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介甫,来自台北的网球职业选手,因为参加一次业余赛,我深深记住了这个人。

那是一次东莞举行的业余网球公开赛,因有汽车品牌赞助与高额奖金的吸引,来自全国各地尤其是北方地区的许多业余顶尖高手齐聚莞城,群雄逐鹿,争长相雄。一个个来自各省原市队的球员(平均水平接近5.0)都汇聚此地并驱争先,大展球技一决高下。

本人当时作为不懂该站比赛是不分级赛的愣头青,也跟小伙伴们一同报名参加,在“顺利”和“毫无意外”一轮游的同时,也让我看到了更广阔、更凶猛、接近职业水平的网球世界。原来,网球是这么打的……以下观感是本人观赛的亲身经历,跟球友们分享一下,保证真实客观,绝对的震撼人心。

最具观赏性的进攻大师(近距离观看职业选手暴虐业余顶尖高手)(1)

男双决赛的职业组合和省队组合

那是我第一次现场近距离地观看职业选手打网球,在此前我想不到人力打出的球速竟能达到如此之快。最快的一球便是原地蹬地发力的那一拍,球在网球场上空的飞行轨迹肉眼无法捕捉,直至球飞到对手背后的球网,咣咣咣晃的响亮我才知道一个制胜分已经形成,连王介甫的对手都只能光看着球在空中飞行和发呆。跟他打,你有两种选择,一是出软球给他原地抽球,结果就是只能看着球在自己场地内形成制胜分而望“球”兴叹;二是尽量让他在跑动中击球,回球质量会略有下降,己方有预判的话拍子能勉强摸的到球,这就是我当时看到的许多教练跟他打比赛时的场面。对我而言,那些教练是高手,是我想要追逐的目标。而王介甫,他的水平是可望而不可即,只能作为旁观者给予其巨震撼的表情与经久不息的掌声。

最具观赏性的进攻大师(近距离观看职业选手暴虐业余顶尖高手)(2)

李欣翰和张泽组双打打澳网

5.0高手的球速已经叫人看着绝望,把自己设身处地站在接发区接一颗5.0的一发,想象出的结果就是还没往前垫步和侧身引拍,球拍已震飞。而接职业选手的发球就是,不敢去接。对,就是不敢去接,不敢上前去打球,怕被“爆头”。我亲眼看到一打进此次业余顶尖赛八强的原市队成员被这个世界排名八百多位的职业球员一发“砸”到不敢去接发,握拍的手是本能地举起拍面挡在脸部前方,以防“打脸”。惊呆旁观者,实在是太快,试问现场有谁敢上前迎接……我听站在我旁边的,曾现场观看过伯蒂奇等职业球员打比赛的球友分析,刚刚的一发球速在180-190km/h之间,算是巡回赛里职业男子球员的一般水平,这……无法想象职业网坛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能打进八强也拥有4.5以上的网球水平,但此时却是被暴虐。至于他的一发则被职业球员以更快的球速回过来,没有一丝一毫的机会,场面上是极度的绝望,但旁观者没人笑他,全是被职业球员惊世骇俗的暴力球风吓呆了的表情,极度震撼,包括我自己。最后,该网球高手倾尽全力还是没能从王介甫手里拿下一局,略显遗憾。就这样,王介甫兵不血刃地拿下八进四强,一路6-0挺进决赛。最后的冠军不出所料也是他,小遇挑战,没能6-0拿下,但结局是没法改变的,也许是单双打双线作战体力有所消耗的缘故吧。

最具观赏性的进攻大师(近距离观看职业选手暴虐业余顶尖高手)(3)

王介甫和李欣翰在比赛中

王介甫还与他的台北队员、同是职业选手的李欣翰组队报了男双,也是和他的单打如出一辙,如同“切菜砍瓜”一般,一路清一色的6-0打上去,直至决赛才遭遇小挑战。在前几轮,在我的观看视线里,许多业余网球俱乐部教练组成的双打组合,面对台北组合时,都是无可奈何,没有一丝一毫的厉害,哪怕一分。真的,哪怕是一分,要拿下来也是艰难至极,至于拿一局,不存在的。这些教练的一发命中率在职业组合面前已经很感人,而发过去的一发也如同给对手“喂球”一般给抽击回到己方球场,实打实的板板Return Ace。此时仿佛在看初学者打比赛,怎么说?没有多拍……就这样,来自台北的职业球员组合一枝独秀,所有轮次以送蛋形式,轻松打进决赛。

男双决赛里,台北组合面对的是具有硬实力的高手组合,一对从省队退役的、现在是“业余”的网球高手组合。看台北组合和省队高手的男双决赛,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双方底线攻防、网前短兵相接、各种组合球你来我往,应接不暇,每一拍都是发力抽击或卸力截击,没有过渡球,过渡一拍此球必被抽死。职业球员跑动中的击球已经够恐怖,不逊色于5.0甚至5.5高手的最快一拍,最最可怕的,是两人原地发力的一拍,球速快到现场观众看不清,我当时真的不知道省队组合是怎么接下那么多球才被压制住丢分的,而且面对职业球员的一发,也过半都能回到对方界内,至于被压制那是理所当然的。虽然赢球无望,却最终从职业组合手里拿下三局,只有叹服和更叹服,现场的我们看的是如痴如醉,掌声阵阵,冉冉不绝。

我只是把我观赛后最直观的感受讲述出来,也真正知道职业选手与业余爱好者的天差地别,所以,打网球,真不是一项简单的、随便打打便可以比赛的运动。也因此,我很佩服热爱网球运动并为此一直付出的人以及一直坚持不懈地努力打网球的职业运动员,纳达尔、德尔波特罗、李娜,一个个伤病缠身的运动员,却还能克服伤痛坚持下去,最终站在荣誉之巅,令人钦佩。因此,换位思考,我做好我自己,始终如一热爱与付出就好,这就是我能为次付出的努力。并且,每一次打球后的理解与感悟会使人振奋,终有回报,我的球友便是如此,从一个“稳定男”(业余俗称磨教)成长为打稳定男必赢的3.5 水平的纯业余里的高手,就是从只能打稳、不会发力一步一步加强正拍的进攻性与稳定性与大角度,反拍也增强变线能力与小斜线,发球也大大旋转和深度,丰富武器库,都是在一次次的实战中的感悟,永不停止思考,慢慢进步,因此他也是我学习的方向!

职业有职业的厉害之处,使人钦佩,业余也有业余不懈努力,同样使人信服。把人家的优点汲取,便是自己的进步,积跬步可至千里,纯业余球员终有成长为网球高手的一天!(来源:网球之家 作者:江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