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不断改进自己作品的风格(齐白石笔下的自己)(1)

文、图 | 北京画院提供

齐白石常常借画抒怀,将自己的情感以及处世观、人生观融入到画作中,所以在他很多人物画作品里都可以看到他自己的影子。这类作品如早期的《白石草衣像》,画中的齐白石虽然衣着朴素但却身背书册、怀抱古琴,可以想见早年作为民间画师时的齐白石心中所怀的文人理想。移居北京后,他常常因为木匠出身受到同行的攻讦,对此他毫不示弱,专门绘制《人骂我我也骂人》作为回应。人到暮年,他非常喜欢画《老当益壮》,画中老人手持拐杖,轻松而又自信。这些作品不但用艺术的形式记录下齐白石的形象,也真实地反映出齐白石一生之中不断变化、丰富而又精彩的内心世界。

《白石草衣像》

128厘米×33.5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齐白石不断改进自己作品的风格(齐白石笔下的自己)(2)

此图是齐白石中年时的自画像。画中齐白石上着蓑衣、下着短裤、脚穿草鞋,一副农夫打扮,却肩背书册、怀抱古琴、低眉沉吟,衣着和手持器物形成强烈的对比,这正是齐白石当时身份与心境的体现。

齐白石一生保持农民的质朴,即使通过衰年变法,成为“海国皆知”的老画师,穿着仍一如既往的朴实无华,早年在乡间或远游中更是短衣打扮。在一般乡民眼中,齐白石是一个走村串户的民间画师,但自从拜胡沁园为师后,又入一代经学大师王湘绮门下,他早已心怀文人理想,书册和古琴便是他理想与追求的象征。

《白石草衣像》可谓是现实与理想矛盾的统一体。通过此图我们可以推测齐白石早年的容貌。齐白石最早的照片大概拍于上世纪20年代,对比发现与此画实际有很多共同之处。中年的齐白石脸型偏方圆,头顶秃发应较早,嘴上的胡须呈八字形,下巴丰颐,并非老年那般清癯瘦削、长须拂面。此画采用没骨法直接表现出面部的体积感,这与他早年画擦炭像对面部结构掌握的基础有关,也是这一时期他的人物画较常见的表现手法。

《老当益壮》

91厘米×48厘米

北京画院藏

齐白石不断改进自己作品的风格(齐白石笔下的自己)(3)

齐白石在晚年时非常喜欢画“老当益壮”的题材,北京画院就藏有8件《老当益壮》的作品和画稿。在这幅《老当益壮》中,一鹤发童颜的老者一手举起拐杖,表示自己尚很强壮并不需要拄杖而行,他精神矍铄丝毫不见老态。翻阅齐白石的影像资料,发现了一张他于夏天赤膊坐在院子里扇着蒲扇的照片,照片中的齐白石与图中的老者从发须到神情都非常相似,因而不难看出老当益壮这一题材就是齐白石的自画像。

齐白石的自画像并不着重描绘细节,用他晚年特有的大写意手法,简单几笔画出神态身形。通过自画像,晚年的齐白石在不断地表达自我,表达他对自己身心的自信,以及对世事的不满。一辈子为他人画画的人,终于有时间去观看自己、描绘自身。

《人骂我我也骂人》

40.5厘米×29厘米

北京画院藏

齐白石不断改进自己作品的风格(齐白石笔下的自己)(4)

在齐白石的人物画作品中,这张《人骂我我也骂人》是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一改其作品中温情质朴的情感,直接显示出其鲜为人知的耿直泼辣的湖南人个性。

画中一位老者,斜睨着眼睛,眼中全是不屑,手指向一侧,口中似乎念念有词。齐白石大笔一挥豪气地写下:人骂我我也骂人。这是齐白石最独特的题材之一,从古至今能将“骂人”画到画中的实属不多见。齐白石不但画下来,还要用字来明示众人——我画的就是骂人。至于他骂的是谁,已经无从考证。

自齐白石到京城“北漂”之后,他率性的写意风格就受到了许多人的质疑,骂他之人不少,有的人背后骂他“野狐禅”,也有人当面骂他,但不管其他人如何质疑,齐白石对自己的艺术始终充满了自信。这幅 “骂人”之画,也从另一面显示出齐白石的自信。他直率地将不满表达出来,也是对骂他之人最好的回击。但就算是“骂人”,他的画中依然还带有性格中特有的诙谐感。

《西城三怪图》

60.9厘米×45.1厘米

中国美术馆藏

齐白石不断改进自己作品的风格(齐白石笔下的自己)(5)

齐白石定居北京之后,居住在西城的跨车胡同。他的画本来就与京城的传统派有些格格不入,被人诟病,再加上他有一些好玩的奇怪行为,常被人说成怪人。齐白石却不在乎, 更是自嘲地将自己与瑞光和尚(号雪庵),以及同样性格孤傲的湖南同乡画家冯臼(号臼庵)一起称为“西城三怪”。在这幅三怪图中,正面捻须老者应为齐白石,中间的僧人应为瑞光和尚,左侧背手之人应为冯臼。如今查找冯臼的资料已经寥寥,但在那时,冯臼是与齐白石齐名的,诗书画印皆工。

《寻旧图》

齐白石不断改进自己作品的风格(齐白石笔下的自己)(6)151.5厘米×42厘米

北京画院藏

齐白石不断改进自己作品的风格(齐白石笔下的自己)(7)

在这幅《寻旧图》中,一位老者执杖禹禹而行,背影甚是落寞,他要去寻旧友。齐白石画中的老者不是别人正是自己,而他要去寻找的旧友就是徐悲鸿,二人相识于1928年。 1928年11月,徐悲鸿应北平大学校长李石曾之邀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他曾多次拜访齐白石,请齐白石到学院任教。其实在1927年林风眠担任院长时也曾多次盛邀齐白石,并聘任齐白石做教授。而林风眠离职后,齐白石没有再续任。齐白石有感于徐悲鸿的真诚,便再次出任教授。

在此期间,徐悲鸿非常尊敬齐白石,不但在考试结果上尊重齐白石的意见,也在其他方面非常照顾齐白石。但徐悲鸿到任才不到三个月,就因为学潮等事情辞职回到上海。因南京也有其他职务,所以他常常往返于两地之间,这就是齐白石在题款中所说的:“月缺在南京,月满在上海。”自此之后,二人之间交往不断,徐悲鸿不但将齐白石的作品带到国外进行展览,四处推介齐白石的艺术,还为齐白石策划出版画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