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争斗。战场主要在欧洲,从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起,至1918年11月11日德国投降作为结束标志,历时4年多。

战争的背景

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进而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而爆发的战争。

德英矛盾:20世纪初,德国工业地位超过英国,后起而强大的德国把英国视为“日益衰落的国家”,开始寻求在欧洲乃至世界的领导地位,英德矛盾逐渐激化。

德法矛盾:普法战争中战败的法国,失去了原来在西欧和中欧的霸主地位,且此战后,法国与德国因阿尔萨斯—洛林等领土争端积怨已久,对北非殖民地的争夺剑拔弩张。

德俄矛盾:德国与俄国因不断的贸易摩擦而关系持续恶化。

俄奥矛盾:奥匈帝国与俄国的矛盾集中在巴尔干半岛,多年来,俄罗斯帝国打着大斯拉夫主义的旗号,向巴尔干半岛上南方斯拉夫人的居住地区进行扩张,奥匈帝国也持续向巴尔干半岛西北部扩张,又担忧在自己统治下的南方斯拉夫人受到俄国的煽动而独立。使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欧洲“火药桶”。

两大军事集团对立

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各国竞相扩军备战,寻求同盟者,最终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

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德国成为三国同盟的核心

协约国:英国、法国、俄国组成。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详细考点)(1)

战争的导火索

1914 年6 月28 日(塞尔维亚的“国耻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及夫人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枪杀。两大集团利用这一突发事件,推波助澜,导致国际局势迅速恶化。7 月28 日, 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战争简要历程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

同盟国阵营: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

协约国阵营: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美利坚合众国、塞尔维亚王国、比利时王国、罗马尼亚王国和希腊王国等。

战场主要在欧洲,非洲、亚洲部分地区也受到波及。英法军队与德军对阵西线,德奥联军与俄军在东线厮杀,奥军与俄军及塞尔维亚军队在南线争斗。其中,西线是决定性战场。这场战争是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延绵过长的战线和阵地战的战争方式,使双方都难以有效突破对方的防线,迅速取胜极为困难。

1914 年8月3日,德国向法国宣战。首先在西线发动大规模的进攻。9 月,双方以150 多万兵力在马恩河激战,德军战败,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9至10月,英法联军与德军在瓦兹河和加来海峡之间的广阔地区进行“奔向大海”战役,双方都试图迂回对方翼侧,但没有成功。10月底,德军发起第一次伊普尔战役,双方互有胜负,最后陷入僵持。

1915年2月19日,英法发动了加里波利之战。结果,英法虽投入大量军队进攻,却始终未成功。5月,意大利对奥匈帝国宣战,与德国断交,正式加入了协约国。10月,保加利亚王国在见证了俄军于东线的溃败以及英法在加里波利之战中的困境之后,加入同盟国,联合德国、奥斯曼帝国占领塞尔维亚全境。

1916年是决定性的一年,整个局面向有利于协约国的方面转化。出现了三次大型的陆上战役:西线为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法军穿越凡尔登的废墟, 1916年2月21日至25日,德军猛攻法国东北部凡尔登要塞,欲与法军决战。德军虽全力进攻,取得突破,但始终未能占据凡尔登,并自8月底起转入防守。10月21日,法军大举反攻,至12月18日收复全部失地。此战被认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就在凡尔登战役进行的同时,为减轻法军在凡尔登地区的压力,英法联军于7月1日在索姆河一带向德军猛烈进攻。战斗延续到11月18日,双方在索姆河两岸的狭窄地带进行拉锯式的阵地战,协约国使用飞机配合作战,英军初次使用新式武器坦克。这场消耗战使英法德损失兵力超过100万,被称为“索姆河地狱”。

与此同时,东线俄军在6月4日至9月20日发动了被称作“布鲁西洛夫突破”的夏季攻势。这次战役被称为一战中俄国最成功的进攻,奥匈帝国损失了110万人,德国伤亡也达到35万人;但俄国自身亦损失惨重(伤亡50万)。

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于1918 年退出了战争。

1918年3月至5月,德军在西线开始发动攻势,一度离巴黎仅60公里,但在7月发起的对马恩河地区协约国军的攻势遭遇失败。随后协约国军反攻,至8月6日结束战斗德军败退。8月8日,协约国军队开始反攻,把德军驱逐出法国和比利时国境,德军主力已开始迅速瓦解。9月15日,保加利亚的军队被击溃,29日向协约国投降。10月31日奥斯曼帝国投降。11月3日奥匈帝国投降11 月11 日后德国正式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参战国家达33个,投入军队超过7000万人,15亿人被卷入战争,大约900 万人战死,2000 多万人受伤,350 万人终身残疾。德、俄、法、奥的伤亡人数占全部伤亡人数的66.6%。

战争结束后,战胜国在1919 年和1921—1922 年分别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缔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战胜国以强权政治原则建立了新秩序,却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了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