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说:“我一生经商最大的心得体会,永远思考别人是怎么失败的,因为成功有很多的要素,有很多的东西你是没办法学的

自从高阳先生写《胡雪岩》之后,就传出“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小说自然有小说的虚构性,但如果忽视胡雪岩真正的失败在哪里,而一味倡导“经商要学胡雪岩”无疑是可悲的。

胡雪岩最后为什么会倾家荡产(胡雪岩到底是被谁害死)(1)

两句名言看境界

当然胡雪岩的成功自有长处,更需要理出他失败的根源,以闻者足戒。

胡雪岩有一句名言:“如果你拥有一县的眼光,那你可以做一县的生意;如果你拥有一省的眼光,那么你可以做一省的生意;如果你拥有天下的眼光,那么你可以做天下的生意。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值得赞许的。

而同样,晚清著名的民族企业之父张謇也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办一县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之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的眼光。”就真正令人震聋发聵

两者之境界,高下立判。而两人一个走向辉煌,一人走向末落,也由此可见端倪。

为什么要从这里说起,这恰恰是胡雪岩失败的核心原因之所在。

胡雪岩最后为什么会倾家荡产(胡雪岩到底是被谁害死)(2)

伟大的张謇

先回顾一下胡雪岩的发迹史,年轻时胡雪岩勤劳、踏实,毫无疑问这是他的长处。

从钱庄一个小伙计,从扫地、倒尿壶等杂役干起,锻炼成为精明干练的钱庄正式的伙计。1842年,杭州阜康钱庄掌柜弥留之际,把钱庄悉数托付给胡雪岩。这所价值5000两银子的钱庄,堪称胡雪岩在商海中的第一桶金。

1851年,胡雪岩结识时任杭州知府的王有龄,1860年,王有龄升任浙江巡抚,胡雪岩的生意开始越做越大,大量的募兵经费存于胡的钱庄中,后又被王有龄委以办粮械、综理漕运等重任,几乎掌握了浙江一半以上的战时财经。

胡雪岩最后为什么会倾家荡产(胡雪岩到底是被谁害死)(3)

1862年,因王有龄战死,胡氏又结交时任闽浙总督左宗棠,被委任为总管,主持杭州城解围后的善后事宜及浙江全省的钱粮、军饷,使阜康钱庄大获其利,也由此走上官商之路。以至后来胡雪岩深度参与协助福州船政、平定陕甘、收复西征等军国大事。

后面的事情估计大家都比较耳熟能详。

单纯依赖政商埋隐患 象马云所说的,良好的政商关系,是相爱但不要结婚。

从胡雪岩发家开始,胡就一直依赖于官府。可以看出胡的生意一直就与官府密切相关,早期依赖王有龄,后期依赖左宗棠。

胡雪岩的发家史,真正起家时,就是左宗棠同意把湘军所有的官银存入其钱庄开始。而其他的生财渠道却完全没有。

表面上看胡庆余堂等生意做得很大,实际上那些都是官府那里赚钱后置办的产业,用现在的话来说应是洗钱。他真正的赚钱几乎全部来自于与左宗棠的军费和购置军火的回扣。

胡雪岩最后为什么会倾家荡产(胡雪岩到底是被谁害死)(4)

胡雪岩

而同时代的著名药企同仁堂股金才60000两,资产顶多不过一百万两,而在1872年时,胡雪岩就已拥有了两千万两财富,所以胡庆余堂只不过是胡雪岩的一个副业。

以致于后来,左宗棠没有仗打的时候,胡雪岩就根本赚不到钱。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胡雪岩的第一个问题,过于依赖官府,开源渠道单一,不会两条腿走路为日后的发展就埋下了隐患。

清廷的言官制度

因为,清朝是一个可以闻风举报的时代,言官弹劾别人没有证据也是可以的。

内阁学士翰林梁鼎芬、刘锡鸿等人相继弹劾直隶总督李鸿章时,列出来的十大罪名,没有任何实据的。但参了就参了,查无此事,李鸿章也只能表示大度。

这就是当时清廷的言官制度,至甲午战争紧要关头,上百位言官的弹劾正在前线指挥的李鸿章,要贬要杀李鸿章,李鸿章压力过大,向朝廷表示要辞职,恭王也只好派帝师翁同龢前去天津解释,这是朝廷体制、祖宗之法,朝廷还是信任李鸿章的,李鸿章也无可奈何。

所以说,这种环境中要违法的成本的确成本很高的。

第二个隐患,不该赚的钱,要少赚

军火生意,大发横财

同时,胡雪岩几乎垄断了西征军火采购,一支德国新出的毛瑟后膛枪,洋行出价20两一支,却卖给左宗棠100两。

据后来新疆巡抚饶应琪奏报,光枪械在西征军直属部队刘锦棠部就达2万余支。还不计张曜、金顺所部3万多人的部队。预计也有五万余支。这里面,胡雪岩至少要吃掉三百万两。

其实军火生意还好,毕竟这个不是那么透明。

借洋债大吃回扣,招众怨

象胡雪岩为西征军进行了六次军事借款,总计向汇丰银行1593万两白银。这里面胡雪岩又是怎么做的呢,吃回扣吃到惊人。在汇丰银行借款1590万两,外国洋行借款利息通常为5厘左右,而胡雪岩却报价1厘,如8厘的贷款,则报价到1分5,比国际通行的利息报价要高出一倍,吃回扣吃到100%。

后因举朝上下意见太大,连左宗棠都知道,所以第六次借款时,左特意交待胡雪岩不要再吃回扣,胡雪岩才作罢。

光这一项,胡雪岩私吞的利息款至少达400万两之多。

按理说,如果为朝廷代办借款和采购军火,吃一点回扣也属正常,但如此漫天要价,就很难不招致物议。

尤其不该多吃的是外资银行借款。因为当时清廷的对外借款不是一次两次,象1862年起,上海道薛焕、李鸿章、张之洞都曾对外资银行借款,所以一般的利息行情多少,总理衙门、户部及海关及相关操办人员都很清楚,所以胡雪岩的借款事宜这一项就显得格外刺眼。

胡雪岩最后为什么会倾家荡产(胡雪岩到底是被谁害死)(5)

指责胡雪岩的驻英公使曾纪泽

连在英国驻英公使曾纪泽听到海关税务司英国人金登干所说,也为此气愤不已,在日记中写道“洋人得自息八厘,而胡道报一分五厘,奸民谋利,病民蠹国,虽籍没其私财,科以汉奸之罪,殆不为枉”。

这种罪按大清律是满门抄斩的罪,而且还不只是一次。弄得满朝上下沸沸扬扬。

整个7年西征中,朝廷总军费花掉5230万两,还不计8年陕甘平叛时期军费。

这是整个晚清花费最多的一场战事,大部分军费开支都是由胡雪岩筹办。其中收益至少数百万两。这差不多是一支北洋主力舰队的采购价(约500万两)。

而所借军事用款要以各省督抚关税和协饷偿还,所以各省督抚之怨言是不言而喻的。由于左宗棠是国家勋臣,朝廷不会怎么样。但对胡雪岩,那就是没有顾虑的。

按理说,一般人到了这一步,就应该小心从事。毕竟左宗棠在还可以关照一下,但也不宜再大张旗鼓,可是胡雪岩却不一样。

胡雪岩最后为什么会倾家荡产(胡雪岩到底是被谁害死)(6)

轮船招商局航线

不懂近代金融,盲目操作

晚清时,近代金融意识开始进入,在一个金融体制不健全时代,谨慎行事是极为必要的,尤其在金融行业。至今仍然是一个敏感行业。尤其行业的不健全和政策的变化,近年来倒致大批民间贷款者倒闭。象支付宝等这类巨无霸企业,也面临各大银行的严厉阻击。

胡雪岩的钱庄,又是怎么回事呢。只要稍有金融知识的人就知道,开钱庄通常是客户把100两银子存入钱庄,你才能开出100两的银票出去流通。如果你开出200两银票,钱庄风险就大了。

1880年代,晚清的上海因洋务运动发展,使得上海民间股票市场异常火爆,象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的股票已经从100两炒到200多两1股,简直一本万利。有的时候只要先去开一个如烟台煤矿之类的公司名号,就可以把股价炒到二百两之多。

这使得社会上大量热钱涌入股票投机市场,这有点象我们今天炒股票是一个道理。

当时沪上大部分的钱庄,通常都会超额放出银票,将一两的存银放出三两、四两的银票,可见当时的炒作。

而此时的钱庄又没有政府担保,不象今天银行还有准备金率制度,法律规定最多赔付限50万。

一旦发生泡沫,股价下跌,客商还不起钱,钱庄是最容易受影响的,隐患就埋在了这里。而胡雪岩的钱庄发出的数额现在不详,但预计不会低于市面操作。

胡雪岩钱庄数量又多,所埋下的隐患就越加严重。

胡雪岩最后为什么会倾家荡产(胡雪岩到底是被谁害死)(7)

轮船招商局招商股票

风险来临,反而囤积生丝

1882年中法之间关系紧张,当时中法之间的交涉已交涉一年多,战争即起。而胡雪岩的靠山左宗棠又恰好是主张对法开战。此时的胡雪岩对中法情势肯定了解。

而且,中法关系紧张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此时朝廷已支持黑旗军与法军开战,左宗棠是支援了军火过去的。

却恰在1882年,胡雪岩却开始又大量囤积生丝。

由于中法战争于1883年开打,左宗棠的王德榜部湘军已入越南,还是胡雪岩给王德榜送行的。到1884年春天,胡雪岩囤积生丝达到15000包,造成大量资金积压。他本想迫使洋商

出高价购买,而国际市场上,因意大利生丝丰收,外商在对峙中并不退让。

胡雪岩最后为什么会倾家荡产(胡雪岩到底是被谁害死)(8)

淮军名将驻台湾保卫战的刘铭传

1884年7月,台湾保卫战打响,8月马尾海战全军覆没,9月南洋水师遭重创。胡雪岩才于10月30日,将存丝折价卖给怡和洋行和天祥洋行。此时已经开战10个多月了。

据晚清史学者姜鸣硏究认为,胡雪岩囤丝资金应在四五百万两,损失约150万两。但生丝商战落败使胡雪岩的信用受到极大影响,引发各处钱庄岀现挤兑。

此时,上海股票市场应声而落,原来100两票面额的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股票,上年八月十五日分别达到253两和216.5两,1884年9月,跌到90两和70两。使得投资人损失惨重。加上战争因素,外资银行决定收紧银根,在香港和上海抽走约2百万现款。

紧接着上海的钱庄,年初还有78家,年底就只剩10家了。

在北京,东四牌楼最著名的钱庄“四大恒”(恒兴、恒和、恒利、恒源)门前人群鼎沸,

街衢为之塞途。

金融风波也造成百业萧条,杭州各衣庄、缎庄、皮货庄、扇庄生意清淡如水,各丝行停

秤不收。

两个隐患同时爆发,再是实力强劲,也回天无力。

胡雪岩最后为什么会倾家荡产(胡雪岩到底是被谁害死)(9)

招商局总办开平煤矿负责人唐廷枢

马建忠主持著名的招商局换帜

同年,任上海轮船招商局总办的马建忠,却在战争来临之时巧妙的化解了风险。

轮船招商局于1872年创办,因前总办唐廷枢经营有方,此时已达550万两的总资本,成为洋务运动的旗帜,当时已有国内外30多条航线及11个分港口。

招商局总办马建忠是1877年是清廷留学法国海归,对此种局面很有预见性,马上向李鸿章建议妥善安置招商轮船公司。

李鸿章与马建忠预计中法一旦开战,轮船招商局的所以船运都会受战争影响。

赶紧在战前就紧密筹划,把轮船招商局的船以550万两的价格临时转让给美国旗昌公司,并约定战事结束就立即收回,以保护轮船公司受法军舰只的攻击,于1884年初签订协议。

胡雪岩最后为什么会倾家荡产(胡雪岩到底是被谁害死)(10)

1884年招商局总办马建忠

保存招商局

果然,中法宣战后,法国远东舰队袭扰沿海,南洋及福建水师损失惨重,而招商局换旗后仍照常运营,无一损失。

其间,为了免遭法军识破,双方约定“相与隐讳,竭力保护“。此事高度机密,轮船招商局的换旗一事,后被朝廷清流派与言官所知,极力弹劾李鸿章、马建忠,要求处死马建忠,清廷严旨申饬李鸿章,导致马建忠处境极为凶险。幸亏战后立即赎回,才保住了马建忠性命,这是后话。

由此,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家大型民用企业,在战争中就这样保护下来。

胡雪岩与马建忠的信息来源都来自于封疆大吏,但面对危机未雨绸缪的眼光与手法可见高低.

胡氏帝国的崩塌

十月初六日,先是胡雪岩设在杭州的泰来钱庄因周转不灵倒闭。接着,上海泰来钱庄亦倒,司帐人员逃避一空。

十一月初二日,杭州清河坊内之阜康钱庄闭歇,满城皆为惊骇,

时任署理杭嘉湖道佘古香,因纲盐局官款和私蓄十五六万皆存于阜康,急火攻心,竟然

病逝。

同日,上海阜康雪记钱庄,因有客户提款数十万两,而上海市场银根甚紧时无从调补,掌柜竟避往宁波,以致合市皆知不能弥缝,遂亦停歇。

初五日,北京阜康亦倒闭,再次引起恐惧,富室巨商凡在钱庄票号存款者,纷纷前往挤兑,全城皆处于岌岌乎不可终日之势。

胡雪岩最后为什么会倾家荡产(胡雪岩到底是被谁害死)(11)

恭亲王奕诉

战争正酣,朝廷清偿

此时,胡雪岩埋下的所有隐患开始同时引爆。

正值中法战争最激烈的时候,淮军将领刘铭传在台坚守已数月之久,粮断饷绝。而越南战场,淮湘桂军在谅山战役又被击败,退入云南。

朝廷兵力调遣困难,饷粮难筹。两广总督张之洞向汇丰银行又借二百万两为军费。

由于户部钱粮告急,前线靡费甚巨,这时各地督抚、部院对于胡雪岩的怨气就一并爆发。

墙倒众人推,言官奏事于先,百官群起于后

都察院左都御史延煦上奏,称“阜康之为害不止一方,所没官款私款不下数百万”。建议先行革除胡雪岩江西候补道一职,勒令其尽快交岀所欠公私各款。

百官群起而推

次日,清廷下令将胡雪岩革职,著左宗棠饬提该员严行追究,倘敢延不完缴,即行从重治罪。

十一月初七日朝廷又发布上谕:福建巡抚何璟、浙江巡抚刘秉璋密速査明胡光墉原籍资产财务以备抵偿亏空公款。

光绪十年正月初七日,两江总督左宗棠上奏,胡雪岩所欠部款和江苏公款,业经封产备抵。

二月初八日,户部尚书阎敬铭又奏,请旨饬令各省督抚,今后所有应解部库银两、以及各省协饷,概令委员亲赍,不准再由银号汇兑。

阎敬铭是由张之洞、张佩纶通过李鸿藻力荐主掌户部,当时誉为“铁面判官”,号理财能吏为慈禧所倚重,且官声极好,连慈禧修园子的钱也是一两也不拨。

当时的名士李慈铭认为阎敬铭查办胡光墉一案:“尤为大快人心”。

与小说相反,反而是平常与左宗棠政见不同的李鸿章没有落井下石。

胡雪岩最后为什么会倾家荡产(胡雪岩到底是被谁害死)(12)

阎敬铭雕像

左宗棠求情阎敬铭

当时,左宗棠曾借户部追讨西征费用之机,给阎敬铭写信。阎原是湘军胡林翼旧部掌粮饷之故人,与左宗棠原出一系。但阎却是六亲不认之人,阎敬铭在收回官款、追查胡雪岩时毫不留情。

左为胡求情:“兹据胡光墉来禀,浙省勒追,急如星火,大有性命之忧。”左宗棠明白,所有人其实都关注从前胡雪岩为他筹集外债,利息奇高,获利巨大之事。

左宗棠指岀“借用洋款本为不得已之举,谅所目击。军情紧急之时,不得洋款接济,真有朝不谋夕之虞,实为胡雪岩一人是赖。斯时军事平定,弟不敢作昧心之谈。”

意思是现在朝廷急忙塞责,无非逼死胡雪岩,但胡家如果星散,反而现在作抵的典当等项有损无益。

但阎敬铭未予理会。在此情况下,左宗棠亦无能为力。

大厦顿倾是为何?

按理说,阜康钱庄财力雄厚不至于很快倒亡。但问题在于放出去的银票大大超过存银。而存款既有官款,亦有达官贵人和中小储户。

忽然间倒闭。对胡雪岩而言,那些上门排队的中小商户其实是应付得了的,但朝廷、权宦连连动用权力追索存款,造成严重的挤兑。

一时间闹得满朝风雨,阖朝官员慌不择路。

私款项中还涉及恭亲王和协办大学士、总管內务府大臣文煜的存款。其他中小官员更是不计其数。

文煜被都察院左都御史毕道远査岀并参劾,在阜康存有36万两银子。恭王的钱自然不会在此数之下。

朝廷要文煜明白回奏,讲出巨额财产来源。文煜解释说是以前当粤海关监督和福州将军时攒下的。慈禧认为“尚无掩饰”,但为数较多,责令捐银10万,纳入官款以充公用。

文煜侥幸逃掉,并得到胡雪岩的药铺胡庆余堂一半的股权。

胡雪岩最后为什么会倾家荡产(胡雪岩到底是被谁害死)(13)

胡庆余堂

家破人亡

朝廷追查,生意倒闭,债主盈门,显贵催逼,让胡雪岩身心俱疲。

胡雪岩1885年12月病故。胡雪岩发达时,生活骄奢淫逸,娶有数十房姬妾。

破产消息传来,他断然做岀处置,某日早晨坐在客厅中,召集诸妾进入,然后所有卧房下锁,每妾发五百两银子挥之出府,其中有人已经梳妆,则首饰珠翠可值数千金。有人猝不及防,除遣散费外无所有。

此情此景,尤如红楼梦的贾府,昨日还笙歌燕舞,宾朋高座,今日却忽喇喇大厦倾,众人凄凉撒泪而别。

查明胡雪岩生前统计欠缴京外各款共银159万2千余两,以其二十六家典当货币器具房屋抵偿收缴清楚。亏欠绅民私款,除文煜充公银10万两已缴解外,其余也已据折扣变抵归还,并无控追之案。所以浙江巡抚刘秉璋奏请免予置议,不再深究。

通过资产处置,最终对于公私存户并未造成大的亏损。

当然此事中,阎敬铭这个清官,不懂得国家金融,正在走入近代金融汇兑体系的官方

财政,遭遇到市场风波之时不是设法管控、救助、完善,而是仓促挤兑,也是不符合近代金融手段。

胡雪岩失败的必然性

实际上,以胡雪岩后来的偿还情况可以看出,胡雪岩还是相当有实力的,至少官私款项清偿后欠款不多。

而同期,轮船招商局会办徐润,也同为晚清巨富,据战前估计有2000万两资产,在此次金融风暴下,地产投资损失惨重,全部资产抵押后,欠债仍达十多万两。

胡雪岩失败的”六步曲“,一手好牌打烂。

先与官府靠得太近,产业单一,利润来源几乎全来自于官府。

其次在西征中谋取国家利益过度,甚至大发国难财,造成众多官员积怨太深。

其三,在较为透明的借款利息一事上,回扣吃得过多,使得事情泄露。

其四、缺乏国际视野,在不熟悉的领域囤积生丝做国际贸易,使自已风险骤增。

其五,与此同时,胡雪岩钱庄仍然超发银票,终于埋下巨患!

最后,战争爆发之后,不能及时主动收缩。

生丝损失招商信誉受损,引发连锁反应。

正是胡雪岩自已走的这“六步曲”,最终导致全国钱庄挤兑,家破人亡。

办一国事,要有世界的眼光

这就是胡雪岩破产的真正原因,我们不从道德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仅从经营角度分析,过于依赖政府,且不知进退。危机来临,还盲目扩张,超发银票,没有风险规避意识。

更重要的是,做大宗生丝这种国际贸易,更需要有国际商业意识,胡雪岩并不缺乏这样的朋友。却没有重视此问题,导致生丝生意大亏,产生雪崩效应。

这里张謇的那句名言“办一省事,要有一国之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的眼光。”

不正切中胡雪岩缺乏国际视野的问题。

侧面也说明唐廷枢的眼光,所以招商局能够至今成为百年企业,而胡雪岩却不能

胡雪岩最后为什么会倾家荡产(胡雪岩到底是被谁害死)(14)

胡雪岩破产阴谋论的评议

有很多历史作者,至今喜欢用阴谋论来解释胡雪岩的失败。不知是为了吸引眼球还是照抄他人观点。

第一,盛宣怀要求苏松太道邵友濂截留官款之说导致胡雪岩资金挤兑。

盛当时仅为署理天津海关道,属于直隶,根本就管不到两江。后来盛身后留下的文书也没有此类文件(当时无电话,必须通过电报与文书指挥)。

时任苏松太道的邵友濂,比盛宣怀的级别更高,盛主使不了邵。况且,左宗棠时任两江总督,为邵友濂的直接顶头上司,且同城办公,更不可能。如果出现此现象,左宗棠定然及时制止,或者事后埋怨邵,而实际上出事之后,左、邵关系良好,经常宴请邵友濂。

如果李鸿章在天津摇控邵友濂,必然就有电报等凭证留下,事实上也没有任何依据。

第二、主要挤兑群体是各地大小官员甚至朝廷重臣,还有大量官银,如果仅是传说中一般百姓商贾挤兑的那点存银,胡雪岩完全应付得了。朝廷大臣这类人却是盛宣怀这种署理天津海关道煽不动的。

第三、李鸿章为直隶总督,正值主持中法、中日外交谈判及台湾刘铭传、越南淮军战事,以及招商局、开平煤矿的事务。反而因为胡雪岩之事,多次被京内外官员请托收回私款,纯属自找麻烦。

盛宣怀当时忙于轮船招商局整顿事宜,还要负责台湾、朝鲜、越南战场的淮军后勤运输,也 难有此时间。

第四、盛宣怀好友——号称中国首富的徐润同样破产,如果盛知道此事,定会告知徐润,而徐润同期也巨额的亏损。但徐润后来在天津、上海重新创业,重新成为中国著名的民族企业家。

经商要学胡雪岩?

稍有常识的人,简单百度一下也可知,连百度百科也不说胡是被李鸿章与盛宣怀陷害。

如果,我们以阴谋论来认识胡雪岩的失败,就仅仅只能得到如何跟对主子而已的假象。结果就是永远找不到胡雪岩经商的经验与教训,那历史还有什么用处?

今天来看,许多人做生意不还是一样,以为自已有背景靠山,一味请客送礼。飞黄腾达之时,骄奢淫逸,不知适可而止,不研习现代商业知识。招致牢狱之灾,家破而人亡。近年来的例子也不少。

所以,真的“经商要学胡雪岩”吗。

参考资料:

《胡雪岩不是一个合格的商人》姜鸣

《胡雪岩 .杭州市档案局》

《中法战争史论文集》

《曾惠敏公使西日记》

《近代史料丛刊》

《招商局史研究》

《张謇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