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哥窟是几大奇迹(一宗建筑与文化完美结合的长卷)(1)

Combodia,曾经这样陌生而遥远的国度,如今离我这样近,还记得上大学时与寝室好友相约前往北京世界公园,面对世界各地的微缩景观,只有这个地方让我如此兴奋不已,也就是在那时心中便有一个小小的梦想,我要真实地踏上这片土地,亲眼见证这些恢弘而又神秘的建筑,用我的双手抚摸那历经千年沧桑的巨石,这里就是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古老王国——柬埔寨吴哥窟。

吴哥窟是几大奇迹(一宗建筑与文化完美结合的长卷)(2)

“西方人认为,文化才是真正的权力,当你对一个文明有阐述和诠释的能力时,你才掌握了真正的权力。”我很喜欢这句话,因为当我真正地走进吴哥窟才发现,这里不仅是一部建筑史,还是一部文化史。展卷长思,一时无从下笔,面对如此恢弘的建筑和历史,只好将我近日来对这里的理解,用一些浅显的文字加以说明和介绍:

这里的人民被称为Khmen高棉族。随着时代的变迁,扶南王朝崛起,扶南国名来自古代高棉语“Phnom”, 人们称它:“扶南”,在三国时期,东吴的孙权曾派遣两位使节:朱应和康泰前往扶南国,他们写了一本《扶南异物志》,遗憾的是这本书至今已经遗失,唯一有记载的是当时扶南国派遣使者进贡的物品中有琉璃和扶南的一种乐器(扶南乐,用于歌舞表演)。

吴哥窟是几大奇迹(一宗建筑与文化完美结合的长卷)(3)

后来的罗洛士建筑群被人们称之为高棉艺术的开端,它位于暹粒市东南方约12公里的地方,分为三处遗迹,分别由巴孔寺(Bakong)、罗莱寺(Lolai)和神牛寺(PreahKo,又称:普利哥寺)三地组成,是高棉人修建的最早的大型寺庙群。公元880年因陀罗跋摩一世为纪念祖先阇耶跋摩二世(JayavarmanⅡ)建造了神牛寺。

吴哥窟是几大奇迹(一宗建筑与文化完美结合的长卷)(4)

1296年,元朝的大使周达观前往真腊,写了一本《真腊风土记》,详细记载了当时的风土人情,也许周达观自己都不知道,他的这本书,后来被世界很多国家翻译成不同语言,至今仍被各国学者作为了解吴哥窟历史的重要凭证和依据进行研究,周达观可谓是吴哥鼎盛时期的见证者。

吴哥窟是几大奇迹(一宗建筑与文化完美结合的长卷)(5)

从兴盛到被毁灭,也只有百年时间,到1431年,这里经历了一次毁灭性的屠杀,暹罗族大举进攻,这里几乎被屠城,历史上并未记载为什么当时人民弃城迁移到现今金边的位置,城池不再有人烟,没有人居住,在丛林和荒野中被荒弃并遗忘了几百年。后经推测,是因为当时屠城后瘟疫流行,以及后来人们流传的迷信,认为这里被诅咒,不适合居住。

吴哥窟是几大奇迹(一宗建筑与文化完美结合的长卷)(6)

吴哥文明从兴起到被世人发现,几经波折,正如柬埔寨这个国家的名称,从明朝起几经变更,最终被沿用下来,成为今天的柬埔寨王国。

吴哥窟是几大奇迹(一宗建筑与文化完美结合的长卷)(7)

吴哥窟

凌晨四点起床,泡了杯咖啡就当早餐,下楼,TukTuk司机已在等候。我们是在黑暗中向吴哥窟Angkor Wat前进的,过了检票处,跟着人群走,只知道来到了一汪水池面前,来时还算早的,机位很不错,晚个二十分钟基本都是里三层外三层地等着小吴哥的日出。

吴哥窟是几大奇迹(一宗建筑与文化完美结合的长卷)(8)

这是一个多云的早晨,我心想日出无望,只是没料到天亮之后还是出现了一丝朝霞,看到如此绚丽的倒影,已经很幸福了。天亮了,自然就直接先逛起吴哥窟了,每一个见到吴哥窟第一眼的人应该都会被它所震撼到吧。

吴哥窟是几大奇迹(一宗建筑与文化完美结合的长卷)(9)

当你踏进中心寺庙外围时,你一定会被一条长800米的浮浅雕所吸引的,一个小吴哥就可以够你看几个小时都看不完,特别建议带上一本书或者一个导游,很值得去深深研究的一圈雕刻。这里面不仅有天堂和地狱的秒速,也有搅动乳海这个著名的场景,更有毗湿奴战胜魔鬼或者神与魔鬼之战,一幕幕的故事似乎从未停止诉说。

吴哥窟是几大奇迹(一宗建筑与文化完美结合的长卷)(10)

中间寺庙一共有三层,上完这个高高的楼梯,我们来到了中央塔,吴哥窟里面一共有五座塔,就是我们所称的“须弥山”,须弥山在印度教中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每一座塔尖的顶端都有象征性的莲花塔。

吴哥窟是几大奇迹(一宗建筑与文化完美结合的长卷)(11)

吴哥窟是复制了一个空间宇宙的微缩模型,中央塔是须弥山,周围有一些小山峰,依次是陆地(相对较矮的庭院)和海洋(护城河)作为界限。吴哥窟还有个神奇的地方,它是面向西方的,所以在早晨我不得不走到东面,才能拍到一张清晰的图片。西方是象征着死亡的,很有可能吴哥窟最初就是为了作为一座坟墓而存在的。

吴哥窟是几大奇迹(一宗建筑与文化完美结合的长卷)(12)

吴哥窟是几大奇迹(一宗建筑与文化完美结合的长卷)(13)

吴哥窟,通往最上层的台阶非常陡峭,毕竟神的世界不是那么容易上的。听说有几年时间这边是不对游客开放的,幸运的是我来时可以登高望远,放眼望去看遍整个小吴哥。

吴哥窟是几大奇迹(一宗建筑与文化完美结合的长卷)(14)

吴哥窟是几大奇迹(一宗建筑与文化完美结合的长卷)(15)

吴哥王城

来到了吴哥王城南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巨幅的搅动乳海的画面,这里的头像都保留在了原处,即使很多都是复制品,可是不妨碍它城门的高大,旁边的护城河水流依旧。

吴哥窟是几大奇迹(一宗建筑与文化完美结合的长卷)(16)

沿途的大象猴子,都是不怕人的啊。吴哥王城是一整片的区域,占地约10平方公里,吴哥王城是以巴戎寺为中心的,54座宝塔上面有216尊面带微笑的观音佛像。这是著名的高棉的微笑。

吴哥窟是几大奇迹(一宗建筑与文化完美结合的长卷)(17)

在癞王平台,我们顺着一个隐秘的入口走了进去,发现这里至少有三四层飞天舞者和那伽的图形,还是很震撼人心的,看着很新。战象平台是一个巨大的观景平台,想象着中央广场下面浩浩荡荡的军队,而对面十二塔庙连成一排,还是很壮观的。

吴哥窟是几大奇迹(一宗建筑与文化完美结合的长卷)(18)

癞王平台的神秘入口处,随处可见的精美雕塑,让人流连忘返,有种想把每寸图案都拍下来的冲动。

吴哥窟是几大奇迹(一宗建筑与文化完美结合的长卷)(19)

吴哥窟是几大奇迹(一宗建筑与文化完美结合的长卷)(20)

都说远远看去,巴戎寺就如同一座碎石山,可当你进入寺庙,她的魅力才真正展现在你的眼前。刚踏入巴戎寺,展示给你的依旧是长廊的浮浅雕。

吴哥窟是几大奇迹(一宗建筑与文化完美结合的长卷)(21)

吴哥窟是几大奇迹(一宗建筑与文化完美结合的长卷)(22)

巴芳寺Baphuon,位于巴戎寺西北方向200米,走过一条长长的砂岩铺就而成的高架路,我们来到了巴芳寺面前。据说这个寺庙早在吴哥王城修建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因为实在有点又困又饿,只是拍了一张图片,就出来了。

吴哥窟是几大奇迹(一宗建筑与文化完美结合的长卷)(23)

吴哥窟是几大奇迹(一宗建筑与文化完美结合的长卷)(24)

接着我们满心期待的来到了皇家浴池。然而看到时,嗯,就这样啦。这个浴池可是当年帝王和王妃沐浴之地,也许是因为来的时间不对啦,晨雾升起之时应该会很美吧。

吴哥窟是几大奇迹(一宗建筑与文化完美结合的长卷)(25)

皇家浴池的对面是班迭哥迪,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门口的观音头像,班迭哥迪里面的雕像都很漂亮,正好遇到一位金发美女在拍照,我蹭拍了一张,那美得哟,跟画里一样的蒙娜丽莎。

吴哥窟是几大奇迹(一宗建筑与文化完美结合的长卷)(26)

吴哥窟是几大奇迹(一宗建筑与文化完美结合的长卷)(27)

这是我在吴哥这么多天来最喜欢的一片墙。异国他乡,里头是快要崩塌的屋顶。外围的雕刻历经千年,依旧美得像画一样。据说班迭哥迪的后半部分已经快要崩塌了,如果下次再来吴哥,不知道她是不是又变了个样。

吴哥窟是几大奇迹(一宗建筑与文化完美结合的长卷)(28)

塔布茏寺

今天的行程最值得期待的应该是塔布隆寺了,古墓丽影拍摄的那颗树嘛,就在这里。这是一座整座被丛林所吞噬的寺庙,你会看到树根是绕过整个寺庙的窗台而向上伸张的,也会看到一整片的树根都是缠绕着寺庙的,形成了所谓的盘蛇状的树根,寺庙即将要坍塌的样子配合着正在生长的丛林。

吴哥窟是几大奇迹(一宗建筑与文化完美结合的长卷)(29)

吴哥窟是几大奇迹(一宗建筑与文化完美结合的长卷)(30)

你会被丛林如此顽强的生命力所震撼到,塔布隆寺还有很多走廊是无法通行的,因为树木的生长将这些精美的雕刻石块给崩塌了。

吴哥窟是几大奇迹(一宗建筑与文化完美结合的长卷)(31)

吴哥窟是几大奇迹(一宗建筑与文化完美结合的长卷)(32)

这盘根错节的树影,就好似穿越时光般的门洞让人赞叹。我在塔布隆寺没有遇到古墓丽影,却遇到了两个天使般的美女,一路跟着她们走啊走,就像是电影里的画面。

吴哥窟是几大奇迹(一宗建筑与文化完美结合的长卷)(33)

圣剑寺

在圣剑寺里面,会觉得一直在不停地过着走廊,这里的游客比之前逛的少了很多,可以慢慢逛慢慢看。我们来到了中央圣殿,传说是当年国王为了父亲而建的灵塔,因为圣剑寺供奉了许许多多的神,香火还是很旺的,一年之中有很多个节日庆典活动都是在这里举行的,所以整个圣剑寺的维护还是很到位的。

吴哥窟是几大奇迹(一宗建筑与文化完美结合的长卷)(34)

远远望去,无尽的走廊。中央圣塔,传说放的是国王父亲的骨灰。这个角度拍起来像是燃着圣火的圣塔。

吴哥窟是几大奇迹(一宗建筑与文化完美结合的长卷)(35)

沿着中央圣塔,向四方展开的是四条长长的走廊,意外地看到圣剑寺里面有一座两层的希腊式建筑,也不知道为何那个时候会有雅典的舶来品。

吴哥窟是几大奇迹(一宗建筑与文化完美结合的长卷)(36)

如果要给吴哥寺庙排名的话,那么圣剑寺也算是前三位的寺庙了。不舍得错过。

吴哥窟是几大奇迹(一宗建筑与文化完美结合的长卷)(37)

(改写自:“阿拖施晓君”游记以及网络综合信息)

责编:唐敏 | 视觉:金晶 | 图文:金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