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六十一章,道德经第四十一章(1)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者有之: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老子将人分为三个层次,是哪三个层次呢?他们之间有何不同?大器晚成有什么深刻的涵义?要如何做才可以有所成就呢?我们一起走进老子的智慧。

译文

上士闻听大道,会勤勉依道而行;中士闻听道,会觉得可有可无;下士闻听道,会大笑嘲讽。不遭到嘲笑,就不足以成其为道。

所以立言者说过这样的话:

光明大道往往看似昏暗,道在前进时看似在往后退。平坦的大道总像有坎坷。

崇高的德行就像低洼的山谷,最洁白的东西好像有污点,广大的德行好像有不足,稳健的施德却好像在偷懒怠惰,最真挚纯朴的本质却好像也在改变。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了菱角,最珍贵的器物总是很晚才制成,最好听的音乐却没有声响,最大的物象却看不出形状。

大道隐藏而不显,无名无形。只有道,是万物的源头,是它创造的,也是它成就的万物。

道德经六十一章,道德经第四十一章(2)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上士,境界高、聪明的人,听说“道”之后,勤而行之,非常勤勉地去做,马上按照“道”的原则去做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那种境界、智慧、领悟力属于中层的人听说道之后,“若存若亡”,觉得这个东西好像是存在的,又好像消失了。“道”是否真的存在呢?中士一会相信,一会又不相信。

“下士闻道,大笑之”,境界低、层次低的人听说道之后,哈哈哈大笑。如果不遭受到嘲笑,这都不是“道”。

老子把人分为三个层次:上士、中士、下士。悟道容易,行道难。老子希望我们都做上士,闻道之后,勤而行之,在每一件小事里边、在每一天里边,我们都勤而行之,按照道的原则去做事,放下自己个人的私利,为大家发出善念,为大家谋取福利,您放心,您一定会更加圆融无碍、更加从容幸福的。

道德经六十一章,道德经第四十一章(3)

故建言者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

所以建言者说过这样的话:

“明道若昧”,按照光明大道去走,看到的是光明大道,但是看起来仿佛是非常昏暗的一样,看上去好像并不是那么光明。

“进道若退”,按照大道去做事,往前走,说是在进步,但是看起来却仿佛在退步一样。

“夷道若颣”,按照大道去做事,应该是特别平坦,但是看起来仿佛不平一样。

老子讲,按照大道去做事,您往前走,在别人看来,您好像在往后走,退步一样;您走的是光明大道,但是在别人看来好像非常昏暗一样;您走的是平坦大道,别人看起来仿佛是坎坎坷坷、坑坑洼洼。这只是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罢了,一般我们聪明的人只看到自己所失去,看不到付出之后所得到的。要记得“道”的原则是,您为大家付出、发出善念,忘记自己的私利,放低自己的欲望,结果是大家都来投奔您、成就您、支持您。您只要按照“道”去做事,符合“道”的原则,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回馈您正能量、回馈您爱。

道德经六十一章,道德经第四十一章(4)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上德若谷”,老子说上德,也就是悟道之后高尚的德行,做事很高的境界,会是什么状态呢?像山谷一样空虚、谦卑。因为站的高,做的事情越多,越发现还有好多事情要做;因为保持空的状态,所以才能够容纳。

“大白如辱”,真正高尚的品行,看着好像有点肮脏,没有那么洁白,有点污浊的感觉。老子认为,真正品德高洁的人,按照大道做事的人,评价体系太多了,不必去在意它,不要去管它,按照心中的善念去做事就行了。别人夸你、贬你都不重要,都只是形式上的东西,你们不是一个层面上的人了。

“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广德若不足”,悟道之后广大的德行,总好像有些不足。

“建德若偷”,建立起那么大的德行好像是偷偷摸摸的一样,很苟且。真正建好大德行的圣人,看上去并没有那么光彩耀人,好像很苟且、很普通,没有那么特别体面,他已经去掉了形式。他本就没有想去建立大功德,没有看中回报有多重要。

“质真若渝”,悟道之人品质的坚定,看上去好像经常在改变,所有的事好像跟普通人看的都是相反的,因为悟道的人看的是本质与本性。

老子在告诉我们,其实悟道之人的境界是非常高远的,普通人可能境界不同,只看到一部分,我们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心中坦然就好。

道德经六十一章,道德经第四十一章(5)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大方无隅”,真正大的方形就没有角落,没有四个角。那种特别大的物体,我们站在小小的角落,看不到整天。老子告诉我们,悟道之后,领导者做事,他的构思非常的深远,整体建起来的功德非常非常大,就是利益众生。我们有些人进行境界不够,可能只看到一小部分,看不到整体。

“大器晚成”,一个事物要发展成为一个特别大大完整的建制,它会经过漫长的积累,最终会很晚才能形成。我们现在的“大器晚成”,多用于形容成比较晚的人才,真正那种大人才,都是经过很多的历练慢慢成才的。同时也告诉我们,要想有大的成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是要经过时间的磨练,才可以成就一番大事业的。

“大音希声”,真正大的音响、音乐,是没有声音的。老子说,我其实太渺小了,真正大的声音我们未必能够听到。“大音希成”现在经常引申为一个人说话特别有份量,他是真正的学者中杰出的人物,但是像这种人,很少说很多话,轻易不说话,但是说话很有份量。

老子认为,所谓的大小、前后、高低,都是相对出现的。

道德经六十一章,道德经第四十一章(6)

“大象无形”,真正那种大的事物是无形的,是你看不到的,看不到它的整体。盲人摸象,摸到大象的腿说像个柱子,所以大象是无形的,它的形无法形容出来,因为我们人太渺小了。当一个事物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反而显示出无形。

“道隐无名”,大道隐藏而不显,无名无形。道的功用特别的大,万物都靠它生长,可是它却隐藏起来,无名无形。

“夫唯道,善始且善成”,只有这个道,才是万物的源头,是它创造的万物,也是它成就的万物。唯有按照道的法则做事,才可以有所成就。

老子讲的“道”非常深奥,但是在我们生活当中,处处都是“道”,老子要我们一定要把目光放远,不要斤斤计较,坦然前行。您只管不断地向周围世界发出善念,不计回报,为大家做事,渐渐地,您会发现您的周围都是美好的人与事,您的人生也就会越来越圆融、越来越幸福。

修行的路上,我们一起前行,感谢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