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版电视剧《西游记》,一经播出便成为无法超越的经典。

小时候看《西游记》,最爱看孙行者打杀四方妖精的威风热闹,爱看师徒四人一路不停地奇遇,爱看他们战胜九九八十一难后得偿所愿的圆满

人生阅历再多一些,才发现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双线发展的故事。

较为明显的一条故事线是他们降妖除魔的外在过程。更隐秘的那条线索,则是他们扫除内心繁杂,修炼心性的过程。

比起外在的热闹与争斗,内在的修炼其实更加困难,更加深刻。师徒四人更各自走上了一条修身养心的苦旅。

西游记中对唐僧师徒四人的评价(唐僧师徒四人的经历)(1)

01 唐僧:抵御诱惑之苦

在取经团队中,从武力值看,唐僧手无缚鸡之力,时常被各种妖怪捉去,是需要三位徒弟奋力保护的弱者。

作为师傅,他对团队的主要贡献是在漫长的旅途中稳定军心,团结众人,坚定前往西天的意志。

这是他的任务,也是他面临的最大的困难。一路上,唐僧需要靠顽强的意志力,不断整合自己的队伍,抵御一波又一波美色和权贵的诱惑。

从唐僧的现状看,他其实完全可以停下取经的脚步。

西游记中对唐僧师徒四人的评价(唐僧师徒四人的经历)(2)

他原本就出身大庙,并且获得菩萨肯定,已经属于高僧,在一间寺庙中谋个生计,安安稳稳地生活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离开东土后,他拿着价值二千两银子的九环锡杖,托着皇帝御赐的紫金钵盂,行李箱里还放着无价之宝锦斓袈裟。

由此可见,他本身的经济状况是极其优越的,即便不入寺庙,将这些宝物变卖了,也可一生无虞。

观音菩萨也从来没说过,取经团队里唐僧是不可或缺的。

他离开了,或许佛祖和菩萨会设法改派他人。

西游记中对唐僧师徒四人的评价(唐僧师徒四人的经历)(3)

唐僧虽然失了诚信,失去了成佛的机会,但他仍然有选择空间。

选择西天取经,唐僧的境遇是艰难的。从团队成员组成看,唐僧一点儿也不省心。

本领最强的大徒弟孙悟空一开始桀骜不驯,只想借着这个机会脱离五指山,也不服气他这个连妖怪都无法辨别的师傅。

于是,唐僧只能一次次念着紧箍咒逼迫孙悟空前行。

猪八戒更是不想去西天取经,一有风吹草动就吵闹着要分行李回高老庄。

西游记中对唐僧师徒四人的评价(唐僧师徒四人的经历)(4)

在强大的外敌面前,这种徒弟不但帮不上什么忙,反而不断扯后腿,弄得大家心烦气躁。

三徒弟沙僧虽然尊敬唐僧,但很少发表建设性意见。沙僧和白龙马只能减去唐僧身体上的劳累,却很难为他排忧解难,出谋划策。

再看看唐僧一路遇到的磨难。

他是各路想吃唐僧肉的妖怪们的目标,被不断掳掠进妖怪的巢穴,担惊受怕;他要么,是姿色动人的女妖怪们的梦中人,不断被美色所诱惑。

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大概是女儿国国王。

她不是妖怪,也不强迫唐僧。

西游记中对唐僧师徒四人的评价(唐僧师徒四人的经历)(5)

她温柔款款,情意绵绵,提出愿与他共享人世富贵,愿与他一生一世一双人。这是最温柔的诱惑,却也是最具杀伤力的。

当唐僧没有办法,无奈地说出那句“若有来生”时,他显然已经为女王心动了。在心底,他还是期待着现世的幸福的。他希望能够两全,做到不负如来不负卿。

可是,选择了佛,他就无法选择她,两者之间必须舍弃一个。这需要多么大的决心和意志力啊!

在成佛的漫长过程中,唐僧必须毫不动摇地保持对成佛悟道的执着,否则就无法成佛。

西游记中对唐僧师徒四人的评价(唐僧师徒四人的经历)(6)

这多么像现实中的我们,为了达成一个目标,也必须舍弃其他:或许,是与家人相处的时间;或许,是自己的睡眠时间;或许,是自己的另一个梦想……

我们的生活没有唐僧那么曲折跌宕,但我们的心路历程是相似的。

前行道路中,我们或许不需要做太多轰轰烈烈的努力,却需要日复一日不断克服一个个的诱惑,为最终的成功积聚力量。

这就是唐僧所展示的人生一大苦!

西游记中对唐僧师徒四人的评价(唐僧师徒四人的经历)(7)

02 悟空:活出自我之苦

与唐僧不同,孙悟空需要参透的是活出自我之苦。

从石头里蹦出来那一刻起,孙悟空就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不满很多现实状况,并期待按自己的意愿去努力改变这些现状。

为此,他拜师学艺,闹上天庭。他希望,他的声音被听见,他的意愿被尊重。可是,迎接他的是什么呢?

他被玉皇大帝骗到了天宫,封为弼马温。不通世故的他,起初根本不明白弼马温是个什么官衔。

还是众监官告诉他,这个官不大不小,只叫做“未入流”。在花果山称王称霸的孙悟空,明白自己被骗了,一怒之下大闹天宫,自封“齐天大圣”。

西游记中对唐僧师徒四人的评价(唐僧师徒四人的经历)(8)

由此可知,孙悟空很单纯。他其实并不争实权,只想活出自我,并获得被尊重。可是这样的他,是不被接纳的。

后来,为重获自由而随唐僧去西天取经,孙行者途中最感到愤怒的,依然是妖怪不知趣地触及他的隐痛,叫他“弼马温”。

他那么努力地想活出自我,却成为别人口中的笑料。

从个人能力来讲,他已经是一个强者。可是复杂的社会不仅仅认这一套,甚至并不主要以个人专业能力为主要评价标准。

在西天路上的孙悟空逐渐悟到了这一点。观众可以慢慢发现,他的武力值似乎慢慢变低了。

西游记中对唐僧师徒四人的评价(唐僧师徒四人的经历)(9)

此前凭一人之力便可以大闹天宫的他,现在却很难斗过一些被神仙暗暗放下天的坐骑或宠物。

有可能这是因为这些坐骑或宠物们拥有主人厉害的法宝;但也有可能,孙悟空慢慢也懂得了人情世故,不再一味地以武力逞强。

他开始变得圆滑,懂得说话做事的分寸。他愿意去向各路神仙示弱,去寻求他人的帮助。他没有再采取与世界为敌的姿态,而是将相关的人尽量变成他的伙伴。

孙悟空成熟了。我相信,他内心深处依然是个渴望活出自我,但他也意识到了他人的存在,并努力达成活出自我与尊重他人之间的平衡。

现在,他给自己定下的目标不是成为让人敬畏的齐天大圣,而是通过取经造福世人,活出自己的价值。

西游记中对唐僧师徒四人的评价(唐僧师徒四人的经历)(10)

对于手无缚鸡之力,但宅心仁厚、心诚志坚的师傅,他也不再不服气,而是诚心地保护和帮助他。

孙悟空就像青春期的我们,壮志凌云,希望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才能和力量,作出惊天动地的大成就,赢得世人的喝彩。

成熟之后才发现,世人关心的不是你个人是否强大,而是你能够为他们提供什么价值。他们希望,你为自己设定的目标,与他们的整体利益相符合。

不然,他们也只会对你的强大嗤之以鼻或进行防范。

活出自我没有错,但重要的是活出怎样的自我!

悟空的苦,是被五指山压了五百年,又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参悟这一苦,从而与世界和解,活出更有高度的人生!

西游记中对唐僧师徒四人的评价(唐僧师徒四人的经历)(11)

03 八戒:求而不得之苦

猪八戒,挺着大肚子,扇着长耳朵,一副懒洋洋,好吃懒做的样子,憨态可掬。他表面上总是笑嘻嘻的,实际却深受求而不得之苦。

很明显,八戒对完成西天取经重任并没有多少信念。

一路上大师兄孙悟空不停地展现自己的能力和智谋,成功赶走各路妖怪;猪八戒则表现得见敌就躲,胆小怕事。

他喜欢强调自己的愚钝和无能,并不想被委以重任。

从始至终,猪八戒只想敷衍着完成这一任务。

西游记中对唐僧师徒四人的评价(唐僧师徒四人的经历)(12)

那他真正希望的生活是怎样的呢?这并不难猜。

八戒一路上都在偷偷攒着私房钱。每次取经团队一遇到困难,他就吵嚷着要分行李,回高老庄。毫无疑问,在他心里,高老庄就是梦想的归宿。

当孙悟空在云栈洞收服他,他不得不离开高老庄西天取经时,他可是真心实意地叮嘱高老丈人和一众亲戚,好好照顾高小姐。

一旦他取经不成功,他依然很向往还俗之后来高老庄继续女婿生活。

而且,猪八戒一路都在展现他好色的特点。

最初他被贬下凡间,就是因为调戏嫦娥。但他死性不改,在取经路上一而再再而三地垂涎美貌的女妖,并多次展开追求。

西游记中对唐僧师徒四人的评价(唐僧师徒四人的经历)(13)

可想而知,八戒很希望在凡间寻一个良人,组成一个家庭,平平淡淡地生活。

他贪恋美食,他垂涎美色,他偷藏金钱——他舍弃不下凡间的生活。可是,大形势却逼着他追逐他并不向往的目标。

八戒虽无奈,也只能表面笑嘻嘻地接受了。

在漫长的取经岁月中,他是师徒四人中最轻松幽默的那一个,使得整个取经过程妙趣横生。即便他懒惰又常耍小聪明,孙悟空还是最喜欢逗他。

八戒没有架子,甘于平凡,没有成佛的执念,最具烟火气和人情味儿。

即便是不想走的路,他也尽量让自己变得快乐和幽默。或许这就是他参悟的用于消解求不得之苦的方法吧。

西游记中对唐僧师徒四人的评价(唐僧师徒四人的经历)(14)

04 沙僧:泯然众生之苦

比起取经团队里的前三人,沙僧并没有鲜明的个性,给人留下的印象十分模糊。

但细究起来,最初的他可是天界最高领导人玉皇大帝身边的贴身侍从,即最高领导的亲信。他在玉帝身边见惯了大场面,心气应该是比较高的

可是,就因为一不留神摔碎了一个杯子,他便被贬到凡尘的弱水里吃苦受罪,每七日遭受一次利剑穿心之苦。从云端跌落至地狱的感觉莫过于此。

在被观音菩萨选入取经队伍后,他终于得到了重新来过的机会——以赎罪为皈依佛门的方式。

自沙僧归入到唐僧门下后,他对师父全心全意效忠,且从来不与大师兄和二师兄争辩。

在做事方面,沙僧在取经路程中忠厚木讷,脾性温和,踏实肯干,不计较自身得失。在几次危机面前,二师兄吵嚷着要终止取经任务,还是沙僧拦了下来。

西游记中对唐僧师徒四人的评价(唐僧师徒四人的经历)(15)

可是,比能力,沙僧弱于孙悟空和猪八戒;比性格,他也不讨喜;比出身,他甚至不敌白龙马。

从某种意义而言,沙僧这一角色是取经团队里可替换性最高的。似乎抹去了沙僧的存在,似乎也不会对西游产生重大的影响。

曾经的卷帘大将终是风光不再,加入取经团队,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也只混了一个金身罗汉的地位。

但是,沙僧依然是沉默的,平静地接受了这一切。从云端跌落的他,踏实地缓缓前行,对最终结果坦然接受,或许就是他对泯然众生之苦的回答吧!

总之,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代表了四种人生境遇和苦难。

如果说外在的磨难,他们还可以齐心协力,一道克服;这种内在的修行是更加孤独的,大多只能靠自己慢慢参透

然而,也只有熬过了这些苦楚,找到自己的答案,我们才能真正变得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