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变了又没变,当“特产互寄”这股风潮迅速席卷抖音,蔓延至各个社交平台,我就知道,祖传绝活凑份子钱习俗、纸书时代的明信片互寄、伊妹儿时代的“笔友”鸿雁传书、QQ时代漂流瓶的千里缘分一线牵……又双叒叕披上一个新皮肤出现在年轻人的生命轨迹中。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互联网的记忆远比健忘的大脑更加深刻,当“818那个和我互寄特产的奇葩”的吐槽楼重新盖起,时代的眼泪又哗啦啦流了下来。

“互寄不可怕,谁无谁尴尬”

特产互寄的广场让我仿佛见证了小学鸡交友现场。

在小学鸡的世界观里,青铜和白银是不同的阶层,就连王者也分三六九等,荣耀王者和传奇王者岂能相提并论?特产互寄也有鄙视链,IP省份的显示让鄙视链更加直观。

作为美食强劲输出地,川渝地区向来毫无压力站在特产鄙视链的顶端,看看评论区的点赞数量就知道,不少网友都愿意和川渝人民“飞机传吃”。

特产零食互寄(特产互寄寄的是吐槽)(1)

图片来源:小红书

荤素搭配,辣辣更有味,上江中上游的麻辣风是饮食界的流量密码,别管是四川的果汁牛肉、冷吃兔、冷吃牛肉、灯影牛肉、川味腊肠、南溪豆腐干、脆皮肠,还是重庆的酸辣粉、灯影牛肉丝、辣椒凤爪、地牯牛、江津芝麻杆、豆腐香干……对于川渝人民而言,如果以“好不好吃”作为“寄不寄”的标准,那么可能面临破产的风险。

饮食文化悠久的河南、陕西、山西等地,也被众多网友所认可,胡辣汤、烩面、道口烧鸡、凉皮、火烧、老陈醋、红枣、核桃……吃的是一口农耕文明发源地的朴实厚重。

如果山东人的味蕾有记忆,那么钙奶饼必占一席之地,网友们都好奇“为什么山东人长得那么高”,山东网友拍拍胸脯,“给你寄一箱钙奶饼过去,舔一舔,泡一泡,能长高。”在特产互寄这股风潮中,钙奶饼是山东人的硬通货,一饼在手,吃遍天下。

特产零食互寄(特产互寄寄的是吐槽)(2)

图片来源:小红书

远离内卷成风的川渝地区和传统美食发源地带,将目光转向“大公鸡”的边缘板图。

特色美食不在多,出圈就行,一包辣爽鲜酸烫的螺蛳粉,将广西美食成功带火,螺蛳粉也成为广西美食互寄的“必点项目”,至于其他,就看互寄的队友给不给力。

彩云之南,鲜花盛开的省份,特产兼具少数民族风情和东南亚异域风情,鲜花饼、云腿月饼、单山蘸水辣椒面、过桥米线、大理乳扇、无量山火腿、酸角糕、酸角糖……浓郁独特的云南风味,引得网友纷纷留言“互寄”。

热带海南,因热带水果享负盛名,芒果、凤梨、火龙果等各色新鲜的热带水果,纷纷加入互寄的名单中,在中秋节即将到来之际,酥香软糯的琼式月饼也跟随着特产大礼包飞出岛外。

至于内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内蒙风干牛肉、牦牛肉干、酥油茶、奶贝、奶酒、酸奶、奶酪、奶豆腐、奶皮、奶疙瘩……组合成肉制品爱好者和奶制品爱好者的饮食天堂,藏药、虫草、藏红花等雪域高原的特色药材,也十分具有看点。

唯有一点不太好,看起来就很“贵”,不只是肉贵、奶贵、药材贵,还有运费贵,让人望而却步。“我是加入战局呢,还是选择观望呢?200多块钱一斤的牛肉干,我是送几两呢?送得多,没有钱,送得少,没有诚意,且浪费运费。”边疆地区的人民陷入纠结之中。

特产零食互寄(特产互寄寄的是吐槽)(3)

图片来源:抖音

这股风潮,与其说是在寄特产,不如说是在花式秀肌肉,向外地网友展现家乡硬实力。别管平时嚷嚷“谁说我家没有特产,你们这是刻板印象,我家特产可多了去了”,可一到真实秀肌肉的环节,纷纷闭上了嘴巴——互寄特产不可怕,谁无谁尴尬。在一片热火朝天的讨论声中,部分地方的网友尤其沉默,甚至直接退出群聊。

东北的网友抓耳挠腮,想要加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终究还是错付了,“我挺想和你互换,可我东北只有人参鹿茸东北虎算特产,前两个买不起,后一个吃牢饭。”

特产零食互寄(特产互寄寄的是吐槽)(4)

图片来源:抖音

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平时声量大,一有事情就上热搜,但一提起“特产美食”,纷纷安静如鸡,除了广州,其他三大一线城市皆有“美食荒漠”之称,在这场特产互寄的风潮中,一位深圳市民吐槽:“我也想参加,但深圳有啥特产?海南椰子鸡吗?”

“818那个奇葩队友”

特产互寄有多热,特产互寄的吐槽贴就有多高。

刚认识的时候是“中国人不骗中国人”,寄出去之前是“亲爱的么么哒”,寄出去以后就是“互删拉黑一条龙”,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塑料友谊仅能维持半个月。

有人用心准备,跑遍全市大大小小的超市和小卖部,买到心中最好吃的特产,而对方回馈的只有一根火腿肠。

有人精心准备价值400元的大礼包,收到的却是2包涪陵榨菜。

特产零食互寄(特产互寄寄的是吐槽)(5)

图片来源:抖音

有人寄出特产,对方签收后爱答不理,更有甚者直接拉黑,拒绝沟通。

特产零食互寄(特产互寄寄的是吐槽)(6)

图片来源:抖音

大兴安岭的蓝莓,是家人一斤一斤亲自上山采摘,10斤新鲜蓝莓,用小桶包装,泡沫盒子里放冰袋邮寄顺丰给对方,结果收到的只有一个月饼。这种打击,不仅让人觉得难堪,也无法面对亲人的辛勤劳动。

特产零食互寄(特产互寄寄的是吐槽)(7)

图片来源:抖音

有人已将快递寄出,却被告知由于搬家,快递无法签收,所以只能退回去,满心的期待和热情当即被浇灭。

更有甚者,居然还有人骗特产又骗运费,让人想当场报警。

特产零食互寄(特产互寄寄的是吐槽)(8)

图片来源:抖音

以上的案例,是比较极端的情况,还有更多特产互寄,收到礼包后没有惊吓也没有惊喜,随便打开购物软件,这些东西都能在网上买到,而且价格更便宜,或是由于口味不同,寄件人喜欢的特产不一定符合收件人的口味。“特产互寄,寄了什么?寄了个寂寞?”点滴不满意,都可能导致这场交友行动宣告失败。

特产互寄交友,虽说是份子钱交友、明信片交友、漂流瓶交友的进阶版,但在表现形式上仍与以上形式有着本质区别。份子钱交友,多半发生在熟人圈,明信片交友和漂流瓶交友,即便是遭受一点损失也无所谓,就当是一场失败的网恋,但特产互寄交友,是两个不同地方的人,乃至性别、年龄、经历、物质条件等均有差别的陌生人之间的现实碰撞,这让这场交友行动充满了未知,两人之间仅靠信任维持着平衡。

素未谋面的网友能有什么深度信任?这种游走于钢丝上的信任是极为脆弱的,诸多特产互寄被骗的经历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这也引发了部分受害者的抵触情绪——乃至上升至地域黑,“被XX省的人骗了两次,XX省是穷到没饭吃了吗?线上乞讨骗人不要脸。”本应是家乡形象代言人的特产互寄使者,最终却成了给家乡抹黑的导火索。

一些比较敏感的社恐提出疑问:“第一,怎么有人敢吃陌生人寄来的食物?第二,对方如果吃出来问题该算谁的责任?”“如果对方不满意,又有我的地址,线下来砍我怎么办?”

特产零食互寄(特产互寄寄的是吐槽)(9)

图片来源:小红书

特产互寄,寄的是什么?

基于种种被骗、被鸽、乃至上升至地域黑的经历,网上关于特产互寄的舆论场又发生了变化:

“抵制特产互寄。”

“特产互寄滚出互联网。”

“请停止特产互寄这股歪风邪气。”

特产零食互寄(特产互寄寄的是吐槽)(10)

图片来源:小红书

“现在网购那么发达,真想吃某个地方的特产,网购不就行了?和一个素未谋面的人交换吃的东西,不觉得很奇怪吗?就算网购99%满意,都有1%不满意的,这样开盲盒似的互寄,吵起来太正常了。”有网友表示。

有网友则认为,特产互寄的部分功能是网购无法替代的,一些地方的特产受众小,口味刁,一直没有走向大市场,更遑论开网店,仅靠熟人圈口口相传,或是游客偶然尝试才为外人所知,特产互寄为这些“小而美”的特产打开了一扇走向外界的窗口,“以前在成都吃过一次湖南朋友老家带来的酱板鸭和酱板鱼,真的好好吃,在网上买过几次,都不是那个味。”

特产零食互寄(特产互寄寄的是吐槽)(11)

图片来源:抖音

也有网友认为,互寄特产,寄的不仅是特产本身,还是一种信任,一种情绪价值。疫情让诗与远方变得遥不可及,现代社会快节奏高压力生活,让越来越多人缩小社交圈,成为“社恐”……当熟人圈的社交模式逐渐瓦解,疫情又让人们的距离变得遥远,人们迫切需要建立起一种新的社会关系,既能保持适当的距离,又能在合适的时机满足情绪需求,在此背景下,“特产互寄”是一种新的尝试,是份子钱交友、明信片交友、漂流瓶交友的进一步探索。

不少“双向奔赴”的网友也在网上留言,留下“好评”:“在一个平平无奇的下午,我收到了素未谋面的XX朋友寄来的特产,原来互寄特产是一件如此有意义的事,让特产代替我们去看看未曾到过的地方。”

特产零食互寄(特产互寄寄的是吐槽)(12)

图片来源:抖音

“寄出和收到都是有价值的,以前爸妈不理解我们为什么喜欢玩漂流瓶,爱写明信片,他们觉得那些远在天边的人不值得去关注,可是当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见那些随着特产而来的手写信,看见素未谋面的网友的叮嘱,这些看似很傻的来来往往不也是非常有纪念意义的人生经历吗?”

特产零食互寄(特产互寄寄的是吐槽)(13)

图片来源:小红书

面对汹涌而来的“差评”,部分想要维护“特产互寄交友模式”的网友开启新的探索:让特产互寄变得更加理性。比如走闲鱼通道,规定互寄特产的价位区间。“交友的第一步,开诚布公,透明往来,双向奔赴的友谊才值得珍惜。”

特产零食互寄(特产互寄寄的是吐槽)(14)

图片来源:小红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