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是中国最受欢迎的体育赛事。

你知道它的中场休息是多久吗?

15分钟。

这段时间干嘛用的?

电视转播广告,啦啦队活跃气氛。球员休息,喝水,包扎或者上厕所。

主教练对战术和阵容做调整,换掉表现不好的队员。

目的是在下半场获得主动权,夺得最后的胜利。

小编今天聊的是篮球史上最神秘的赛事。

《绝杀慕尼黑》

绝杀慕尼黑学到了什么(豆瓣8.2狂删13分钟)(1)

明天,6.13日上映的俄罗斯电影。

讲述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篮球决赛,前苏联篮球队打败美国队的传奇故事。

有多传奇?

美国队当时是36年全胜记录的保持者。

决赛前3秒,美国队以1分领先。

提前开始庆祝比赛胜利,胜负已成定局。

绝杀慕尼黑学到了什么(豆瓣8.2狂删13分钟)(2)

这时候奇迹来了。

苏联一个不知名的篮球教练,在最后3秒带领球员,竟然逆转评分。

完虐美国队。

看到这暴击的逆转,几乎全美国民众大摇其头——

时间不准,评分不算,裁判耍赖…

看到他们匪夷所思的问号脸,满口“Fuck”的愤怒脏话,

狂妄的美国队球员捶胸顿足的落魄样。

绝杀慕尼黑学到了什么(豆瓣8.2狂删13分钟)(3)

小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美国——

永恒的帝国。

呵呵。

1

看这电影的第一眼,绝对会被片名欺骗。

不夸张地说。

以为是战争片而擦肩而过。

然而这个硬气的片名,故事却——

残。酷。真。实。

绝杀慕尼黑学到了什么(豆瓣8.2狂删13分钟)(4)

1972年,德国慕尼黑奥运会是个多事之秋。

那一年,巴勒斯坦恐怖组织绑架了参会的以色列运动员,并残忍杀害了他们。

组委会宣布:任何代表团都有权退出。

如果选择比赛,无异于犯罪。

绝杀慕尼黑学到了什么(豆瓣8.2狂删13分钟)(5)

前苏联代表3人:官员,领队格里沙和主教练加兰任。

官员担心输球,仕途受挫,坚决放弃。

领队认为技不如人,建议认清现实。

唯有主教练加兰任一人,坚信美国队终有一天会被打败。

这次,最好是输给苏联的球队。

外有恐怖袭击,内有成员被高价挖墙脚出走未归,

如何完成绝杀?

海报给了你答案。

绝杀慕尼黑学到了什么(豆瓣8.2狂删13分钟)(6)

2

《绝杀慕尼黑》是一部非常具有俄罗斯特色的电影。

首先是人物困境。

电影的第一幕,是个难题。

帅气逼人的篮球主教练加兰任,面对疾病束手无策。

对。

儿子生病坐轮椅,1年内必须实施手术,否则将终生瘫痪。

绝杀慕尼黑学到了什么(豆瓣8.2狂删13分钟)(7)

而苏联,正处于和美国冷战期。

国内医疗条件不好,为了到先进的欧洲治疗。

他必须赢得比赛,挣够手术费用。

自信的他,进入国家队担任教练。

挑选立陶宛、白俄罗斯、格鲁吉亚等各个地区,不曾有表现机会的运动员组队。

他高调宣布要在慕尼黑奥运会挑战美国队,拿下金牌。

绝杀慕尼黑学到了什么(豆瓣8.2狂删13分钟)(8)

如果说教练加兰任的困境是出于自己的责任。

那么球员的困境,《绝杀慕尼黑》就急速坠入现实。

球员亚历山大,爱情和事业双丰收。

突发心脏病,被撕成碎片。

在民政局门口,狠心和女友分手。

绝杀慕尼黑学到了什么(豆瓣8.2狂删13分钟)(9)

绝杀慕尼黑学到了什么(豆瓣8.2狂删13分钟)(10)

胜利后情侣两人相拥画面

面对未知1月或者1年的生命,他作何选择?

教练加兰任毫不犹豫把儿子的手术费用给了亚历山大。

而这,成为一个“绝杀慕尼黑”的开始。

无惧生死,亚历山大带病走进奥运会赛场。

可是,明星球员谢尔盖,自大傲慢。

绝杀慕尼黑学到了什么(豆瓣8.2狂删13分钟)(11)

他自称“比赛过程中,遇到问题就传给谢尔盖”

不需要团队合作,一人就能拿下得分。

等到团队球员因赢球钱少,要抛弃队友而徘徊不定。

谢尔盖竟然道出了一句:十几年终于明白我的家人在哪里。

留下的,是一群不在乎奖金多少的球员。

最后,所有球员把奖金无偿送给加兰任,让他给儿子治病。

球员们,完成了面对金钱和性命的绝杀。

绝杀慕尼黑学到了什么(豆瓣8.2狂删13分钟)(12)

3

当全球直播奥运赛事,都在唏嘘:

这群俄罗斯人是怎么打进决赛的?

这时,电影带出了俄罗斯的第二种特色:

幽默。

冲进奥运决赛都是能力超强?

也不是。

自信满满的苏联球员,在街上碰到了不专业花式篮球成员。

勾球,投篮,运球...

压根没有切磋,三两回合就被完虐。

绝杀慕尼黑学到了什么(豆瓣8.2狂删13分钟)(13)

所以当美国人都愤懑不平错失金牌,这几个人兴奋说道:

我们竟然赢了奥运冠军!

为什么要说到幽默?

因为有幽默,就会存在讽刺。

决赛场上,球员因近视看不清,加兰任悄悄递给他一副隐形眼镜。

小声和他说:这是美国最新的发明,是允许佩戴的。

影片中,小编清楚记得美国教练的那句话:

篮球嘛,本身就是一种接触性游戏。

你们怎么能够改变规则,必须按着我的规则来。

这时,美国球员故意游走在犯规边缘。

绝杀慕尼黑学到了什么(豆瓣8.2狂删13分钟)(14)

用脚踢飞苏联球员,胳膊肘撞人,直击要害部位。

两三人无理蛮横围剿......

一系列不入流手段,看着人牙痒痒。

更可悲的是,美国队受伤的球员,一喷洒止痛剂,就像没事人一样,任意在赛场上狂奔。

而另一方苏联球员,没有先进的药物,硬扛着巨大的疼痛。

绝杀,真是天方夜谭。

绝杀慕尼黑学到了什么(豆瓣8.2狂删13分钟)(15)

4

渺小的球队如何挑战永恒的美国帝国?

小编不想剧透。

仅仅是小编的观影感受——

热血沸腾,笑泪交加,拳拳到肉,大快人心。

必须是一部开挂的俄罗斯神片。

绝杀慕尼黑学到了什么(豆瓣8.2狂删13分钟)(16)

绝杀慕尼黑学到了什么(豆瓣8.2狂删13分钟)(17)

它以30亿卢布登顶俄罗斯本土电影票房冠军。

观看电影的人达到1200万。

就是说,10个俄罗斯人里,就有1个人看过这部电影。

国内举行了超前点映,不仅上座率高达90%,并且收获了“千场点映零差评”的超高评价。

豆瓣一致顶到了8.2分,成为近5年评分最高的俄罗斯电影。

小编觉得观众零差评,不仅仅是尊重。

应该是,每一个观众都能从这个影片中,看到我们民族的影子。

绝杀慕尼黑学到了什么(豆瓣8.2狂删13分钟)(18)

必须承认,NBA的确很精彩。

但《绝杀慕尼黑》胜就胜在,奥运会篮球赛代表的是国家的荣誉。

美国,永远屹立不倒的王者。

面对强者时,选择忍受欺凌,低三下四,惺惺而逃?

还是从容面对,奋起拼搏?

绝杀慕尼黑学到了什么(豆瓣8.2狂删13分钟)(19)

人们习惯畏惧强者,时间一长,好像那些规则变成为强者量身定制的。

那时候,篮球赛不再是一场纯碎的比赛。

苏联球员是拿着人头陪美国队玩“游戏”。

面对世界的质疑,唯有用胜利回击嘘声。

5

影片中,西方转播员大喊着:

我们不仅仅是为金牌而战斗,是为自由世界和民主而战。

绝杀慕尼黑学到了什么(豆瓣8.2狂删13分钟)(20)

结果,美国队输了。

却始终没有看见他们接受银牌,一直到今天。

正是这种不服来战,正面刚的力量,让每一个观众都感受到那一股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毕竟,面对美国的霸权,遭受着民族歧视的观众,都感同身受。

现在不是1972年的冷战期,却是中美贸易的决战期。

华为就像站在决赛场上的苏联球员,面对世界的怀疑。

赌着“中国制造”的荣誉。

我们默默关注“赛事”进程。

影片中加兰任的一句话献给今天的华为:

“美国,早晚有一天会被打败。我觉得最好是输给我们。”

绝杀慕尼黑学到了什么(豆瓣8.2狂删13分钟)(21)

文章转载自原创作者:小影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