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足珍贵的校园时光(力迈国际高中咏读经典)(1)

读文化经典,为成长留声。本学期,力迈国际高中“咏读经典”在同学们的期盼中如约而至。古今中外,经典的文学作品皆以其充沛的情感激荡人的心灵,而诵读的方式则能迸发出巨大的力量,更容易使人聆听各个时代伟大灵魂的述说。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与学生们一起,用一声声或深沉的低吟、或激情的呼喊,感受经典中的情感,体验经典中的人生,以此丰富学生的情感、坚韧学生的品格、充实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的同时,受到丰富文化的熏陶。

本次,参与经典咏读的班级是Pre10班的同学们,他们带来的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著名诗作——《乡愁》。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弥足珍贵的校园时光(力迈国际高中咏读经典)(2)

弥足珍贵的校园时光(力迈国际高中咏读经典)(3)

日引月长

余光中被称为"以乡愁之诗撼动亿万华裔"的诗人,"乡愁"是其众多诗作中不断回响的主题。《乡愁》一诗写于1972年。余光中的祖籍是福建永春,他于1949年离开大陆去台湾。当时由于政治原因,台湾和大陆长时间的隔绝,致使余光中多年没有回过大陆。他一直思念亲人,渴望祖国的统一和亲人的团聚。在强烈的思乡之情中,诗人写下了这首诗。在回忆创作时他说︰ “随着日子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可20分钟写出的是20年的思乡之情。”

弥足珍贵的校园时光(力迈国际高中咏读经典)(4)

余光中

诵读明义

Autumn Moon, September world

《乡愁》对一个抽象的、很难作出描绘的主题作出了新的诠释。在意象上,作者选用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生活中常见的物象,赋予其丰富的内涵,使原本不相干的四个物象,在乡愁这一特定情感的维系之下,反复咏叹。余光中本人曾说,这首诗是"蛮写实的":小时候上寄宿学校,要与妈妈通信;婚后赴美读书,坐轮船返台;后来母亲去世,永失母爱。诗的前三句思念的都是女性,到最后一句想到祖国大陆这样"大母亲",于是意境和思路便豁然开朗,就有了"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一句。

弥足珍贵的校园时光(力迈国际高中咏读经典)(5)

内容上,按时间顺序,从"幼子恋母"到"青年相思",到成年后的"生死之隔",再到对祖国大陆的感情,不断发展的情感,逐渐上升,凝聚了诗人自幼及老的整个人生历程中的沧桑体验。不同阶段的乡愁,凝聚两端的分别是:我——母亲;我——新娘;我(生)——母亲(死);我(游子)——大陆(祖国)。乡愁的对象,由具体的"乡",到抽象的民族的"乡",从地域之乡,到历史之乡和文化之乡,使"乡愁"逐渐沉淀出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力。

弥足珍贵的校园时光(力迈国际高中咏读经典)(6)

在朗读过程中,指导老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形式美、音乐美和意境美。诗形上,四段文字在字数、句式上基本一致,一气呵成,回环往复,似乎是情感的一唱三叹,余音缭绕。而"小小"、"窄窄"、"矮矮"、"浅浅"等叠音的形容词,用来修饰中心意象,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同学们通过音调的抑扬变化,来表达诗歌中所传递的家国情怀。

学生仿写

同学们在老师的启发下,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诗歌仿写创作。有的同学拉开时间的物理距离,将镜头切换到中年时的自己,体味“乡愁”的滋味;有的同学善用比喻,将乡愁具化为“热腾腾的面条”“一杯薄酒”等。

一起来欣赏同学们的作品吧~~

弥足珍贵的校园时光(力迈国际高中咏读经典)(7)

弥足珍贵的校园时光(力迈国际高中咏读经典)(8)

老师寄语

弥足珍贵的校园时光(力迈国际高中咏读经典)(9)

弥足珍贵的校园时光(力迈国际高中咏读经典)(10)

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乡愁,那"一湾浅浅的海峡"把"我"和"大陆"隔开,这是由民族悲剧所造成的。诗人作为华夏子,他的愿望代表了绝大部分中国人的心愿——相信这一天必定会到来。

在全球化时代,现代性的逻辑风靡世界,使我们的生活日益标准化、理性化。而人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不堪忍受无根的生活,这样,乡愁便与人类的现代化结伴而行。乡愁是现代人对传统的眷顾,是对本民族精神的依恋。记起“我从哪里来”,我们才能更真切地知道“我要到哪里去”。通过乡愁,我们找到了自己的“身份”,也就找到了自我。在对乡愁的回味中,我们感受到了本民族的文化体温,感受到了生生不息的生命涌动,并渐渐涵养出走向未来的勇气与信心。

弥足珍贵的校园时光(力迈国际高中咏读经典)(11)

文字:顾峰军

图版:行晋 张嘉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