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博伽梵歌》中的主要内容,印度教从宗教修行的角度,把瑜伽分为六个体系:
一、虔信瑜伽 (Bhahti Yoga)专注于杜绝愚昧杂念,启发对梵的敬仰之心,长期与梵同在、信仰瑜伽,认为智、业、信仰是相互联系的。知识是生活的基础,行为是生活的表现。一个人如果没有知识,会陷入极大的盲目性,行为也失去了依托,但无论是知识,还是行为,都应该受到信仰之心的指导,否则,知识便成了粗补无用的知识,行为便成了低劣愚昧的行为。
信仰瑜伽奉行“以仁爱之心爱人”,“以虔诚之心敬神”,出没于山林或身居闹市,终身目的是纯洁自己的灵魂,杜绝杂念,把精神寄寓于梵中。
二、业报瑜伽 (Karma Yoga)
是无私地奉献上帝的行动之道。通过将工作成果奉献给.上帝,始终用正当的手段达到合理的目的(在任何情况下尽其所知、尽其所能),一个人会逐渐拥有智慧,臻于不执。
三、智慧瑜伽 (Jnana Yoga)
它是理智分辨之道,它是通过分析现象的真实本性发现梵的方式。智慧瑜伽拒绝一切短暂、表面、肤浅的东西。“不是这个,不是这个”。通过排除的过程逐渐走进梵之中,这是一条十分艰难的道路,需要极强的意志力和清晰的头脑,而非常人所能及。但它曾吸引过许多原先并不信教的杰出人士,使他们成为了圣人。
四、王瑜伽 (Raia Yoga)
如果说哈他瑜伽是打开瑜伽之门的钥匙,那王瑜伽就是通往精神世界的必经之路。哈他瑜伽重在体式和制气,王瑜伽偏于意念和调息。通常使用莲花坐等一些体位进行冥想,摒弃了大多数严格的体位法。王瑜伽积极提倡瑜伽的八支分法,即制戒、内制、体式、呼吸、制感、专注、冥想、入定。
瑜伽冥想方法很多,但体位姿式大都采用莲花坐,练习冥想时通过意念来感受实体的运动,控制气脉在体内流通,产生不同的通力,一点凝视法常常是瑜伽者喜爱的一种冥想,练习者通常是在环境幽静的地方,或在山林湖海边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固定的实体中,比如克里希那神像或是蜡烛、树叶、野花或是瀑布、流水等等,使自己的精神完全沉静深邃的寂静中。
五、昆达利尼瑜伽 (Kundalini Yoga)
它又称为觉知瑜伽。昆达利尼梵文的字面意义是“爱人的盘旋发结”,隐喻着每个人身上皆有能量与意识之流,这个词也意指在脊椎上有如蛇盘旋的能量,此能量一旦觉醒,便能使人充满满足感,昆达利尼瑜伽能作用于身心,但更针对心灵层面的无界与合一,昆达利尼瑜伽是一种充满活力的锻炼,能刺激神经与免疫系统,改善肌力与灵敏感,并让心智集中,开启心灵之门。
昆达利尼瑜伽宣称“平衡腺体”,强化神经系统,能帮助修习者驾驭心智与情绪的能量,典型的昆达利尼瑜伽课程多半会由一些类似哈他瑜伽的体位法和呼吸训练开始。先让身体热起来并且肺部扩展,然后老师会慢慢地让学生进入练习的高潮,即最后的冥想,冥想或大休息术时,通常都会伴随着音乐,帮助你进入更深层的潜意识。
昆达利尼瑜伽的技巧很简单,无论是初学或进阶阶段,每个人都能轻松做到。人们认为它是一套完整的科学,包括了呼吸、体式、以及吟唱的声音和冥想,而这一切都是特别设计来帮助你唤醒体内的昆达利尼,获取灵感,进而帮助你体验最高意识。
六、哈他瑜伽 (Hatha Yoga)
现代瑜伽派系,是在密宗瑜伽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密宗瑜伽修习者相信保持身体的纯净非常必要,用激进的方法清洁和净化身体和心灵,冲破把人束缚于物质存在的阻碍。这些对身体与精神过往的探索以及以身体为中心的修习引发了哈他瑜伽的诞生。18世纪后期——19世纪早期,瑜伽大师开始前往西方传授。20世纪20年代,源于克里希那玛查亚的毕生努力,哈他瑜伽在印度受到大力推崇。
Namaste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