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唐诗《石壕吏》是唐诗中的精品之作。作为一首叙事诗,杜甫叙述的画面感非常棒。寥寥数句,勾勒出了生动的画面,更有鲜明的人物形象。

唐诗经典50首早发白帝城(面对石壕吏的催逼)(1)

石壕吏的凶神恶煞般的形象,老妇人的哭哭啼啼,都让我们印象深刻。面对石壕吏,老妇人“妇啼一何苦”的表现牵动了很多人的心。然而从全文的结尾我们能看出,这显然是老妇人提前计划好的剧本。

①哭泣的老妇人杀伤力很大

女人的泪水向来具有极强的杀伤力,而哭泣的老妇人更容易让人心生怜悯。老妇人的哭泣显然有着充足的理由。

唐诗经典50首早发白帝城(面对石壕吏的催逼)(2)

一方面,三个孩子的遭遇,已经让她不能再承受生命的伤悲。“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白发人送走黑发人,这种人生的伤悲,较之生活在乱世之中,老妇人只剩下伤悲。

另一方面,她在哭自己家族的未来。三个儿子已经有两个确定战死沙场,这最后一个能不能活着回来也很难说,所以家族的希望就只在这个“有孙母未去”的孙子身上。但是“出入无完裙”的家庭状况,如何才能把孩子养大?

唐诗经典50首早发白帝城(面对石壕吏的催逼)(3)

②哭泣的老妇人是为了给老翁争取时间

杜甫在诗中已经有所交代,“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说明两个人早就已经商量好了怎么办,而且早就有了计划。老妇之所以哭着跟石壕吏念念叨叨,一部分原因是为了给老翁争取时间。

老翁虽然年老,但是还可“逾墙走”,说明体力还不错。既然如此,就更不能让石壕吏发现,否则肯定是要被抓走的。在那个时代,如果没有男人,孤儿寡母再加上一个老婆婆,一家人怎么才能活下去?所以哪怕是自己被抓走,“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也要给老翁生活下去的机会,也要给家族一个希望,让他能带着孙子继续活下去。

唐诗经典50首早发白帝城(面对石壕吏的催逼)(4)

《石壕吏》中的老妇人这么做,显然早就已经计划好了,她不过是按照计划行事而已。时隔多年,我们才读懂诗歌当中的人物,实在是惭愧至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