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琼皓

“太空出差”183天,创下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网信息,4月16日10时许,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先后安全顺利出舱。

出舱时,翟志刚面带笑容说:“感觉非常良好!”

王亚平向大家报了平安,还对女儿说:“摘星星的妈妈回来了!”

乘组里年纪最小的航天员叶光富向大家比心,他说:“首次飞行就长达半年之久,对我来说确实是一个考验。就在此刻,实现了飞天梦想,自豪地向祖国报到!”

抵达北京后,王亚平的女儿手捧鲜花迎接她,和女儿拥抱完,王亚平立刻掏出“星星”,眼泛泪光地递给女儿。有网友评论:摘星星的妈妈太伟大了。

与此同时,仍有不少人关心,神舟十三号的返航工作中,还有哪些特别细节;半年太空“出差”后,航天员接下来要做哪些工作?记者对话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副主席杨宇光。

直立落地,17年来第一次

东风着陆场,总面积约13000平方公里。这里地域辽阔、人烟稀少,平坦的地势利于直升机快速搜索与降落,能够实现“舱落人到”。

直播画面中,返回舱呈直立状态落地,空中救援队已及时抵达,进行各方面数据测量。

王亚平真摘下来星星了吗(宇宙级羡慕拥抱过后)(1)

时隔6个月后,三名航天员第一次感受到重力,感受到地面的状态。有专家评价,上一次直立落地,为2005年发射的神舟六号,本次是17年第一次出现直立落地。

直立落地有哪些好处?“好处很多。对航天员适应地面重力、安全出舱等都有好处。”当然,稳稳落地离不开技术上的精心设计。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相关技术人员接受采访时提到,神舟十三号牢牢把握住了“三个度”,即:速度、温度和精度,确保飞船安全回到家。

从返回时间上考量。此前神舟十二号返航前,先绕地飞行了十几圈,用了近1天的时间。而神舟十三号的快速返回,只花了9个多小时。“这将验证快速返回方案的科学性。”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焦维新提到。

画面里还有两个特别细节:一是返回舱落地后,现场工作人员会敲敲舱门,让航天员知道,“回到家了,亲人来了。”

另外,在着陆场戈壁滩上,画面中还有动物(当地牧民的家养骆驼)在返回舱周围跑过,“观看难得一见的返回舱。”主持人说。

王亚平真摘下来星星了吗(宇宙级羡慕拥抱过后)(2)

第一件事是隔离

结束了6个月的出差之旅,航天员们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隔离。

“从微重到重力环境,航天员需身体恢复期。”杨宇光说,即便不考虑疫情,也是要隔离的。

他提到一个故事:过去,我国的南极科考队员们在南极的低温环境下很少感冒,但是完成科考任务回国后反而可能会病一场。原因是南极太干净了,没有什么病菌,科考队员们长期不接触病菌,免疫系统便发生了变化,回归正常的生活环境就容易生病。“航天员也是一样的。”

王亚平真摘下来星星了吗(宇宙级羡慕拥抱过后)(3)

“还要做健康检查以及身体恢复。”杨宇光说,在天上时,航天员会进行身体上的强化训练,以满足返回地球的条件需求。

从和空间站分离到返回地面的过程中,航天员最大要经历3到4个G(重力加速度)的过载,相当于身体3到4倍的重量。舌头充血、肌肉萎缩,微重力环境几乎对身体的每个器官都有影响。“返回过程中还会出现剧烈震动,比如降落时开主伞落地,会产生很大的冲击。如果身体状态不够好,就有可能会受伤。”杨宇光说。

4月16日凌晨,三位航天员“关好灯锁好门”,终于乘着神舟十三号飞船回到地球。

王亚平真摘下来星星了吗(宇宙级羡慕拥抱过后)(4)

回家第一顿饭吃什么?

回家后,航天员第一顿饭吃啥?

面条、馒头、小米粥、醋溜土豆丝、醋溜白菜、榨菜、川味香肠、黄瓜、草莓味儿的西红柿、西瓜……回家后第一顿饭非常丰富,都是个性化定制。

提一个插曲。当时神舟十二号飞船返回地球的时候,太空三人组“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回家,第一顿想吃的就是面。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出舱后,看完定制菜单,网友:家常菜,最有味儿。显然,这份菜单是根据航天员自身的喜好,还有所需的营养,进行主副食搭配。

从主食来看,面条、馒头等,基本上是较常见的类别,也好消化,热量不算太高,适合航天员吃。专家提到:“一碗热乎乎面条下去,感觉良好。”

从整体菜谱看,这些普通的家常菜,确实清淡一些,也是为了照顾航天员从太空返回地面,身体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对于草莓味西红柿,不少网友表示意外,你有吃过吗?当然,草莓味西红柿,因为外表长得像草莓,属于正常的水果,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航天员出舱后,最好吃的东西,永远是家乡的味道。

来源: 潇湘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