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门框

近来的日记是懒的,惯常用一首说不清算不算诗歌的东西,再加一段按语,来充抵。按语的作用无非是凑够三百个汉字,而之所以要凑够,是为了能在某平台标记“原创”。当然在我的理解,所谓“原创”,只是区别于“转载”。以前习惯发朋友圈的时候,曾经被人随口问,转发的?多少有点不舒服,或许当时也有点清高的意思。而现在呢?多少也有点,但更重要的是做个区别的标识。在这件事上,还是固执地以为该这样,即使并不如以前重要。当然现在也不怎么混朋友圈了。刚才随手翻了翻,整个八月只发了一个,还是转发。八月之前的几个月,就已经刻意的限制了,再往之前,某些月份是极多的,甚至发二十天左右。

之所以不断地降低,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时常被反馈看不懂,朋友圈的诸位,基本可以理解成我现实生活的构成,每当他们如此说的时候,我多少有点尴尬,当然他们可能像这么说:你写的太好了,但是我看不懂。起初我有点盲目地相信字面意思,然后沾沾自喜,而越到最近,我变得越没那么自信,“看不懂”难道没有可能是表达问题?而实际上我也常被表达问题困扰,有一度幻想表达得深刻,就是金句频出的那种,口吐珠玑,当然醒悟过来那是蠢,已经是好些年之后了——也幸亏醒了,否则也就成了个鸡汤爱好者,笑。后来呢,特别是现在,则纠结于表达的准确:道理都是那么个道理,但怎样说的清楚并且有趣呢?

我承认在生活中,自己更趋近于“讲道理爱好者”,特别是遇见了类似于“乌合之众”的观点之时,也就是说心里老有种莫名其妙的传道解惑的人设,见不惯人云亦云的,即使在经历了社会多年的毒打之后,依然初心难改。笑。虽然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但前面一段里讲表达的准确,倒并非只指道理,更可能随着年纪大了,越来越与道理无关了:毕竟谁都吃盐、过桥,谁还能不明白几个道理啊?就你懂?呃,所以,我的意思更主要就是指“表达的准确”本身,比如小说里的人物该说什么样的话语,比如此刻的情绪该用怎样的句子才妥帖?所以我现在的问题是怎样说,而不是说什么的问题。

除此之外的另一个原因则是:不想打扰到别人。朋友圈虽然属于网络,但从其成员而言,多半都是跟自己的生活有所联系的,比如同事。而并非来自兴趣的组合,加上生活本来不易,每个人早已形成各自固执的见解,因此倘若某人不管不顾随意发言,可能会引起别人的不适(并非单纯的不同意)——毕竟嘛,在看朋友圈打发无聊成为习惯的今天,谁希望自己的朋友圈里有个杠精的存在呢?看吧?可能膈应到自己;不看吧?这顺手就点了。所以,我觉得为了自己过嘴瘾而不小心膈应到别人总不是什么好事,并且…万一…遇见那种比自己还较真的家伙呢?第二天一上班在办公室里当着众生的面来半句:你,哦……!毕竟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这是何苦呢?所以还是换个没啥熟人的地方继续胡说八道吧!笑。

关于空间法则(论胡说八道的空间要求)(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