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听说周庄时,大概是少年的学堂里,暮春的浓雾笼罩在玻璃外面,戴着眼镜的长着雀斑的年轻老师披散着头发,抑扬顿挫地念着王先生的《绝版的周庄》,轻柔的读书声在雾中飘扬。

于是我趿着拖鞋推门出去。

周庄游记(有一种生活叫周庄)(1)

卯时

日头刚刚升起,阳光穿过青烟,从湖面上映照过来。江南多烟雨,尤其是春夏之交,起个大早,必然是要在烟雾中探寻的。从全福寺对岸顺着青石板路一路向北踱步,古镇还没完全醒来,老街上只回荡着我拖鞋拍地的声响,在蜿蜒的巷子里隐隐徘徊。

周庄游记(有一种生活叫周庄)(2)

巷子的两侧满满当当的挤着青白色的老宅,老宅子门大多是二十来块的木板拼接而成,上面齐齐整整的标着数字,我走过时,穿着老式染布大褂的老头正好拆开一片,晨光便顺势往里钻,昏暗的屋子里一下子飞扬起无数细碎的木屑,他佝偻着身子,手脚却灵活的很,不消一会儿,方正的屋里头便满是金黄色的晨光。

周庄游记(有一种生活叫周庄)(3)

再往前行数百步,木板门也都尽数打开,声响也就逐渐多了起来,人们隔着河闲谈声、打水声、拆卸门板声、洗衣做饭声、老式收音机的昆曲声,在早晨清净又热闹着,哪怕是老人们压抑不住上扬的吴侬软语,也不曾打破古镇翠绿色的清晨。

周庄游记(有一种生活叫周庄)(4)

水乡是不乏石拱桥的,随意上了座桥望去,水乡才隐约露出大半身形,放眼处尽是白墙黑瓦,碧波荡漾,摆渡的乌篷船摇摇晃晃从桥洞穿过,爬山虎从水上十公分处往上长,布满了老宅整个白墙,晨风掠过,柳梢处划开水面,也顺势划开江南姑娘轻薄的幕帷,至此,素净的周庄才开始了她的早晨。

周庄游记(有一种生活叫周庄)(5)

周庄游记(有一种生活叫周庄)(6)

申时

天气毫无征兆的热了起来,前一天还滴滴哒哒的落着雨,后一天已经热得蛐蛐儿鼓着腮帮子直叫唤,一直过了申时才有所缓和。日光从西侧的窗子照进来,原来窗户上的油纸早已被大块的琉璃片所取代,只留下横竖对称的边框,条条理理,粘着些旧年的油纸碎末,好教人知道它的年份。往窗外望,邻居老头舀一盆河水,在家门口的石板路浇撒散热,他解开染布大褂,去了拖鞋,躺在楝树下的摇椅上纳凉,嘴里咿咿呀呀的唱着曲,手里的蒲扇摇摇晃晃。时间在江南水乡都像是过得更慢一些。

周庄游记(有一种生活叫周庄)(7)

碧波向来不能少了绿叶,杨柳依依,柳梢轻垂,水波也沿着河道蜿蜒向深处去,水面映着黄色的庙墙,斜阳从庙宇一角映照过来打在水上,一时间,垂柳翠绿、院墙苍黄、乌篷船墨、古楼白墙都在水中,大抵便是江南的水墨画一般。

周庄游记(有一种生活叫周庄)(8)

周庄游记(有一种生活叫周庄)(9)

酉戌时

酉时以后,夜幕降临,若是错过周庄的夏日火烧云,那一定不可错过水乡的烟雨天青色。由清白到湖蓝,再到宝蓝色,大约就是一刻钟,从巷子中间向上望,如一块长条状的江南染布,中间别着一弯明月。

周庄游记(有一种生活叫周庄)(10)

周庄游记(有一种生活叫周庄)(11)

周庄游记(有一种生活叫周庄)(12)

华灯初上,周庄又是另一番面容,四处亮起了各色的灯光,船只川流不息,从船上往两边望去,旅人熙熙攘攘,举起相机时,岸上的穿着苏绣的姑娘用圆扇遮着小半张脸,温婉大方地笑着,灯光照在她的发髻和素净的旗袍上,不着力似的滑落下来,周庄便是这样的姑娘。

周庄游记(有一种生活叫周庄)(13)

周庄游记(有一种生活叫周庄)(14)

周庄游记(有一种生活叫周庄)(15)

但是水乡的夜就要短暂得多,刚过戌正,声响便一下子散了去,老人们早早封起了木板门,巷子里一片静谧。取了酒杯坐在堤岸边垂着腿,清风拂河面,游鱼接二连三的吐泡,荡起一圈圈水纹,巷子深处隐约传来昆曲唱戏声,就着水酒,古镇淡淡睡去。

周庄游记(有一种生活叫周庄)(16)

周庄游记(有一种生活叫周庄)(17)

周庄游记(有一种生活叫周庄)(18)

“水巷深处,哪家屋门开启,走出一位苍髯老者或纤秀女子。那是沈万三还是迷楼的阿金姑娘?周庄的夜,太容易让人生出幻觉。”——《绝版的周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