烫伤泛红的皮肤如何恢复,这种冬季高发的烫伤(1)

天气转冷后,人们对「取暖神器」的需求直线上升,一到睡觉时间就打开的电热毯,可随身携带的暖宝宝、热水袋,是很多人的冬季必备。

烫伤泛红的皮肤如何恢复,这种冬季高发的烫伤(2)

但这些在冬天帮你维持温度的物品,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让身体受伤。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解读什么是低温烫伤,并教你科学使用取暖工具。

受访专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烧伤整形科主任医师 郇京宁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老年医学综合科主管护师 欧洲

低温烫伤高发季来了

低温天里,各种取暖设备陆续登场,每年冬春季都是低温烫伤的高峰。

低温烫伤指长时间接触中等温度热源,造成皮肤损伤;各类取暖物品的使用不当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

烫伤泛红的皮肤如何恢复,这种冬季高发的烫伤(3)

大家都知道高温是导致烫伤的因素,但只要44℃、持续6个小时就可能出现「低温烫伤」

对人体来说,44℃是什么概念?

市面上常用的取暖设备,基本都能达到40~50℃的平均温度。

烫伤泛红的皮肤如何恢复,这种冬季高发的烫伤(4)

50℃温度持续接触5秒就会引起不适

比如热水袋造成烫伤的温度为40℃~65℃,人在这样的温度下往往感到很舒服,但时间长了,热能从表层悄悄向深部组织传导,造成伤害。

低温烫伤可致皮肤深层组织坏死

低温烫伤有点类似“温水煮青蛙”,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发现时通常已经出现损伤,多表现为皮肤红肿、水泡、发白。

感到痛时已经太晚,真皮深层、皮下深部组织已发生损伤。

烫伤泛红的皮肤如何恢复,这种冬季高发的烫伤(5)

烫伤部位看似面积小,但实际上,严重者可出现肌肤深部组织损伤,处理不当易引起感染。

为什么低温烫伤有时比高温更严重?

当人们碰到高温东西时,会一瞬间感到疼痛,也就自然躲避,接触时间并不长,这种烫伤往往只是一度或浅二度烫伤,大多能自愈。

低温烫伤则不同,接触的部位会逐渐适应慢慢升高的温度,大脑并不会发出“躲避”指令,等到发现时往往比较严重。

这几类人是高危人群

低温烫伤治疗时间长,有时2~3个月还不能愈合,因此预防十分重要。

老人因皮肤变薄、感觉功能和对周围环境温度的调节功能减弱,是低温烫伤的高危人群。

烫伤泛红的皮肤如何恢复,这种冬季高发的烫伤(6)

尤其患有糖尿病或瘫痪的老人,其神经功能受损,末梢循环障碍,对热和痛觉不敏感,在使用热水袋、电热毯等取暖设备时更易引起低温烫伤。

中青年低温烫伤患者多数由于醉酒或劳累过度熟睡时使用取暖设备所致,手脚发凉的女性为了更暖和,将暖宝宝直接贴在皮肤上,也可造成深度烫伤。

照护婴幼儿、感觉功能障碍者时也应格外警惕,避免将取暖设备长时间接触皮肤或放在某一部位。

如何科学有效「取暖」

尽量避免使用直接接触皮肤的取暖物品,推荐使用空调、暖气等,并按操作说明规范使用。

使用取暖设备时,应了解其温度范围,并采取一定防护措施。

热水袋

最好不要将热水袋整夜置于被窝内,建议睡前放入将被窝焐热,睡觉时取出。

如持续保温使用,热水袋外层宜用毛巾包裹,放在两层被子中间,切忌直接接触皮肤且时间过长。

烫伤泛红的皮肤如何恢复,这种冬季高发的烫伤(7)

电热毯

选择电热毯时应注意产品质量,建议睡前打开,睡时关闭。

暖宝宝

暖宝宝应粘在贴身衣物外,不与皮肤直接及长时间接触,避免贴在身下及受压部位,以免影响散热导致烫伤。

小太阳

也叫“红外辐射式取暖器”,注意一定要选有3C认证的产品;使用时别靠得太近,避免低温烫伤。

泡脚

喜欢泡脚的人,水温以30℃~40℃为宜,控制水温的同时注意泡脚时间不要太久,身体微微出汗即可。

一旦发生低温烫伤,应立即脱离热源,烫伤部位用凉毛巾冷敷或自来水冲洗降温;同时保持局部干净卫生,保护水泡,切忌挑破,抬高患肢,减少活动。切忌使用冰块降温,更不能随意使用民间偏方,如涂抹酱油、牙膏等,以免引起伤口感染。▲

本期编辑:徐梦莲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