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很正常吗?公务员笔试行测和申论,和大学专业课是没有联系的,数量关系题基本都是初中大学学的,又没有微积分,备考好好学就行,大学玩不玩,和公务员是否能上岸还真没啥关系。

去年毕业,考研考到一半,发现自己不是考研这块料,英语学到头秃也无果,抓住省考的机会,备考时长三四个月,悠哉悠哉,半学半玩,选择了离家比较近的单位,其他全部放弃。

大学生考公务员有什么机会(那些大学玩了四年的人是怎么一次考上公务员的)(1)

往往大学生的学习劲头和学习环境都是最好的,尤其是我当时还和考研的室友一块,有人带着学,比着学,笔试成绩出来我一点也不意外,而且笔试之后直接就报班准备了,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现在的年轻人想出去奋斗的没有之前那么多,父母都有工作,五险一金交着,老了没有大起大落,养老是没问题,再加上在大学安逸了四年,公务员的热度越来越大,一般不考研的都会选择考公务员,直接工作只是一小部分。父母对公务员这个职业的看法无非就是安稳,体面,尤其是女孩子,是个很好的归宿,不用去外面拼搏,安安稳稳找个人嫁了,基本上是所有父母的心愿。

大学生考公务员有什么机会(那些大学玩了四年的人是怎么一次考上公务员的)(2)

行测

我的经验是想上岸,想得高分,解题方法是关键。

一开始我就看了几天资料书,蹭的还是国考室友留下的,她的七成新,省考国考也没有差很多,就直接看了,和她说的一样,基础知识讲的很全面,但是对提分没有什么实质性帮助,一开始碰到没提升也不绝望,因为知道这个结果,就是想切身体验一把,时间多的是,也没啥。

也走过刷题这条路,粉笔题库,随意刷,这次错,下次还是错,没什么起伏,甚至力不从心,卡着时间做,从来没有做完过,做完的情况一般是两个小时的考试时间,三个小时才能搞定,出师未捷身先死。平均一道题三分钟都是常事,倒没有持续多久,都是在试备考途径的时候,后来看阿甘上岸说,算是走上正途,言语理解和资料分析不用一字一句读题,快速定位到中心句、关键词、关键数据,结合老师总结的方法、公式的,带入求解就可以,方法不出错的情况下,一般答案都不会出错,找不到切入点的很少,除了像高考最后一道题的第三问。

大学生考公务员有什么机会(那些大学玩了四年的人是怎么一次考上公务员的)(3)

后来刷了大概十几套真题,每套都在规定时间内做,刚开始可能版块之间磨合的不太好,资料分析老是没时间做完,后来把常识放在最后做,分值小,正确率还不高当时想的是真的没时间就不做,后来练了有五六套,磨合的差不多之后不仅能在规定时间内做完,留给涂卡的时间也越来越多,言语理解和图推题看一眼就能锁定答案,一直刷到考前,三大版块正确率达到百分之八十,行测也就没什么问题了。

申论

我一开始就看了人民日报,半月谈官博官微公众号,每天除了刷磕的cp,主要就是看他们对时政热点的评价了,考试基本都来源于生活,尤其是申论,小题大作文的材料都来源于生活,多积累,多看,官方对于事件评价的角度是什么样的,多看看,对独立分析的帮助很大。

小题每天都会练十几道,也不用太多,主要是学方法,找切入点的方法,然后展开分析就可以,材料里其实有很多能用上的句子,找到关键点,加上自己的想法就可以,大作文我一般一星期写一次,感觉不是需要每天都写的,主要是分析的思路,写作的框架,有时候字太多我不想写,就把一条一条的回答写下来。

大学生考公务员有什么机会(那些大学玩了四年的人是怎么一次考上公务员的)(4)

阿甘里也有讲申论的,还行,看看不同题型的答题框架和答题思路,对写作还是有帮助的,讲申论的和行测的不一样,行测的方法没有最简便,只有更简便,阿甘就是这个更,像申论就一般,思路基本是一样的,答题的形式也就那几种,考试的时候拉不开太大的差距,除非是写跑题的,那大罗神仙也挽救不了。

后来我就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问啥答啥,思路清楚了,也没觉得有啥难的,表面反应,深层问题,一一分析,备考还算顺利。

其实认真分析一下笔试,无非就这些,玩了四年的大学生不想入社会,或者家人希望考的,就像期末考试前一星期拼一把一样,肯定要在已经工作多年,时间上身不由己的效率高。

ps:看看我们单位的饭

大学生考公务员有什么机会(那些大学玩了四年的人是怎么一次考上公务员的)(5)

身为大四公考上岸,无缝衔接的大学生,我甚至觉得这个问题是对大学生的偏见,找的方法对,备考效率高,面试的时候对应届生的政策又好,上岸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一定帮助,放平心态做自己,每一步都做好,结果一定会如你所愿,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