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山顶的树(岳麓山的树都是怎么来的)(1)

坐缆车上岳麓山,满眼郁郁葱葱的林木。

岳麓山现在是5A级景区,群山起伏十数公里,山中石骨苍秀,树木葱郁,如一翡翠玉屏,横亘在湘江西岸。

不过,岳麓山原来并不是这样的,我曾看过1910年日本人山根倬三拍摄的岳麓山全景照,

岳麓山顶的树(岳麓山的树都是怎么来的)(2)

1910年,日本人山根倬三拍的岳麓山。

岳麓山顶的树(岳麓山的树都是怎么来的)(3)

林木分区,在文章后面会详解。

长长的照片里,没有高楼遮挡,岳麓山向南、北两端舒缓伸展,古老建筑分布其间。最让我好奇的是山中的林木,只有山麓树木成林,山的南边零星有树,北边可以用光秃秃来形容。

那这百年间,岳麓山郁郁葱葱的树又是怎么来的呢?这让小编很是好奇。

岳麓山顶的树(岳麓山的树都是怎么来的)(4)

岳麓书院、爱晚亭、麓山寺、云麓宫,古树较多

岳麓山顶的树(岳麓山的树都是怎么来的)(5)

民国明信片上岳麓书院赫曦台。

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

北宋开宝九年(976),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由官府捐资兴建,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历经南宋、元、明、清各代,1926年,定名湖南大学,仍就书院基址扩建至今。岳麓书院历经千年而弦歌不绝,学脉延绵。

书院创建前,东晋荆江州刺史陶侃任驻长沙,常乘舟过渡到岳麓山游览,并在山中建庵读书,修养性情。因庵前遍种杉树,人称杉庵。到清时,两江总督陶澍在岳麓书院内重建杉庵,并移栽杉树。

岳麓山顶的树(岳麓山的树都是怎么来的)(6)

这里的槐市是指人才很多的意思。

岳麓书院内,千年来用途变化多样,做过书院,也曾做过佛、道场所。所以书院内,枫、柏、松、桃、樟、桐、柳、竹等都有栽种。

书院八景中,柳塘烟晓,桃坞烘霞,桐荫别径,竹林冬翠这四景与林木有关。

爱晚亭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为清代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创建,原名红叶亭

后由湖广总督毕沅,据“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句,更名爱晚亭。不管是红叶亭还是爱晚亭都说明,当时爱晚亭所处的清风峡,枫树很多又壮,每到秋季,枫叶也很美。

爱晚亭上原有罗典撰写的对联,上联是“同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看来当时爱晚亭边不仅有野生的枫树,还有栽种的桃树。

爱晚亭建亭后,一直是游山者必到之处。

民国时期,在画报、明信片、以及邮票和钞票上都以此为图案。也就可以通过影像来了解爱晚亭附近的植被情况。1914年,湖南一师四年一二班学生在爱晚亭前合影。我们在照片中就可以看到,爱晚亭旁边植被很丰茂,学生合影前,还在岳麓山采集了标本。

岳麓山顶的树(岳麓山的树都是怎么来的)(7)

1914年,湖南一师学生在爱晚亭前合影。

1939年,抗敌演剧队二队、八队也在爱晚亭前的合影,从照片上看,环境与植被并未有太多改善,相反,树木更稀疏。不知道是季节的原因还是跟当时的抗战有关系?

岳麓山顶的树(岳麓山的树都是怎么来的)(8)

1939年,抗敌演剧队在爱晚亭前合影。

麓山寺由名僧竺法崇禅师于西晋泰始四年(268)修建而成。

建寺以来,广植树木,除了大枫树外,麓山寺观音阁前两株罗汉松,传为六朝所植,到现在已有1700多年历史。

岳麓山顶的树(岳麓山的树都是怎么来的)(9)

1700多年的松,没有想像中的伟岸。

据《善化悬志》和清乾隆进士张九镒诗记,右面一株清时被雷击两次烧损,后重新补植,左面一株,则枝繁叶茂,生机盎然,两树对峙,有似关隘故又有“松关“之誉称。

而寺前有棵樟树,传为元代所植,称为“元樟”。

云麓宫,明宪宗成化十四年(1478),吉简王朱见浚于云麓峰修建,后渐废。

嘉靖年间,太守孙复,令道士李可经在宫前宫后栽种松柏桐梓及篁竹千株。这些树木或多或少都有部分存活下来。

岳麓山顶的树(岳麓山的树都是怎么来的)(10)

银杏树在麓山寺、云麓宫都有栽种。

但云麓宫最有名的还是云麓宫前的银杏树,据说银杏是唐代银杏,云麓建宫前就有,并且明代时在银杏树上挂有飞来钟,钟悬树上十数米高处,山风吹过,钟口振鸣,甚是奇妙。

岳麓山顶的树(岳麓山的树都是怎么来的)(11)

穿石坡、黄兴墓、蒋翊武墓,民国时组织大量公务员植树

上世纪10年代,随着蒋翊武、蔡锷、黄兴先后葬于岳麓山,当时陵墓周边树木不多,特别是黄兴墓,所处位置海拔更高,从照片看,几乎没有植被,不仅乔木很少,就连灌木也很少。

岳麓山顶的树(岳麓山的树都是怎么来的)(12)

上世纪50年代,黄兴墓还是很“清爽”。

岳麓山顶的树(岳麓山的树都是怎么来的)(13)

2006年,黄兴墓,不少大学生来此游玩。

随着陵墓的建立,在陵墓的周边纷纷栽种了枫、松、柏、樟。墓葬周围的林木栽种点缀于岳麓山麓。

岳麓山的植被又往更高海拔成片的延伸,还得力于上世纪30年代的植树节盛况。

在1929年,国民政府颁布《总理世纪念植树式各省植树暂行条例》,要求各省于每年3月12日举行植树式及造林运动,并以植树为中山纪念林。

1930年3月12日,原本要进行的植物活动,因天气的原因延到了13日进行。13日当天,长沙各机关、学校、团体共两万人,渡河登山,在岳麓山昆涛亭附近进行植树活动。

当时按中央规定以银杏、槐树、梧桐三种树为主,松、杉、枫、栗间杂其间,除此外还集中栽种了一片油茶树。

岳麓山顶的树(岳麓山的树都是怎么来的)(14)

中山纪念林碑。

植树结束后,当时湖南省政府还竖立了“中山纪念林”的石碑以纪其事,现石碑仍在,位置就是现穿石坡以西。

岳麓山顶的树(岳麓山的树都是怎么来的)(15)

茶叶、橘子、油茶籽满山的岳麓山,你没有想到过吧

1949年后,岳麓山开展封山育林及人工植树,为了治理虫害,在上世纪70年代,还使用飞机播撒农药,使得如今的岳麓山青郁葱浓。

岳麓山顶的树(岳麓山的树都是怎么来的)(16)

上世纪70年代,用飞机洒农药。

岳麓山虽然作为城市公园对外开放,但中心工作还是以园林生产为主业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除保存原有大树外,还培植了新林木并辟建了茶林、橘林、油茶林等经济作物林。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开始种植茶叶。

茶林在现岳麓山万景园附近,面积有120亩,生产的手工毛尖与机制毛尖都称麓山云雾茶,主要用来接待外宾,也有小范围销售,极为抢手。

上世纪90年代后,茶园面积逐渐减少,几近荒废,后承包出去,所产茶叶主要供景区自用和接待宾客。

橘园则建在建设村、集贤村附近山坡上,种植无核蜜橘2230株,分早、中、晚三个品种,所以蜜橘成熟的十月初到十二月末,橙黄色的橘子挂满枝头。

岳麓山顶的树(岳麓山的树都是怎么来的)(17)

上世纪90年代,岳麓山收获的橘子。

岳麓山顶的树(岳麓山的树都是怎么来的)(18)

2006年,好多橘树散落在灌木丛中。

当时物资欠丰富,诱人的橘子还招惹一些人来偷采,单位不得不派人日夜值守。

随着岳麓山的转型,以及橘树产果的年限,现在是橘树仍在,却无果可产,无人问津,任其自生自灭。

上世纪70年代,岳麓山的新、老油茶林就有约500多亩。

每年,国庆前后,也是公园职工忙于采摘茶籽之时。

岳麓山顶的树(岳麓山的树都是怎么来的)(19)

附近中小学的学生上山采茶。

岳麓山顶的树(岳麓山的树都是怎么来的)(20)

2006年,丁文江墓附近,市民在捡茶籽。

并且还组织附近中小学的学生来山上搞社会实践捡茶籽,学生一上山,欢声笑声,整个岳麓山都是热闹的。

现在油茶树也荒废在树丛中,间或有好事者寻找零星的茶籽,只是我不知道,他们到底去哪榨油?

文献参考

《两个世纪的光影·岳麓山老照片琐话》胡滔滔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官网

湖南大学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