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辅初任河道总督的时候官衔是“河道总督加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等到被停职留用并押解进京论罪之前,靳辅的官衔变成了“河道总督太子太保领左都御史”,从前后对比来看,靳辅的河道总督没变,但是加衔由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变成了太子太保左都御史,事实上从清朝康熙年间的总督加衔惯例来看,靳辅一开始的加衔是没有问题的,但后面加太子太保和左都御史衔就值得商榷了,因为这两者集于靳辅一人之身的这种可能性很小,为何这么说呢?

古代御史是干什么的(天下长河河道总督靳辅)(1)

总督一般来说品级是正二品,但从康熙朝开始总督加衔逐渐成为惯例,不过加衔却并不统一,康熙年间一般加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衔,总督的品级也由此提升到了从一品;雍正年间开始规定总督加衔有两种,一种是加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一种是兵部右侍郎衔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前者的品级是从一品,后者仍是正二品,那为何是加都察院右都御史衔而不是左都御史衔呢,这个是有原因的。

古代御史是干什么的(天下长河河道总督靳辅)(2)

清朝沿用明朝制度仍设都察院,都察院一把手虽然是左右都御史并立,但实际上左都御史位在右都御史之上,而右都御史和右副都御史逐渐只用于地方督抚加衔,《清史稿》记载: “外省督、抚,并以右系衔,右都御史、右副都御史为督、抚坐衔。”简单点说就是主要用来给总督和巡抚提升品级,所以总督加衔一般都是加右都御史衔,很少会加左都御史衔。

古代御史是干什么的(天下长河河道总督靳辅)(3)

再来说一说太子太保:太师、太傅、太保是三公,品级是正一品;少师、少傅、少保是三孤,品级是从一品;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是太子三师,品级也是从一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是太子三少,品级是正二品,三公、三孤、太子三师和太子三少也是用来加衔的,同时还是一种荣誉称号。

康熙年间总督加从一品的三孤或太子三师的并不多,一般都是加正二品的太子三少,比如剧中两江总督阿席熙也只是加太子少保衔,三孤或太子三师主要用于死后追赠,比如于成龙于北溟死后康熙就追赠他为太子太保,自乾隆开始加三孤或太子三师衔的总督才慢慢多了起来。

古代御史是干什么的(天下长河河道总督靳辅)(4)

河道总督虽然也是总督,但论含金量其实比不上地方总督,康熙年间还好,至少河道总督名义上还是和地方总督平级的,加衔也是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衔,乾隆的时候河道总督仅加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与各省巡抚的品秩、兼衔相同,也就是说不再是从一品而只是正二品了。

古代御史是干什么的(天下长河河道总督靳辅)(5)

具体到《天下长河》而言,河道总督靳辅加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是没啥问题的,但加左都御史的可能性就不大了,而且两江总督阿席熙也只是加太子少保,靳辅加太子太保的可能性其实也不大,左都御史加太子太保可能性就更小了,其实历史上的靳辅在康熙十六年任河道总督时官衔全称是“总督河道提督军务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不要说左都御史了,连右都御史都没有,只是右副都御史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