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了解《谦》卦前,我们看看商、周两国的图腾,对于我们分析爻辞含义是有很大帮助

商图腾:燕子/凤凰

《史记•殷本纪》: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誉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诗经•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

《天问》:"简狄在台,喾何宜?玄鸟至贻,女何嘉?"

一般认为玄鸟是指燕子,郭沫若认为是凤凰,因《离骚》中有"凤皇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帝喾,高辛氏,商的祖先,诒,赠送。)

易经64卦周朝图腾解谦卦(易经64卦周朝图腾解谦卦)(1)

周图腾:鸑鷟,凤凰的一种(紫色)

《国语‧周语上》:“周之兴也,鸑(yue)鷟(zhuo)鸣于岐山”。

《今本竹书纪年疏证》:有凤集于岐山

《小学绀珠》卷十,五凤谓:"五色为赤者凤、黄者鹓鶵、青者鸾、紫为鸑鷟,白名鸿鹄。"

《诗经•大雅•卷阿》: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爰止。蔼蔼王多吉士,维君子使,媚于天子。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傅于天。蔼蔼王多吉人,维君子命,媚于庶人。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菶菶萋萋,雍雍喈喈。

易经64卦周朝图腾解谦卦(易经64卦周朝图腾解谦卦)(2)

有关商、周是不是都属于帝喾这一支脉,我们暂且不论,今天主要想告诉大家,商、周的图腾文化都有一个相同的,会飞,会鸣叫,至于“凤鸣岐山”的真实性高不高谁也不知道,既然文王(母亲)和纣王是属于同宗,那么文王寻祖认源也是可以的,我想表达的观点就是:不管文王是否收到殷商文化的影响,还是为了舔着个脸认纣王亲戚,无非就是为了后面讨伐殷商埋下伏笔,总之,周朝的鼎中很多都有“夔龙”、“夔凤”图样。接下来,我们再来分析《谦》卦。

易经64卦周朝图腾解谦卦(易经64卦周朝图腾解谦卦)(3)

谦:亨。君子有终。

翻译:吉,君子最后得到善终。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翻译:保持谦逊的态度,君子出征讨伐,吉利

六二:鸣谦。贞吉。

易经64卦周朝图腾解谦卦(易经64卦周朝图腾解谦卦)(4)

鸣字甲骨文

翻译:(凤凰)鸣叫谦逊,贞卜吉利。——这里暗含周人(文王)保持谦逊,也象征文王出身。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易经64卦周朝图腾解谦卦(易经64卦周朝图腾解谦卦)(5)

劳字甲骨文

翻译:劳动也保持谦逊,君子最后得善终,吉利——象征为族人劳碌

六四:无不利。撝谦。

翻译:没有什么不利的,保持谦逊。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翻译:没有邻国富裕,就要征讨他们,没有不利的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翻译:(凤凰)再次鸣叫,保持谦逊,派出军队,征讨其他国家

其实大家参看《诗经》大雅部分,可以看出文王是喜欢结交朋友的人,在《新本竹书疏证》、《史记》中记载文王被释放以后,各路诸侯都跟随文王回到程地(行宫),在后面还让这些诸侯一起给纣王进贡。在商周时期进贡制度应该类似于《国语•周语》描述的那样: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狄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

文王结识的这群朋友不是一天一次的甸服,也不是一个月一次的候服,更不是一个季度一次的宾服,而是一年一次的贡服,那么统统都属于夷、蛮。周在文王时期经历了人为的失败——王季被杀、周人伐商;文王羑里被囚。还经历了大饥荒如下:

《竹书》:三十五年,周大饥

《逸周书•大匡解》:维周王在酆(丰),三年遭天之大荒,作《大匡》,以诏牧其方,三州之侯咸率。

易经64卦周朝图腾解谦卦(易经64卦周朝图腾解谦卦)(6)

如果此处为真,即可以把我前文猜想(史记记载)《同人》卦:文王伐崇第二年去世,作废,因为丰地按照文献是在伐崇以后从程地搬到丰地,倘若伐崇第二年去世,文王在丰地是生活过数年,文王在丰地遇到大饥荒就无从说起。

所以文王这一身经历了太多太多,从父亲去世,果实被消耗,在到羑里七年,无一不是对国力巨大消耗,遍体鳞伤,唯一能快速让国力提升的办法就是讨伐其他国家,最快速,也是最不仁义的,而《谦》又赋予了他这种成功,所以爻辞认为“有终,吉”

有关鸣字在《谦》卦中的象征意义

1.六二的鸣是《竹书》:太丁十二年,有凤集于岐山;

2.《竹书》:帝乙三十二年,五星聚于房,有赤乌集于周社。(《墨子•非攻》赤鸟衔珪,降周之岐社)

两者都是鸟的鸣叫,帝乙三十二年以后,也可以验证《复》卦:以至于十年不克征,帝乙二十三年羑里被囚到帝乙三十二年,时间刚刚十年,同时与文王开始征讨其他方国相吻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