谋而不忠乎?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许多不讲理的客户,仗着自己的需求大,仿佛是他们赐予我们一切,离开他们似乎就活不下去了一般。一旦遇到他们不满意的地方,就颐指气使,上来一顿指责,非要我们像孙子一样一个劲道歉,他们心里才会舒服。相反遇到他们自己弄错的情况,一句对不起都不会说,直接沉默着挂电话。在我看来这种人是真的没礼貌没教养。

六.人工与机器

这是一个科技发达的时代,每天都有不同的技术问世,都有先进的设备制造出来,它们不知疲倦地工作着,似乎宣告着人工时代的终结。

在《半泽直树》的开头,半泽问客户如果要求他们放弃手工作业,实现自动化生产,才愿意贷款给他们,是否愿意?客户表示拒绝,公司注重工人的感觉,只有用手触摸,用眼睛看,用耳朵听才能真正做好,这是他们的原则,即使需要更高的人工成本,这一点也绝不妥协。半泽表示支持,并赞同电脑不是万能的观点。无独有偶,在《集体降职》中,横山专务计划大规模裁员,试图通过导入AI代替人工,从而削减人工成本。但是片冈上任支店长后注意到AI不可能完全取代人工,相比AI,人工具有温度,具有人情味,而客户也在意这一点。

在如今流水线生产的社会,无论衣食住行都在用机器代替着人工。但是我们会发现真正具有内涵的往往是手工制作的产品。提到美食推荐,我们第一反应恐怕不是各大商场千篇一律的连锁店,而是位于某个不知名小巷的手工小馆子;提到服饰,真正难得的恐怕也不是各大品牌橱窗中的现货,而是作坊一针一线手工缝制出来的定制货······在这些手工作业的背后,有一种“匠人精神”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它是任何机器所无法比拟的。

七.企业文化

一个成功的企业必定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企业文化,内中的文化价值不是一朝一夕聚集起来的,不是几个空洞的口号、统一的制服、XXX人(例如松下人、三菱人)就以为有了所谓的企业文化,它是需要以员工、品质等为核心,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自上而下地贯彻,一点一滴地沉淀而形成的,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得到员工内心深处的认同,才能真正生根发芽。

本次的随笔分享到此就结束了。在以后的时间中我将放弃最简单的故事复述做法,更多地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来发表自己的观点,或许我更愿意走现实批判主义的路线吧。关于公众号更新情况,我想以后也不会再出现周更这种频率,只有遇到好的题材,符合我自己的意愿是才会有所涂鸦吧。在这里再次感谢各位朋友长期的支持,你们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