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科大夫和泌尿科大夫一样吗(保肛专家郑勇斌)(1)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晏雯 通讯员 邹亚琴

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I科,常有全国各地的直肠癌患者慕名而来,要求该科副主任郑勇斌教授给他们做手术。因为他名气很大,能根治低位直肠癌的同时,还能最大限度保全肛门,保留排便、排尿和性功能等功能。

以往,对超低位直肠癌治疗往往是将直肠和肛门“一刀切”,再经腹部造瘘、在腹壁排便。患者术后必须挂着造口袋,生活质量低下,往往觉得“生不如死”。

“只要有一点机会能保留的肛门,我一个也没放弃!”被患者称为“保肛”医生的郑勇斌教授欣慰地说。

马拉松式手术 让患者余生免挂粪袋

肛肠科大夫和泌尿科大夫一样吗(保肛专家郑勇斌)(2)

“保肛”专家郑勇斌(右四)在手术中 通讯员供图

“没有郑教授,我可能下半辈子就得挂着造口袋了。”今年7月15日,刚刚经历完造口还纳手术,恢复正常排便的马先生(化姓)无比激动又感慨。

43岁的马先生,来自湖北荆州,是两个孩子的爸爸。“当时总感觉肛门坠胀,有时候大便不成形,偶尔还有血,总以为是痔疮,大约拖了半年,到医院一查是直肠癌。”马先生回忆,那是2020年3月,他被诊断为“超低位直肠癌”,肿瘤的下缘距离肛门仅有3厘米。马先生辗转多家医院,却得到同样的答复:要想保命,就不能保肛,下半生挂着造口袋生活。

马先生经人介绍找到郑勇斌教授。郑教授说:“尽全力 ,命要保,肛也要保!”

在小空间做复杂的事,人们称之为“螺蛳壳里做道场”。在众多肿瘤手术中,低位直肠癌手术正是这样。肿瘤下缘距离肛缘小于7厘米是低位直肠癌,小于5厘米是超低位直肠癌,低位直肠癌约占到直肠癌的70%。以往,对超低位直肠癌治疗往往是将直肠和肛门“一刀切,再经腹部造瘘、在腹壁排便。终身挂着一个造口袋,患者术后往往觉得“生不如死”。因此,在超低位直肠癌的治疗上,如何既能达到根治肿瘤、又能为患者保留有功能的肛门,是全世界胃肠外科专家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2020年10月7日,郑勇斌主刀为马先生进行了“腹腔镜辅助经括约肌间直肠癌根治术”,手术团队奋战近9个小时,根治了直肠癌,并保住了肛门。

马先生回忆:“郑教授是利用假期休息的时间给我做的手术,手术的后半段,郑教授有两三个小时几乎是趴着给我做完的手术。”

不断刷新保肛极限 医生再苦再累也值

记者了解到,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Ⅰ科,常有全国各地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不远千里来寻医。在跑遍了不少医院之后,郑勇斌成为他们能否保住肛门的最后一线希望。

一千多公里的奔赴,47岁的陈女士专程从内蒙古到武汉找郑勇斌,只为了做一场保肛手术。保肛成功并即将顺利出院的陈女士,清楚记得半个月前,郑勇斌教授跟她进行术前谈话时,用了一个半小时一边仔细讲解手术过程,一边耐心解答疑惑并手绘手术图谱释疑,“郑教授说,最终能不能保肛要在手术中看到具体的情况才能确定,生命永远地放在第一位的。但你放心,只要有机会能保的肛门,不会在我手里被放弃的。郑教授的话,让我感觉特别踏实。”

“像陈女士这样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采取腹腔镜下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既能根治性切除肿瘤、保留肛门,还能做到腹部没有长切口,目前我们术后已经观察随访了100多名患者,复发仅有1例。”郑勇斌说,通过该手术,直肠癌保肛手术不再取决于肿瘤距离肛门多远,“我们甚至可以一直走到肛门齿线下面2个厘米。”只要肿瘤未侵犯肛门外括约肌、肿瘤分化相对较好、术前肛门功能良好的患者,都能保住肛门。再加上现在治疗理念的进展,还可以通过术前放化疗和免疫治疗,让肿瘤缩小,创造出保肛机会。

5厘米、3厘米、1厘米,甚至肛门齿线外0.5厘米,郑勇斌团队毫厘必争,不断挑战“保肛”极限。

从医近30年,郑勇斌每年都要做三四百台手术,其中大多数都是消化道系统复杂的肿瘤手术。他介绍,直肠位于狭小的盆腔内,人体的盆腔就像一口锅,上宽下窄,而要在这口“锅”的最低位手术,空间极为受限,一点闪失都可能导致神经受损。“肛门保留下来不能只留形态,做样子没用,而是要保留正常排便的功能,并且手术还要不损伤男性的排尿和性功能。”为此,郑勇斌将医者的匠心发挥到极致。

一台不保留肛门的常规直肠癌根治术,两三个小时就能完成,而极限保肛手术做下来,往往需要七八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而手术的过程,就像绣花和雕刻一样,每一刀都要极其精细,在毫厘之间去精雕细琢。

郑勇斌说,虽然保一个肛门要比挖一个肛门,要付出超出数倍的时间和精力,但不让患者余生挂着粪袋生活,让他们不仅活下来,更活得有质量,医生再苦再累也值得。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