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赋能学习 智创未来”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项目化学习设计与实施成果展示暨上海普教科研40年系列学术活动在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举行。近年来,同济附小充分挖掘区域资源,确立项目化学习的“智创”育人理念目标,并持续有效地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赋能 共创未来(赋能学习智创未来)(1)

设计问题情境,开展学科实践活动

活动现场,同济附小五年级师生还原了一堂数学课,学生们在学习了“行程问题”有关内容后,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校车运行设计”展开了探究。除了要思考如何在30分钟内运送完1000名学生到校,学生们还要考虑校车维护成本、乘坐舒适度、环保问题等现实因素。放下草稿本,拿起画笔,学生们还要将自己设计的校车画出来,并通过展示与辩论,介绍小组方案的优势所在,在交流和探讨中不断优化方案。

据介绍,活动中展示的数学课针对五年级总复习单元的校本化重组实施,涉及校车运行周期的计算、等式验证、站点人数估算统计、数形结合的模型建构等,改变了原有教材中四个内容版块割裂的状态,并实现了让学生温故知新、在实践中运用和拓展的目标。学校不断探索着,以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创造性运用为切入点,设计挑战性的任务或问题情境,开展学科实践活动。

教学成果喜获殊荣,特色项目深入人心

据了解,同济附小是上海市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种子实验校。近日,学校教学成果《指向创新素养培育的小学生“智创活动”设计与实施》获得了上海市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学校以各年级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挖掘学生成长的需求与真实生活的联接点,探索了“1 x”智创主题系列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不仅如此,学校还通过打造特色项目,依据学生年龄层次开展跨学科项目学习活动。学校在建校之初就开辟了“一米菜园”。围绕这方菜园,学校打造了特色课程,从带着学生学种菜开始,至今已推出3.0版本——“怎样为特定的顾客种出定制蔬菜?”这是一个四年级全体师生参与的项目化学习活动。过程中,孩子们不断地遇见问题、解决问题。跟随着一系列问题,学生经历了各种实践。在最后成果发布阶段,学校为全体项目组举办成果发布会。

聚焦学科核心概念,实现“智慧创获”过程

活动中,同济附小校长王建芳对学校近年来在项目化学习设计和实施中的探索与实践成果作了介绍。学校将项目化学习作为培育创新素养、推进深度学习、变革学校教育的“发动机”,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为小小“智创家”。所谓“智创”,就是在有挑战性的真实任务情境中,借助多种学习方式开展学习,促进跨学科思维发展和问题解决能力,实现“智慧创获”的过程。学校聚焦学科核心概念,基于单元序列,每门学科利用10%的跨学科活动课时开展项目化学习,并先后确立了语文、数学、美术、自然等重点实验学科,以项目化学习的理念思路为导向,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

对于别样成长的“一米菜园”,校长王建芳认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固然重要,但价值的认同更是人格发展的重要支点。学生在千方百计解决问题的同时,体现出诚信价值的坚守,更值得我们钦佩与喜悦。学生们领略了种菜背后的万千滋味,获取经历过后沉淀下的学习品质与素养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