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古代人在日常生活中关于出行的一种古老的方法,融合了封建迷信、做人的道理,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一种行为习惯。这句俗语不仅是过去农村盛行,现在农村仍然还有很多人都相信和运用这种古老的出行方法。~~

三不出门有什么说法(农村俗语:七不出)(1)

“七不出”,古代人在逢七的日子是不能出行的。古代人出行,那个时候交通工具落后,普通人出行只能徒步行走,一到远方求学、做官、经商,一去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因此,非常讲究吉祥,相信封建迷信。“七”字谐音“欺”,出远门的人最忌讳被别人欺负;“七”字从字形上看是“匕”字,匕首之意,是一种利器,不吉利,古代人出行就怕在路途遭遇凶残之事。古代人出行时间比较长,行期不定,必须把家里七件事办好再出行,即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家里老小日常生活的必须品,家里的顶梁柱出行前,必须处理好这七件事后,才能出行。所以,后来民间就形成了逢七不出门的习惯做法。~~

三不出门有什么说法(农村俗语:七不出)(2)

“八不归”,古代人把“八”看作吉祥字,逢八是吉祥日。“八”的谐音是发,古代人常说,“若要发不离八”,八是古代人最迷信的好日子。因此,古代人出行就是为了“发财”,求学、做官、经商等等一切事情,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发财,过好日子。所以,发财的日子就不要回家了,就多多地发财,等财富多了再回家。另外,古代人出行在外非常讲究“孝、悌、礼、义、忠、信、廉、耻”这八字,是做人之本。古代人做人的标准就是以这八个字来衡量的。如果外出的人,这八个字都做不好,做不到,就没有脸面回家见家人和父老乡亲。所以,古代人出门在外,逢八的日子是不回家的。~~

三不出门有什么说法(农村俗语:七不出)(3)

“初九出门惹是非”,古代人出行最害怕行期太长久了。“九”谐音是久,有长久之意。古代人出远门,就怕出行时期长久,要多花盘缠,所带财物不够用,江湖险恶,害怕夜长梦多,多出凶险事情。九字有“九五之尊”的含义,是最高统治者惯用的数字,普通百姓不能擅自使用这个数字的,因此,初九出门耽心惹上祸端,冒犯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所以,初九日那天,百姓是尽量不出远门的,避免招惹祸根。~~

三不出门有什么说法(农村俗语:七不出)(4)

总而言之。农村古老的俗语是一个时代的烙印,是时代记忆。这句俗语不仅在过去流行普遍,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而流传至今,在农村仍然还有很多人相信和遵循这个俗语。~~

【以上是本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大家在留言区处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请大家关注三农达人鄂东三农,一起探讨三农问题!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