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坪祠堂刘氏本支历代昭穆神位

刘氏最大的三个宗祠(刘氏祠堂刘氏历代昭穆神位碑)(1)

刘氏本支历代昭穆[1]神位

知县[2] 文庠[3] 逸士[4] 耆老[5] 武元[6] 国斈[7] 文元[8] 监元[9] 恩科进士[10]


[1]古代宗法制度规定的宗庙、墓地的辈次排列规则和次序。后来也指宗族辈分。昭,旧读[sháo]。

[2]知县,官名。秦汉以来县令为一县的主官。唐称佐官(县里的其他正式官员)代理县令为知县事。也就是“知县”一词的起源。宋常派遣朝官为县的长官,管理一县行政,称“知县事”,简称知县(意即不任命正式地方官,地方官职权由中央派遣的官员代理,所谓“知事”),如当地驻有戍兵,并兼兵马都监或监押,兼管军事。元代县的主官改称县尹,明、清以知县为一县的正式长官,正七品,俗称“七品芝麻官”。相当于今天的县长。

[3]古代学校。这里应指“文庠生员”,即生员或秀才。而通过院试的可称为生员或秀才。

[4]逸,指隐逸。逸士,即隐逸者指节行高逸之士。这里指人品清高脱俗,不贪慕虚名利禄之人。

[5]老年人。这里特指德行高尚受尊敬的老人。

[6]明清武举考试中举的人,即武举人。

[7]“文斈”,即“文学”。这里指精通儒家经典的人,自汉代开始设置于州县的官职。

[8]明清科举考试中举的人,即举人。举人是秀才参加乡试考中的为举人,举人中第七名以后的统称“文元”,又称“文魁”。

[9]国子监课业考试第一名。

[10]恩科进士就是指皇帝特别加考取得进士及第。古代科考一般都是第两年或第三年一次,恩进士是皇帝特批科考取士时考上的进士。考中的两榜士子就叫恩科进士,也有因为特殊事件的发生导致基层官员不够而设立的考试,如新皇帝继位。时恒祖为恩科进士,在各种正式名录中查不到。该碑碑文没有“进士”这个标记,是我整理时加的。

(初解世系表)

说明:表中红色与蓝色分别表示一个支系。黑色与紫色字体表示不能区分在哪个支系。另有川石坪等宗派未列出。括号内外表示不同碑上的文字不同(括号内为碑谱中的名),可能为同一人。

世系

昭穆神位

碑谱与昭穆神位对应不吻合

始祖

绍邦 汉顯

一世祖

世顯 汉基

二世祖

應承 蔭

三世祖

瑛、仁、冲、羽 知县伯良、伯高

四世祖

江平、江宅 宽芳、廷芳、桂芳、逸士茂芳

五世祖

本深、本清、本傑(潔)、本山、本道、本通、本仲 金

六世祖

刚、華、轸 伟 举、劍、枝、逵、聘、锐、会、豸、武元彩、耆老、文学谟、剞

禹、顯

七世祖

承贵、承爵、承冕、承惠、承贡 廷献、廷瑞、耄老廷福、廷仁、廷义、廷辿、廷华、廷元、廷国、廷明、廷奉、廷贵、廷洪、廷選、廷玉 應真、应昇、应朝、應阁、應武、應书、應秀、應鸾、應雷、應试、應鳳、應沼、應泽

廷仁、廷义、廷辿、廷华、廷元、廷国、廷明、廷奉、廷贵、廷洪、廷選、廷玉

八世祖

思遠、思孝、思俊(义?) 尚珍

周湖

九世祖

宗道、宗信、宗武、登泰 登泰(承祧)登云、登甲、登香

登云、登甲、登香

十世祖

源洪、源吉、源灿、源杰、源润、源深、源清、源洁、源沛(背?) 源祖、源本

源从

十一世祖

三桂、三才、三仲、三友、三奇、三奎(魁)、三聘、三国、三輅(路)、三吉(级)、三习 文元三辅、三畏、三俊、三杰、三益、三省

三品 三鳳

十二世祖

輅(路)、聰、琦、璞、璋、瑺、珽、瑜、璞、越、瑛(英)、尊、述、珺、宣(瑄)、璠、琯、志(智)、真(珍)、步、奠、書 文庠琨、粹(翠)、獄、题、泮、豁、文元仁、问、典、文、谟、诰、训、密、斐 令、莪、瑾、梅、珮、玥

建、斐、浩 伦 智

十三世祖

时禄、时杰、时顺、时亨、时焕、时现、时化、时清、时奎(魁)、时顯、时粹、时吉、时许、时仲、时元、时贤、时宣、时磷、时功(恭)、时泽(册)、时華、时顺、时粹、时耀、时祥、时杨、时成、时荣、时映、时睿、时昌、时安、时禹(雨) 时彥、国学、耄老时浩、武元时亮、时楷、时雍、时夏、时和、时廉、时正、时新、进士(碑上没有)时恒、时齐、时暹、时超、时美、时仲、时刚、时谊、时相、时潛、时铎、时斌、时哲、时文、正春、正魁、时惠 时中、时異、时学、时秀、时敏、时法、时劍、时向、时若、时磷、时功、时刚、时锦、时全、时才、时委、时茂、时武、时桂、时江、时汉

时乘、时朝、时林、时升、时宽、时潔、时通、时宽、时惠、时信、时発、时儒、时朝、时泰、时通 时济、时建、时明 时德、时习

十四世祖

懐武、怌泗、懐朱、怌斌、怌廉、怌柄(炳)、懐仕(士)、懐俸、懐秀、怌强、懐裕、懐戠、怌桐(同)、怌文、怌明、怌中(忠)、懐栋、怌绪、怌高、怌伦(能)、怌亮、怌模、怌敬、怌印(映)、怌先、怌成、怌礼、怌柱、怌习(锡)、怌吉、怌富、怌明、怌彥、怌宗、怌业、怌今(金)、怌敏、怌田、怌纯、怌售(寿)、怌保、怌聰、怌正、怌义、怌才 懐元、懐瑞、懐凝、懐端、怌进、怌德、怌芳、怌芬、懐安、怌志、怌恒、怌先、懐昂、懐清、懐强、懐璋、懐法、懐典、懐嚴、懐邵、懐诏、懐太(泰)、懐聘、懐远、懐刚、懐义、懐周、懐珍、懐润、懐学、懐善、懐敬、懐楠(兰)、懐碧(璧)、懐仁、 懐卬、怌君、懐彥、懐祥、懐礼、懐宣、懐泮、懐瑛、懐全、懐云、懐册、懐贤、懐恭

考文、怌玉、怌荣、怌楊、怌芳、怌文、怌碧、怌刑、子高、怌仁、怌举、怌经、怌理、懐江、懐漠、懐惠、怌举、怌瑾、懐林 怌绍、怌严、懐达、懐钊、懐骞、懐泽、懐玺、懐蔭、懐瑾、懐正、懐林

刘氏最大的三个宗祠(刘氏祠堂刘氏历代昭穆神位碑)(2)

刘氏最大的三个宗祠(刘氏祠堂刘氏历代昭穆神位碑)(3)

刘氏最大的三个宗祠(刘氏祠堂刘氏历代昭穆神位碑)(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