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正在热播的《芈月传》掀起一股战国热剧中,嫔妃的称呼让人耳目一新,分为八个品级:王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如孙俪扮演的芈月称为芈八子,马苏扮演的魏琰称为魏夫人第三十七集中,王后的陪嫁媵女孟昭氏说:“在宫中我的位份最低,就算是死了王后,还有夫人,就算是死了夫人,还有良人、美人、八子,哪能轮得上我啊?”这里也说到夫人是介于王后和其他妃子之间的品级,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芈月传里皇后 芈月传里的夫人?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芈月传里皇后 芈月传里的夫人

芈月传里皇后 芈月传里的夫人

日前,正在热播的《芈月传》掀起一股战国热。剧中,嫔妃的称呼让人耳目一新,分为八个品级:王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如孙俪扮演的芈月称为芈八子,马苏扮演的魏琰称为魏夫人。第三十七集中,王后的陪嫁媵女孟昭氏说:“在宫中我的位份最低,就算是死了王后,还有夫人,就算是死了夫人,还有良人、美人、八子,哪能轮得上我啊?”这里也说到夫人是介于王后和其他妃子之间的品级。

《资治通鉴》卷三“昭襄王母,芈八子”下,胡三省注:“芈,楚姓也。汉因秦制,嫡称皇后,次称夫人,又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之号。”皇后是老大,夫人是老二,夫人后依次还有美人至少使六种品级。按照这个注释,芈八子和魏夫人的称谓似乎都没有疑问。

关于秦国的后宫制度,明人董说《七国考·秦职官》后附《后妃爵秩》,也罗列了王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这八个品级。汉初承秦制,《汉书·外戚列传》云:“汉兴,因秦之称号,帝母称皇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適称皇后,妾皆称夫人。又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之号焉。”这段话和胡三省的注有一处明显不同,胡三省说“次称夫人”,这段话说“妾皆称夫人”。颜师古注释时解释了皇后的品级,说:“適读曰嫡,后亦君也。”却并未解释“夫人”,而是继续阐释良人、八子、长使等品级的含义:“良,善也;八、七,禄秩之差也;长使、少使,主供使者。”按照“妾皆称夫人”的规定,夫人就是众妾的泛称。《魏书·皇后列传》也说:“汉因秦制,帝之祖母曰太皇太后,母曰皇太后,妃曰皇后,余则多称夫人,随世增损,非如《周礼》有夫人、嫔妇、御妻之定数焉。”关于西周的夫人,后面会谈到,按照以上史书的记载,秦汉年间,皇后之外的众妾多被称为夫人。

《外戚列传》在这之后又说:“至武帝制倢伃、娙娥、傛华、充依,各有爵位,而元帝加昭仪之号,凡十四等云。”这十四等包括昭仪、婕妤、娙娥、傛华、美人、八子、充衣、七子、良人、长使、少使、五官、顺常,以上十三等,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这六种同为一等,共十四等,其中并不包括“夫人”,夫人依然是一种泛称。如汉昭帝母亲钩弋夫人,颜师古说:“钩弋,宫名也,昭帝母赵婕妤居之,故号钩弋夫人也。”这里,婕妤是品级,而夫人实为泛称。

说到这里,想到李白《效古》诗:“自古有秀色,西施与东邻。蛾眉不可妒,况乃効其颦。所以尹婕妤,羞见邢夫人,低头不出气,塞默少精神。寄语无盐子,如君何足珍。”这里讲到丑女和美女的一些恩恩怨怨,如西施和东施,还特别提到尹婕妤见到美女邢夫人大气不敢出的样子,《史记·外戚世家》详细记载了此事,尹夫人非常想见见邢夫人,汉武帝故意让别的夫人假扮成邢夫人声势浩大来见她,尹夫人一眼看穿,武帝于是又让邢夫人身着旧衣独自前来,尹夫人一望便是,于是低头哭泣,自叹不如。李白称尹夫人为尹婕妤,而《史记》通称尹、邢二人为夫人,实际上《史记》在讲此事前说过“邢夫人号娙娥”,也就是说邢夫人的品级是娙娥,而尹夫人的品级是婕妤,两人皆可称为夫人。

不过,颇为矛盾的是,《史记·孝文本纪》记载的汉文帝最后一道遗诏,末句是“归夫人以下至少使”,汉文帝临死前把除皇后以外的其他妃子都放出宫,裴骃引用了应劭的解释说:“夫人以下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凡七辈,皆遣归家,重绝人类也。”也就是说“夫人”是高于美人到少使这六辈的,这个解释影响不小,《汉书·文帝纪》“归夫人以下至少使”的注释中,颜师古也引用了这个观点,董说《七国考》也引用了这段话,应劭在这段话前还有“秦自惠文王后,嫡称王后,次称夫人”句,明确指出“次称夫人”,缪文远订补《七国考》,在这条后补:“秦内职之制亦见《汉书·外戚传》,与此引应劭语略同。”缪文远可能也注意到“次称夫人”和“妾皆称夫人”的区别,才说略同,实则二说大不同也。在这些解释中,夫人又成为特指,而非泛称了。那么,如何理解《史记》《汉书》的“归夫人以下至少使”这句话呢?《汉纪·孝文皇帝纪》对这条遗诏的记载更加详细:“所幸慎夫人已下至少使,得令嫁。”《史记》和《汉书》所说的“夫人”被《汉纪》定为“慎夫人”,这就容易理解了,夫人特指慎夫人,她是汉文帝刘恒的宠妃,也就是《美人心计》中王丽坤饰演的角色。杜甫诗《青丝》有“不闻汉主放妃嫔”句,说的就是汉文帝出宫人之事。可见,“夫人”在秦汉年间是除皇后之外众妾的泛称。

回到西周,《礼记》云:“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故天下内和而家理。”这是西周后妃的序位,后为首,次称夫人。秦汉未有三夫人制,三国魏时恢复夫人,不过并不拘泥于三人,王后之下有五等,包括夫人、昭仪、倢伃、容华、美人。真正恢复是到晋武帝时,以贵嫔、夫人、贵人为三夫人,南朝宋以贵妃、贵嫔、贵人为三夫人,齐、梁、隋等也都有三夫人,名号虽不断变化,却都在竞相仿效周礼。

另外,西周时期,诸侯以天子次妇之称夫人来称呼正妻,递降一等。《礼记·曲礼下》规定:“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刘熙《释名》:“诸侯之妃曰夫人,夫,扶也,扶助其君也。”夫是扶助国君之意。《诗经》中,《周南·关雎》咏后妃之徳,而《召南·鹊巢》咏夫人之徳,朱熹说:“文王之时,《关雎》之化行于闺门之内,而诸侯蒙化以成徳者,其道亦始于家人,故其夫人之徳如是,而诗人美之也。”可见,西周时期,夫人确是特指,一指天子次妇,一指诸侯正妻,并非泛称。

不过,到了春秋战国,特别是在争雄称王的战国时代,诸侯国的“公”、“侯”纷纷僭称“王”,如魏国第一任君主称魏文侯,而第三任君主称梁惠王,秦国第一任君主称秦孝公,而下一任称秦惠王,也就是《芈月传》中方中信扮演的秦王,与“王”相应,诸侯妃子僭称“后”,诞生一套全新的后宫制度也就不难理解了。前文提及,秦国从秦惠王开始,有了王后,也就是剧中刘涛扮演的角色,是武王嬴荡的母亲,嬴荡去世无子,芈月的儿子嬴稷继位为昭王,封芈月为宣太后。

现在看来,“夫人”称谓的内涵在不断变化,有一个渐趋平民化、世俗化的过程。《芈月传》中一直强调夫人是一种品级,次于王后而高于美人等,这其实是一个误会。《芈月传》播放到现在,喜欢的人欲罢不能,据说一个忠实女剧迷,因要堕胎,竟要求医生给她配《芈月传》中用来流产的中药“碎骨子”,虽然《本草纲目》是说过此物有滑胎之效,但这入戏也太深了。可见历史剧能俘获大批粉丝,宣扬的历史知识、价值观真的会影响到很多人,再靠谱点总没错。

录入编辑:王建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