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

赤峰市名图(lt美丽赤峰gt)(1)

赤峰之名源于“乌兰哈达”系蒙古语,意为赤色山峰,以东北部一座呈赭红色的山而命名。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留下诗句:

塞上红山映碧池,

茅亭望断柳丝丝,

临风莫问秋消息,

雁不思归花落迟。敖汉旗

赤峰市名图(lt美丽赤峰gt)(2)

敖汉是蒙古语,意为“长子”、“老大”。敖汉部的始祖岱青杜棱是成吉思汗第十九世孙,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率众至今旗境内驻牧,敖汉部。后金天聪元年(1627年)归顺后金,清崇德三年(1638年)编部入旗,建敖汉旗,沿袭至今。

巴林左旗、巴林右旗

赤峰市名图(lt美丽赤峰gt)(3)

巴林是蒙古语,意为“要塞”。巴林部的始祖是成吉思汗十八代孙苏巴海,后金天聪二年(1628年),苏巴海之子色特尔因反对林丹汗,率部归顺后金。

天聪八年(1634年),划定巴林部驻牧地于今该二旗境内,清顺治五年(1648年),在巴林牧地东、西两处分别设置巴林左翼旗、巴林右翼旗1969年昭乌达盟划归辽宁省时,二旗分别更名为巴林左旗、巴林右旗;1979年复归内蒙古,保留旗名至今。

阿鲁科尔沁旗

赤峰市名图(lt美丽赤峰gt)(4)

阿鲁是蒙古语,意为“岭北”;科尔沁,蒙古语意为“弓箭手”(源于成吉思汗胞弟哈布图?哈萨尔率领的带弓箭的近卫军)。阿鲁科尔沁部的始祖系成吉思汗的十五世孙昆都伦岱青。阿鲁科尔沁部,是蒙古科尔沁部西迁的一个分支部落,后金天聪四年(1630年)归顺后金,编为阿鲁科尔沁左、右二旗,清崇德元年(1636年)又并为一旗。

宁城县

赤峰市名图(lt美丽赤峰gt)(5)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因喀喇沁右翼旗地大事繁,在原领地另辟喀喇沁中旗,现宁城县大部属喀喇沁中旗管辖。1932年在此置县,取本地上年设置的“大宁设置局”之“宁”和其驻地“小城子”之“城”合为“宁城”二字作为县名,沿用至今。宁城县面积4305平方公里,人口60万。邮政编码024200。县人民政府驻天义镇。

克什克腾旗

赤峰市名图(lt美丽赤峰gt)(6)

克什克腾是蒙古语,意为"亲兵" "卫队",源于成吉思汗所创设的近卫军的称号。克什克腾部的始祖鄂齐博罗特是成吉思汗十六世,达延汗巴图蒙克第六子。元代有察哈尔克什克腾部落,又成为部落名。顺治九年(1652年)清政府将克什克腾部改设克什克腾旗。

翁牛特旗

赤峰市名图(lt美丽赤峰gt)(7)

翁牛特是蒙古语,意为“诸王”,亦含“神圣”之意,原为蒙古部落名称,意为“诸王所在之部”。翁牛特部的始祖巴彦岱洪古立是成吉思汗的二十世孙。后金天聪六年(1632年)逊杜棱、栋岱青率部归顺后金清崇德元年(1636年)设翁牛特左、右二旗。

喀喇沁旗

赤峰市名图(lt美丽赤峰gt)(8)

喀喇沁蒙古语,意为“守卫者”。喀喇沁部的始祖系成吉思汗的功臣者勒蔑。因游牧于额尔沁河,故该部称喀喇沁。后金天聪九年(1635年)分设喀喇沁左、右二旗。1949年喀喇沁右翼旗改为喀喇沁旗。

林西县

赤峰市名图(lt美丽赤峰gt)(9)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在巴林垦务局基础上设置林西县。因县境在巴林右旗之西,遂以“林西”这个简略词语作为县名。

元宝山区

赤峰市名图(lt美丽赤峰gt)(10)

元宝山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赤峰市中心城区东南。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区境内山中建有煤窑。当时流通的货币面额较大的是“元宝”,煤能换取元宝,煤窑主视煤如元宝,故将此山称之为“元宝山”,元宝山区因此山得名。

克什克腾信访ksktxf

传播信访文化,普及信访法规,畅通信访渠道,推进信访工作改革,打造“阳光信访”、“法治信访”、“责任信访”。

赤峰市名图(lt美丽赤峰gt)(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