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讲究死者为大,讲究事死如事生,在这一观念下,人们特别重视丧葬。中国的丧葬历史源远流长,史前时期即已出现墓葬,到新石器时代,丧葬已经有了一定的制度。我们今天说说两周时期的墓葬,主要讨论级别较高的墓葬。

西周的丧葬制度继承了前朝的一些做法,例如西周时期的一些墓葬中会有腰坑(墓底中央墓主腰部下的位置有意挖出的小坑,坑内殉牲或葬物),而这一做法通常认为是商人的葬俗。

西周时期及以前是不树不封的,即不树碑(有人认为是不种树),不封土,这样可能当代有规划,有人守墓,还会知道墓的具体位置,而时间一长,地面上没有明显特征,就不易被人找到,也因此虽然考古人士们费尽心思,到现在两周时期的王墓一座也未找到。而如今,如果有人在西安附近驾车游玩,可能会看到有些有着大封土堆的墓前会竖着碑写着是某位周王的陵墓,如周太王、周文王、周武王。这些实际上是战国时期墓葬,被清朝人附会到了西周王陵。

传说一直到春秋晚期孔子才“发明”了坟。《礼记·檀弓上》:“孔子既得合葬于防,曰:‘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于是封之,崇四尺。”孔子由于特定的原因不知道父亲的墓在何处,等到母亲去世时为了与父亲合葬,才经过一番周折问到祖坟位置,因此堆了四尺高的土以作为父母墓地的标志。没想到这个举动竟影响了后世的丧葬习俗。

各朝代墓葬形式 百年之后的归宿(1)

被附会为周太王陵的陵墓

这个时期一般采用竖穴土坑墓形式,一般的大型墓葬都会有椁室有墓道。根据墓道的数量可以分为亚字形墓(四条墓道)、中字型墓(两条墓道)、甲字型墓(一条墓道)等,墓道越多,墓葬等级越高。周公庙墓地发现了带四条墓道者10座,三墓道者4座,两墓道者4座。而在此之前,西周时期的四墓道三墓道均未有发现。

各朝代墓葬形式 百年之后的归宿(2)

周公庙墓地四墓道大墓

椁室一般近似正方形,一般有棺有椁,棺椁数量根据墓主人身份地位的高低,会有所不同,《荀子·礼论》中说“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应该是有一定依据的。而椁室中也会有陪葬品,例如玉器、青铜礼器、青铜兵器、陶器等,种类与男女有关,数量则与身份有关,一般贵族的墓内会有鼎簋,一般认为天子可享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或仅一鼎。天子和诸侯的墓一般会配有车马坑、祭祀坑等。

各朝代墓葬形式 百年之后的归宿(3)

洛阳天子驾六博物馆车马坑

两周时期还是会有人殉现象存在,大都放在二层台上,但是相对商朝来说,人殉要少一些。不过也有例外,比如创造了很多历史之最的陕西省凤翔县秦公一号大墓,竟然有186具殉人,其中20尸骸无棺无椁,位置杂乱无章,160多具尸骸各自放在棺内,密密麻麻的排列在椁室周围。(这里只简要说明,具体考古发掘情况会在后续文章中介绍)

各朝代墓葬形式 百年之后的归宿(4)

秦公一号大墓鸟瞰图

各朝代墓葬形式 百年之后的归宿(5)

秦公一号大墓复原图

江西省李洲坳东周徐国大墓内发现了47具棺木,因为最大的棺内没有留下太多有价值的信息,且大棺与其他棺大小相差不大,所以现在还不敢判定这些是陪葬还是集体葬。(这里只简要说明,具体考古发掘情况会在后续文章中介绍)而据孟子,孔子曾说过“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说明在孔子时用俑代替人陪葬的风俗已经出现了。文明在一点一点进步。

各朝代墓葬形式 百年之后的归宿(6)

李洲坳东周大墓

虽说西周时周天子已经成为了天下共主,但是由于各诸侯国族群不尽相同,所以葬俗也会有一些区别,比如一般西周墓葬多采用仰面直肢葬,头北脚南,而秦人多采用侧身屈肢葬,头西脚东。有人分析,头西脚东是因为秦人祖先来自东方,(秦国和赵国的恩怨情仇(两周时期))而采用屈肢葬的原因有多种说法,例如认为这种姿势是人出生时或休息时常有的姿势,认为节省墓地空间等等。处于东南方的越国印山大墓的墓室颇有特点,墓室南北两侧用两排枋木顶端相互支撑成等腰三角形,这在别处是不曾发现过的。另外,楚国、巴国、蜀国等中原以外的国家陪葬品也都各有特点。

各朝代墓葬形式 百年之后的归宿(7)

印山大墓

随着对于野外考古的重视程度的不断增强,近几十年有很多重要的两周时期墓葬被发现、发掘、保护。山西北赵晋侯墓地发现了十代晋侯墓,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地、郭家庙以及文峰塔曾国墓地相继进行了考古发掘,甚至还有一些史书上未有记载的国家,比如山西省临汾市的霸国墓地、陕西省宝鸡市鱼国墓地、山西省绛县的倗国墓地等。这些新的发现,极大的丰富了我们对于两周时期各个方面的了解,尤其是对于这个时期的墓葬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各朝代墓葬形式 百年之后的归宿(8)

山西北赵晋侯墓地

其实丧葬习俗是和人们的感情分不开的,处处表现着对过世之人的不舍和祝愿,墓葬的精美和豪华也传达了古人对于已故之人的后事的重视,认为墓主人是换了一个世界生活而已,仿佛并非生命的结束。最后,我们以一首诗经中悼念亡夫的诗结尾,感受一下那个时代亲人朋友去世后的真情实感。

《唐风・葛生》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於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於其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