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如何快速提高成绩的作文(高三的同学注意)(1)

第一招:审题立意——主客体冲突法

不论哪一类型的题目,都存在外在的或者潜藏的主体和客体,而且必然存在至少一对主要的“冲突”,因此,都能适用“主客体冲突法”。

举个例子,“我在上课时玩手机”,这句话有哪些主体和客体?这个问题看似很简单,主体无疑是“我”,客体则是“手机”,冲突是“上课时”不应该玩手机。所以如果就此要写一篇作文的话,那就要立意:啊,学生们上课要遵守纪律,不应该玩手机,这是害人害己,学校应该禁止学生带手机到学校,移动互联网深深毒害青少年……虽然准确,没有跑题,但是不是显得很普通?

因此,作文时要分析“潜藏的”主体、客体和冲突:上课这个特殊环境下,暗示了另一个主体的存在,即“老师”,另一个客体“课”,另一组冲突“老师为什么上课不制止学生玩手机?老师讲课的时候为什么学生还要玩手机?”在这个基础上,作文立意是不是就可以更加创新、深刻了呢?当然,还可以写教育应该更有吸引力、多媒体时代与其控制课堂不如引导课堂、手机和老师哪个更是“好老师”,等等。

 在作文审题的操作中,应该以关键词、关键句为突破口,在原题上标出,结合主客体与冲突进行解析。因此,在通读材料后,应当画出关键词、关键特征,包括:身份特征、事件特征、定性形容词、转折、递进、结论词语等。

以2016年全国卷作文为例吧,例子虽有点老旧,但道理是一样的,同样能说明问题。历经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獲得专利。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充斥市场。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就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发布推行。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利用“主客体冲突法”,可以这样分析:

主体1:小羽——创新花茶技术生产者、创新者、优势地位者

主体2:仿冒技术者——模仿者、后来者

客体:花茶新技术创新、优势资源

冲突:创新与仿冒的冲突、优势者与不当手段的劣势者

冲突的解决:公之于众——分享、共享、双赢思维

行业标准——规范思维、制定规则

结果:行业发展、优势者带头、跟随者受益,达到三赢

如此一来,是不是题目如何定位就非常清晰了?无论如何也不会跑题了。

高考如何快速提高成绩的作文(高三的同学注意)(2)

第二招:结构合理——“总—分—总”也大有门道   

由于结构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作文的表达效果,影响着老师对作文的感觉和打分,所以结构创新一定要谨慎,建议大家使用固有的“总—分—总”模式。

“总—分—总”模式有着天然的考试适用性,结构简单、明晰,从美感上来看也具有节奏和对称的美感,千万不要嫌弃它老套。它的内部结构其实可以非常惊艳,这一点的秘诀是:“长短交替,前散中紧后有力”。

1.开头:1~3个散段。相信我,没人喜欢开头就长篇大论的文章,这会给读者很大压力,让人不想也不敢读下去。所以我们的开头应当以长度有限的1~3个散段引入,并且之间呈现递进的逻辑关系,让阅卷人有一种层层深入、渐入佳境的感觉。

2.主体:紧凑的3个大段左右,间以合理的散段。内容围绕中心深入讨论,做到形紧实紧,主体部分是我们议论论据的主力,这部分要紧紧围绕中心,做出深入的、具有细节的讨论。如果这部分不够紧凑,会显得观点松散无力,文章虚弱无骨,甚至有凑字数强行拼接之嫌。

第三招:文章结尾——深刻有力,“借题发挥”

很多作文俗套的结尾无非是呼吁、喊口号,或者简单照应题目,有一种强套模板的感觉,我的建议是“借题发挥”——即承接主体部分的内容,上升一个层面来简单讨论。比如,前面两段举了个人和组织的例子,在这里就可以从全社会的角度出发,去讲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把主题升华到一个新高度,这个后面我会举例说明。

高考如何快速提高成绩的作文(高三的同学注意)(3)

第四招:文采与深度——骈散结合、循序渐进

文采是一个很个人属性的东西,一时之间很难有大幅度提升,但是,如果记住这个秘诀,那也不是难事。这个秘诀就是:骈散结合,逻辑严密。

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跟对偶相似,只是不像对偶那样在音韵上有严格的要求。骈散结合乍一听是一个很高的要求,实际上真的做起来并不困难。 请看下面的例子:

在文化层面上,创新的故事常常伴随着英雄主义的叙事,而模仿者总也摆脱不了恶性狂欢的标签,两者总被刻板地认为不可调和,因此少有人敢于迈出尝试的脚步。可曾有人反思过,前者的光荣、伟大,与后者的耻辱、卑劣,可能仅仅是文化和心理上缺乏开放性的反映?人类历史中的创新,无不伴随着此起彼伏的模仿,正是在模仿的簇拥下,创新的伟大才得以昭显,更多的创新才“迫不得已”应运而生。封杀模仿恰恰不会促进创新,鄙视模仿也阻止不了模仿者的步伐,与其如此,建立一种更具包容性的开放心态,通过有智慧的管理疏通模仿的热潮,把模仿规范化,岂不是更好的策略?

在这个例段里的语句,都是较为对称的,使得结构上显得比较具有气势和节律,当然,如果不结合散句,全部是这样的对称结构,一方面会使得节奏变成了“顺口溜”或者“快板词”,另一方面也不利于说理的展开,所以即便具有了写骈句的能力,也要有所节制,适可而止。建议可以多读余秋雨先生的文章,看看他是如何造势,如何把干涩的道理写出文采的。

另外,上述例段的内容,逻辑上是环环相扣的。每一句都存在递进关系,从大家鼓吹创新,鄙视模仿者,把他们对立起来的“现象”,讲到一种可能的解释——“文化缺乏开放性”,也就是说我们有一种刻板偏见,不愿意接受模仿者和创新者的调和,再论证对这种刻板印象的“反驳”,从“反驳”引出建议,逻辑严密,这才是有道理的写作。

有了文采,还有有深度。

高考如何快速提高成绩的作文(高三的同学注意)(4)

深度,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开头段:格局适当,论点明显

下面是以“小羽和茶叶的故事”写的一个例段:

“有人用两个字来评价中国的创新土壤——‘贫瘠’。因为在这里,创新的成果往往在一哄而上的‘抄袭’之中壮烈牺牲,技术的优势常常也在泥沙俱下的恶性竞争里分崩离析。事实上,这些缺陷毋庸讳言。但是,如果换个角度,它们也恰恰证明了这片土地催生成果产业化的巨大潜力。倘若加以规范,从理念、文化和政策层面上重构创新环境,建立创新生态,这种特殊的土壤将成为滋养创新及其产业的最佳基础,通过创新成果的共享与实践,最终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

由于这里我们选择的立意是“创新生态”,这注定了我们作文的格局当与这个立意相匹配。也要求我们采用说理性的语言风格来引入这个严肃的话题。因此我们仍然采用骈散结合的方式,论理开头,并在最后明确提出论点。另外,开笔第一句我采用了一个判断句,单刀直入,还具有一点儿侵略性,这是一个技巧,这样能够快速抓住读者,并且提示读者,本文是有深度,有思想的。

2.结尾段:回扣主题,升华思想,深刻有力

关于结尾段,首先应概括全文思想和中心,然后把主题强行升华一下。概括就是用精简的话概括主题,回扣题目的关键词和中心思想关键词。

关于升华,可以使用这个妙招:如果材料里没涉及历史视角,那最后我们就提历史;如果材料里没涉及横向的国家或者社会比较,那我们就提社会:“两百多年前,中国的步伐从工业革命开始逐渐落后于世界。在西方国家发达的创新生态环境下,中国被迫成为了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以及网络时代的跟随者和模仿者,而今站在信息革命的风口浪尖,中国应该也必须抓住机遇,建立属于自己的创新生态,重新站上时代潮头,走向复兴和伟大。”

 

高考如何快速提高成绩的作文(高三的同学注意)(5)

3.主体段:夹叙夹议,活用事例

怎么做到夹叙夹议呢?在素材方面,有以下建议:首先,要深度了解一些人物,尤其是可以找一些人物传记来读,这样的话,往往一个人物就能剖析出成百上千个角度,完全可供我们随意发挥。其次,根据个人爱好选择一些积累方向,比如历史、商业案例这两个角度,这是相对比较容易套用的。最后,了解一些中外社会特征和其他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等内容,用于横向比较和说理,如果对这些不感兴趣,那就积累一些哲学内容,比如读读哲学入门书籍,或者熟悉一两个哲学理论,这样会使我们的文章非常容易升华到一个令老师称赞的境界。

有了素材之后,我们就要学会活用素材,正用反用,不能拘泥于讲故事,或者正向叙事。

举个例子:针对题目“创新生态”。

创新者应当有足够的胸怀和魄力共享成果,这是数百年来历史经验的总结。六百年前,专利制度产生于威尼斯,无论是特异秘方的掌门人,还是新奇发明的拥有者,在这个制度的保护下通过向社会共享,获得了数倍于“专有其利”的利益,也迅速增进了社会的福祉。专利的框架在工业生产的时代日臻成熟,如爱迪生等发明大王的出现,使得创新共享的潜力展露无疑。在当代——开源的时代,共享的时代,创新共享成为突破专利制度的新思路。特斯拉将其专利拱手奉献给全球的电动汽车开发者,谷歌把安卓的秘密和盘交由竞争者自由开发。尽管让出了种子,他们却可以在整个创新生态中收获整个果园的果实,他们不仅比坐拥专利获得了更多创新应得的回报,也深刻地改变了世界。

当然,第一个申请专利的人需要堪称伟大的勇气,第一个开放源代码的公司更少不了果敢异常的魄力,今天也需要中国的创新者们勇敢地以全新的理念面对这个时代,因为掀开“开源”的幽帘,背后正是金碧辉煌的殿堂和虚位以待的交椅。

4.文字卷面:作文不是比书法,工整书写最重要

写考场作文,建议写“方块字”。因为清晰、工整的字迹,阅卷老师喜欢。批卷子的时候,看一眼书写,很工整且鲜有涂改,判卷不费神,为作文评得高分奠定了感情基础。

总之,只要考生从审题立意到结构安排,再到文采深度和卷面书写,各个击破,冲上50分乃至55分大关绝不是神话。关键在与考生能否有效运用这四招中的每一招,没有闪失和遗憾。

高考如何快速提高成绩的作文(高三的同学注意)(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