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的各种不靠谱的用品和不靠谱的方法,看看大家都知道吗?妈妈们要擦亮眼睛啊!!因文章字数限制分为了三部分,今天是最后的29条。

最好用的育儿好物(育儿的各种不靠谱的用品和不靠谱的方法49-77)(1)

黑户49——俯卧睡觉

@开心妈妈大锅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注册高级催乳师)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提供降低#婴儿猝死症#危险的方法:

1. 尽量让婴儿脸朝上躺着睡,不要趴着睡;

2. 勿让婴儿躺在过软的床垫上;

3. 移除婴儿睡觉区域附近任何软的、蓬松及松软的床垫被褥及绒毛玩具;

4. 确定婴儿的脸部及头部没有被任何东西覆盖住;

5. 切勿让婴儿附近有烟薰;

6. 切勿让婴儿在过热的环境中睡觉.

@儿科医生张崇晓

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是一种原因尚不明确的危险,每年致成千上万宝宝夭折。发生SIDS的婴儿男多于女,多发生于2~4个月,目前认为危险因素有:趴着睡、家人吸烟、与父母同床睡、床垫过软、早产等。

广州日报《宝宝趴着睡易猝死》,2013年02月26日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蔡卫明表示,SIDS发生率不高,可见于各种睡姿。少部分婴儿喜欢趴着睡,SIDS的风险比正常仰卧高三四倍。趴着睡时头部被压向一侧,长期不变换姿势也不利于颈椎及颈部肌肉;趴着睡还会对内脏造成压迫,不利于心肺,令先天性心脏病、腹胀、肺炎、咳嗽的婴儿病情加重。有人提出趴着睡或许对神经系统的发育有益,但没有明确的证据。美国儿科学会(AAP)在2005年提出的指南认为,侧卧位不稳定,也应该避免。

1992年,美国提倡父母应让孩子仰卧睡眠,此后SIDS发生率大幅下降。蔡卫明说,大多数婴儿都是仰卧睡觉,此体位便于父母观察婴儿有无呕奶、呼吸是否通畅、脸色是否正常。

@馒头家的花卷(科普作者,引进技术图书译者)

婴儿睡姿可以影响头骨的形状,不过头骨的生长是一个缓慢持续的过程,婴儿在6个月之后也就不会再保持同一睡姿不变了,就算之前睡“扁”了也可以慢慢恢复,不需要太担心。另外婴儿不应趴着睡,否则会增加新生儿猝死综合征的风险。

睡姿当然可以影响头骨的形状,如果长时间一直压迫同一位置,头骨就会变形。但是婴儿保持一个睡姿不动也就是在出生后的6个月左右,6个月之后大部分婴儿睡觉都会自己翻来翻去,并不会保持一个睡姿不动,而头骨的生长是一个缓慢持续的过程,就算之前睡扁了,6个月之后也会慢慢圆回来,美国儿科学会指出,家长不必为此担心。

美国儿科学会同时也给出了一些建议,比如睡觉的时候可以每次适当改变头着力的位置,比如稍微向左偏或向右偏,另外,当婴儿处于清醒状态的时候,多让他们趴着玩耍,也就是“Back to sleep, Tummy to play”原则。

黑户50——黄芪注射液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修订黄芪注射液说明书的公告(第4号)

黄芪注射液说明书修订要求:

一、增加警示语,内容如下:

警示语:本品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应在有抢救条件的医疗机构使用,用药后出现过敏反应或其他严重不良反应须立即停药并及时救治。

二、不良反应应当包括:

1.全身性损害:过敏样反应、过敏性休克、寒战、发热、面色苍白等。

2.呼吸系统:呼吸困难、紫绀、哮喘、咳嗽。

3.心血管系统:心悸、胸闷。

4.消化系统:恶心、呕吐。

5.皮肤及其附件:多汗、皮疹、瘙痒。

6.神经系统:头晕、头痛。

三、禁忌应当包括:

1.对本品或含有黄芪制剂有过敏或严重不良反应病史者禁用。

2.本品含有聚山梨酯-80,对含有聚山梨酯-80类过敏者禁用。

3.孕妇及婴儿禁用。

4.本品为温养之品,有热象者,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内停、阴虚阳亢、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证以及“心肝热盛,脾胃湿热”者禁用。

黑户51——开裆裤

@协和章蓉娅

给宝宝穿开裆裤,一来不尊重宝宝的隐私二来不卫生。我主张宝宝小时候穿埋档裤和尿不湿,保留随时随地大小便的自由。到宝宝能表达之后,再培训宝宝自己大小便。豆豆最近能表达了,于是我今天开始训练她自己大小便。

@doctor明(北京妇产医院医生)

青春期前尤其婴幼儿女孩是外阴阴道炎相对高危人群,因为阴道和肛门很近,缺乏保护作用的阴毛、阴唇脂肪垫,且缺乏雌激素保护作用。女童最好减少穿开裆裤,纸尿裤勤更换,不用刺激性肥皂,少穿紧身裤,保护好小PP。

@妈咪Jane育儿妙方

《开裆裤文化易造就缺失人格》

宝宝在肛门期的生理满足和在如厕训练过程中的心理感受,会对未来的人格形成产生重大影响。过于严厉地把尿把屎或过于放纵的开裆裤式文化,都可能导致肛门期的固着,因而在成人后表现出相对应的缺失性人格特质。

以下是我挑选出来的几段妈妈的留言,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把尿和开裆裤文化对孩子幼小身心的不良影响。

1.梦阳he小米的家:求助!我家妞已经2周半了,还不肯自己去厕所,每次说要去厕所都大哭,大小便都要大人把,如果不把她,她就自己拉在地上,怎么办啊?我实在把很多方法都用上了,黄老师你教教我怎么办吧?谢谢!!

2.手机用户说: 宝宝现在十个月了,大小便老不让把,把的时候不尿,一放到小车里就尿,偶然掌握好时间了能把出来,但基本都尿尿布上了。奶奶说小孩不能惯,她自己掐好时间不管宝宝有没有尿她都一直把着,直到他尿出来,有时一把就半个多小时。想请问这样对吗?

3.莲花山爬客:他15个月,最近开始穿开裆裤,喜欢玩自己的小鸡鸡,怎么应对啊。

黑户52——百日开荤

@培儿屋儿科医生

不开荤。3个月的宝宝喝奶就行了。//@Tata夏天:完了,100天要开荤,还开不开啊。。。

婴儿肠道的淀粉酶从4个月后才开始分泌,此时宝宝才开始具备消化淀粉类食物的能力。在此之前宝宝的胃肠道是专门适合消化吸收乳汁的,不适合淀粉类食物。广东民间有风俗给刚满月的小宝宝吃米糊,为了图个“好养活”的意头。这种做法并不科学。

@夏天的陈小舒

百日开荤,那就是过早加辅食啊,孩子会抗拒,难以吞咽;消化不了;可能造成食物过敏;食物中的病原体可能增加腹泻和其他疾病的几率。

@营养医师王兴国

婴儿首次辅食是什么?粥、汤、菜水、果汁、蛋黄都不应该是婴儿的首次辅食,首次辅食最宜用专门的婴儿米粉(加铁的)。它营养较全面,针对婴儿所需,且致敏性很低。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在婴儿专用米粉没有普及的过去,还是不是靠蛋黄和米粥(我自己吃玉米糊)长大的?这里说最佳!

@崔玉涛

父母一定要非常理智对待给婴儿添加的食物,那怕仅是尝尝而已的食品。如果孩子对一些不能接受的食物很感兴趣,家长在食用时就应躲着孩子。#崔玉涛谈养育#

黑户53——盲目给孩子食用虫草

@张思莱医师

回复@沐沐小幽:没有必要。这些所谓的补品对孩子帮助的意义不大,食品多样化比什么都重要。

回复@蚂蚁爱爬树:孩子为什么吃虫草?哎!我真不明白要想孩子的身体好,除了合理饮食外,很重要的是增加孩子的抵抗力,而增加孩子抵抗力是内因在起作用,也就是让孩子自己增长抵抗力。多做户外活动,进行三浴训练、按时接种疫苗才是最好的方法。

@儿科专家夏凯莉

回复@沧海一声笑Susan:孩子不要轻易碰虫草和燕窝这类东西 //@沧海一声笑Susan:夏医生、我家宝贝重感冒一周,吃了不少西药,现在差不多好了,脸色变得黄瘦,请问可以吃点什么补补元?

2012年07月21日 搜狐健康,《吃虫草1年5岁女孩来月经 性早熟易导致小矮人》

5岁的妞妞很可爱,不过,她的个子却不是很高,她的妈妈就在想,是不是可以吃点什么让她长高?正好,家里有,有人送爷爷奶奶的补品,老人舍都不得吃,说孩子体质不好,太瘦小,要给孩子补补,就把那些虫草胶囊都送到了他们家。结果,1年下来,孩子居然来例假了,到医院一看,妞妞竟然性早熟了。

2012-11-08 南方周末,《虫草补品:吃贵了,吃错了》

冲着冬虫夏草超过黄金的身价,人们疯狂追逐这些有着神奇功效的虫草高档保健品。然而,当下风靡的虫草保健品不仅替代品存争议、原料“张冠李戴”,而且还在推广、营销中肆意夸大功能、隐瞒可能的副作用。

中国地衣学主要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魏江春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所谓“冬虫夏草”,实则是生长在蝙蝠蛾科幼虫躯体上的子囊菌门真菌,人们可以通过液体培养冬虫夏草真菌的无性型菌种实现工业化生产,亦即通过克隆途径获得冬虫夏草的替代产品。

曾有知名的美国保健品公司想引进冬虫夏草,当时提出3个条件,必须说明冬虫夏草的疗效(有正式临床报告)、活性物质(什么成分起作用)和作用机理,3个条件中有1个满足就可以进口。结果国内1个都拿不出来,只能跟美国人说这是“中华瑰宝”。

有的粉丝最近问春雨,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还能吃什么?

参考章蓉娅医生给一位孕妇的回答。

@协和章蓉娅

“大夫,孕妇能吃燕窝吗?”“不建议吃,假货太多。”“能吃雪蛤吗?”“最好别吃,含激素。”“那虫草呢?”“最好别吃,当心重金属超标。”“那孕妇吃啥安全啊?”“最安全的,肯定是老百姓天天吃的、吃了几千年的!米饭馒头,白菜豆腐,鸡鸭鱼肉,那些肯定最安全!别整那些虚头八脑的”

黑户54——盐酸氨溴索注射剂

盐酸氨溴索注射剂在临床上使用广泛,适用于急、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急、慢性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引起的痰液粘稠、咳痰困难,早产儿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性治疗。

2012.9 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通报《警惕盐酸氨溴索注射剂的严重过敏反应》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盐酸氨溴索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显示,该产品在临床上存在不合理使用的现象,此现象在儿童病例中尤为突出。79例儿童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的病例报告中,用药剂量超出盐酸氨溴索剂量范围的51例,占严重病例的64.56%。病例:

患儿,女,2岁10个月,因支气管肺炎就诊,给予盐酸氨溴索7.5mg,每日1次,静脉滴注2—3分钟后患儿出现脸发白、口周发麻、呼吸减慢等症状,立即停药,查体:血压70/40mmHg、心跳70—80次/min,静脉滴注生理盐水、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多巴胺,1小时后,症状缓解,转住院观察。

@和睦家药师冀连梅

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昨日通报了盐酸氨溴索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见下图),居前3位的不良反应依次为:过敏样反应、呼吸困难和过敏性休克。该产品在临床上存在不合理使用的现象,此现象在儿童病例中尤为突出。沐舒坦的主要成分就是氨溴索,这里通报的是静脉给药途径的注射液,不包括口服剂型。

黑户55——嚼食喂孩子

@张思莱医师

往往孩子感染幽门螺杆菌主要是大人传给他的,例如大人嚼食喂孩子,大人用自己用过的碗等食具给孩子用,没有分歺造成家人混吃同盘菜等。不健康的喂养方式遗害无穷。

@健康教育何超

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在幼年时较高,与喂养方式不当密切相关。喂养幼儿时,不能将咀嚼过的食物喂给孩子。

@葉子张野(牙科医生,日本长崎大学牙科博士)

致龋菌是哪里来的捏?原来是从大人口腔中传染来的,当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姨妈要将自己的龋齿,牙周病及时治疗哟。有健康的牙齿,清洁的口腔也是对下一代负责。提醒:孩子要用自己专用的碗和勺。

咀嚼喂养害处多

很多家长出于"爱"心,吃香甜可口的食物便代为嚼碎尽快送到孩子的肚里。其实,这种嚼食喂养的做法是有害的。

1.易传染肠胃疾病

很多老人怕孩子咬不动食物,就自己咀嚼后喂食,殊不知,老人体内幽门螺杆菌的携带率很高,孩子由于抵抗能力弱,很容易使病菌乘虚而入。医生提醒,幽门螺杆菌很容易通过日常生活传播,家长应该注意采用卫生的喂养方式,如果不习惯分餐,家庭用餐最好能使用公筷。对已查出有幽门螺杆菌的患者,应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并采取正规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同时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餐前便后洗手。

2.易传染口腔疾病

成人身体的抵抗力比婴幼儿要强,有些细菌成人接触了可能不患病,但咀嚼食物喂婴幼儿接触后很可能患各种疾病。有些成年人口腔不洁,生有牙病或口腔疾病,这些致病微生物在口腔内存在更多,如小儿一旦食入被大人咀嚼过的食物,将这些致病微生物带入体内,由于小儿免疫功能低下,则有可能引起疾病的发生,如呕吐、肝炎和结核病等,给小儿造成严重危害。

3.影响发育

咀嚼是消化食物的第一关。咀嚼不仅可以促使口腔分泌唾液,使食物得到初步消化,而且咀嚼的动作又可引发胃液的分泌,为食物进入胃内的进一步消化做好准备。而嚼过的食物细、松软、润滑,不需要孩子自己咀嚼了,也就失去了这一消化过程,推动了锻炼的机会,自然也就降低了消化能力和吸收能力,久而久之,将使孩子的胃肠功能下降,消化液分泌减少,直至阻碍生长发育。

3.影响健美

人的面产骨架主要是由额骨、颧骨和颌骨构成的,而颌骨又是最零活多变的部分,直接影响人的容颜,所以锻炼孩子咀嚼十分重要。如果家长一味嚼食喂养,就会失去孩子锻炼凳骨和面部肌肉的机会,也就会影响孩子面部的健美了。

2010年11月19日 羊城晚报:《奶奶嚼饭喂孙女,致其染病毒险丧命》

一岁半的山东高密女婴婷婷突然发起高烧,不久出现了奇怪的症状,身上的皮肤一块块往下掉,浑身往外渗血水,经过青岛市儿童医院全力救治,女婴最终脱险。11月17日,记者从医院了解到,经过确诊女婴患的是渗出性多形性红斑。发病的原因竟是奶奶在生口疮期间给婷婷嚼饭,将自己口中的单疱病毒传给了她。

黑户56——育儿陋习

挤奶头:一些地方女孩子出生后要给孩子挤奶头,其理由是防止以后奶头内陷。新生儿生后4~7天常见乳房肿大,如黄豆,蚕豆,甚至胡桃那么大,有的还可以见到乳晕,分泌白色的液体。这是由于母体中雌激素通过胎盘残留在孩子体内影响所致。给新生儿挤奶头很容易引起细菌感染。这是因为新生儿从母体来到这个大千世界,要面对着各种病原体的威胁,而新生儿对多种疾病的特异性免疫主要是通过母体获得,但是他们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很不活跃,有的抗体还是不能够通过胎盘给予孩子,因此新生儿体内的非特异免疫还不成熟和完善,抑菌杀菌能力很低,因此千万不要给孩子挤奶头。

擦马牙:新生儿出生后可在其牙龈处看见有上皮细胞堆积而成或为粘液包囊的黄白色小颗粒,俗称“马牙”,其实有的地方就有用布擦马牙或者挑破的习惯。不洁的处理往往引起感染,造成感染扩散。

挑破螳螂嘴:新生儿出生后在两侧颊部各有一个隆起的脂肪垫,俗称“螳螂嘴”,螳螂嘴主要是为了孩子生出后有利于吸吮乳汁。但是有的地方就有挑破螳螂嘴的习俗,同样也会造成孩子感染而引起严重的疾病。

剃胎毛、眉毛、睫毛:有些地方孩子满月后有剃胎毛、眉毛、睫毛的习俗,这个习俗既不科学,也容易对宝宝产生皮肤产生伤害。小婴儿的皮肤娇嫩,比成人薄,大约厚1毫米,而且表皮的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均很薄,发育不完善,皮下血管丰富,但是防御功能差,对外界刺激抵抗力差,所以很容易因剃毛受到伤害,而且易于感染,一旦感染不容易控制,并且造成感染迅速扩散。小婴儿的头发有着显著的个体差异,同时与遗传、营养与健康状况等诸多因素有关,头发的多少和颜色并不决定以后头发的特点。一般孩子在2~3岁后自然逐渐变黑。眉毛和睫毛是保护眼睛的两道防线,可以阻挡外来的异物进入眼睛。睫毛还可阻挡灰尘、飞虫进入眼睛。当强烈的光线照射时,睫毛可以像帘子一样挡住强光,避免强光对眼睛的刺激。如果剃去眉毛和睫毛就等于去掉了保护眼睛的防线。另外剃掉睫毛容易损伤眼睑边缘而发生细菌感染。小婴儿眉毛和睫毛到3~5岁时的长度几乎就与成人相等了。

掏蛋吃:一些家长喜欢揉摸男孩子的阴囊和阴茎,美其名曰“掏蛋吃”,有时候还让孩子自己去摸小蛋蛋做出给大人吃的姿势来。这种庸俗的做法给了孩子一个不良的性教育,也很容易造成孩子外生殖器的伤害以及泌尿系的感染。孩子的生殖器是他的隐私,孩子虽小但是在人格上是与我们平等的,作为大人应该尊重孩子的隐私,同时对孩子将来性的发育也有极大的好处。

黑户57——清火宝等奶粉去火产品

和睦家涂绘玲:“喝奶粉容易上火“的想法在一部分人中”根深蒂固“,因此催生了一些奶粉辅助产品。这类产品往往含有可以食疗的中药,诸如山楂、莲子等。但我们认为,虽然奶粉无法母乳媲美,但不存在“喝奶粉容易上火”,因此也无需使用有“去火”作用的辅助产品。

张思莱医师:有的孩子“眼屎多”、或者“便秘”、或者“口气酸臭”,妈妈就认为是“上火”了。目前很多商家抓住这些妈妈的心理,瞅准商机,大肆推销自己的产品是“败火”的、是“吃了不上火的奶粉”等。一些妈妈被误导,于是慷慨的打开自己的钱包买来给孩子食用。孩子成了“败火”的实验品,乐坏了商家,苦了孩子。

黑户58——利巴韦林(病毒唑)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中,有关利巴韦林的不良反应报告共8600余例,涉及不良反应26000余例次;其中不良反应表现为胎儿异常的有126例次,明确为畸形的有45例次,涉及多个系统的畸形;不良反应表现为肿瘤的有81例次;不良反应表现为溶血性贫血的有123例次。

1988年至2006年5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有关利巴韦林的病例报告共1315例,主要表现为皮疹等皮肤损害、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过敏性反应等;其中不良反应表现为溶血性贫血的有11例;未收到致畸、致癌的相关病例报告。

广大医务人员要严格按说明书中适应症使用利巴韦林,并建议对育龄期妇女常规询问末次月经,同时提示患者停药6个月内避免怀孕。在治疗开始前、治疗期间和停药后至少六个月,服用本品的男性和女性均应避孕,育龄妇女及其伴侣应采取至少两种以上避孕方式有效避孕,一旦怀孕立即报告医生。孕妇及其伴侣均应禁用利巴韦林。因为药物少量经乳汁排泄,利巴韦林对乳儿有潜在的危险,不推荐哺乳期妇女服用利巴韦林。

@和睦家药剂师冀连梅

“利巴韦林”也叫“病毒唑”,是一个抗病毒的老药。它不属于抗生素。这个药美国没有针剂,只有雾化吸入和口服两种给药方式,雾化方式FDA只批准它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重度下呼吸道感染,尤其是早产儿、有肺部基础疾病的住院病人。通常不用于普通上呼吸道感染(即我们常说的病毒性感冒)。利巴韦林的口服剂型FDA批准它与干扰素联合使用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口服的形式不推荐给3岁以下的幼儿使用。

黑户59——无论何时都穿袜子

@崔玉涛

空调房间内一定给孩子穿袜子吗?其实孩子不怕凉,就怕环境大幅度变化。不要一会穿上袜子;一会又脱掉。一会环境温度高;一会又降低。环境大幅度变化最容易使孩子生病。保持相对稳定的环境,稳定的养育习惯,易预防孩子生病。

由于婴幼儿头部散热多,又由于孩子心脏力量弱,达到手脚端的血流较少,因此护理婴幼儿需要注意:1、头部保温。这是为何刚出生的新生儿都给带上帽子的原因;2、允许婴儿手脚偏凉。只要颈部温热,就可说明室温及穿盖的合适。如果为了保持婴儿正常体温,戴帽子要比穿袜子重要。

很多朋友谈及在家是否应给孩子穿袜子,是否可以给孩子喝凉奶等问题。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关键是孩子既往的生活习惯。

@张思莱医师

可以穿着袜子睡觉,但是孩子也不舒服呀!为什么穿着袜子睡觉?怕着凉?没有必要穿袜子。

@育儿专家-王玉玮

是否穿袜子,要根据孩子体质及气候而定,体质健壮的孩子,或天气炎热时完全可以不穿袜子,甚至裸着。我的小外孙,任何时候都比大人穿的少,秋天还常常半裸着,照样不生病。健康的体魄是需要逐步锻炼出来的,我是不主张过度保护孩子,包括过度穿衣。

本人主张天气炎热时,不要给宝宝穿袜子,更不能带帽子,即使天冷了,在室内也不需要带帽子。“耐寒能力”的训练是提高孩子免疫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不穿鞋袜,有助于宝宝触觉能力的发育。

@尹建莉的微博

孩子喜欢光脚在地上跑,管不住,怎么办。有太多的家长在问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不用管,可以光脚跑。有两件小事可以验证你是不是一个对孩子过度管制的家长,一是允不允许孩子光脚在地上跑,二是在吃饭的问题上是否经常和孩子纠缠。过度管制的消极后果非常多,轻则让孩子不快,严重的可损害孩子心理。

天气炎热时,宝宝穿袜子:热,有约束感,不舒服。所以,在比较暖和的前提下,无需给宝宝穿袜子。

黑户60——频繁换奶粉

@崔玉涛

由于每种配方奶的组成不同,换奶时容易出现不耐受现象,便秘或腹泻有可能出现。建议家长,如果没有特别原因不要更换配方奶品牌。如果必须更换,且不是严重疾病问题(比如腹泻、过敏等),可以在原有配方奶中逐渐增加新配方奶的比例,经过3-7天逐渐换成所要更换的配方粉。

@张思莱医师

这样频繁更换不好,因为孩子的消化道是需要适应一段时间,当孩子已经习惯了这种配方奶,你又突然换了另外一种可能对孩子的消化道还有不适应。

@协和章蓉娅

豆豆混合喂养中,前一阵子大便变得又酸又臭,量还巨多。考虑可能是换奶粉后,对新奶粉吸收消化不完全引起的,减少奶粉量或稀释都没有效果。赶紧换回原来那个贵的奶粉,腹泻和酸臭的症状马上就消失了。母乳适合每一个宝宝,但是奶粉却不是。

黑户61——脐疝绑硬币

脐疝是指腹腔内容物由脐部薄弱缺损突出的腹外疝,是发生于脐部的腹外疝统称。

新生儿、婴幼儿脐疝多见,女孩多于男孩,早产儿及低体重儿。

网上搜索婴儿脐疝的处理方式,无论是度娘还是各大著名的育儿论坛,推荐最多的方法是用硬币压。实际上,这种民间的土方法并不靠谱。

第一,硬币细菌异常多,消毒不完善容易造成皮肤过敏感染。

第二,婴儿活动量大,硬币根本无法固定。

科学的方法是消毒后,用一小团医用棉花,对准肚脐压下去,使其平坦。并贴上医用防水敷料。注意及时更换,避免皮肤过敏。果然,按照医生的方法处理后,宝宝很快就痊愈了。

@崔玉涛

肚脐膨出就是脐疝,是因在婴儿脐部腹肌还未长好时,因腹压过高形成的向外凸起。多见于早产儿、有肠绞痛并经常哭闹的婴儿。早产、肠绞痛都会诱发出现脐疝。一般数月内随早产婴儿长大;肠绞痛不断缓解,脐疝也随之逐渐改善,直至消失。脐疝期间,家长不需做任何措施阻止或减缓脐疝。不论怎样方式,都要等到肠绞痛缓解和腹部肌肉逐渐长好。脐疝不像腹股沟斜疝,可能会出现嵌顿。用硬币压等方式同样没有任何效果。

黑户62——羊奶比配方奶好

@张思莱医师

用鲜羊奶喂孩子不可取,因为鲜羊奶中含有的叶酸极低,磷的含量高,钙磷比例不合适,所以纯羊奶喂的孩子容易发生大细胞贫血和佝偻病,母乳喂养最好,鲜羊奶喂孩子不可取。

@崔玉涛

鲜牛奶和鲜羊奶的成分非常接近,都不建议给一岁以内的婴儿食用,以避免肾负荷增加的问题,钙吸收利用不足的问题,蛋白质吸收不良的问题。

@松鼠云无心

总有许多人关心“XX奶与XX奶哪种更接近母乳”,写了个吐糟答案:如果以母乳为原点,配方奶坐标为1,羊奶和牛奶一个坐标99,一个坐标100,比较那个更近有意义么?等到孩子大到不依赖奶来提供营养(周岁之后),是不是接近母乳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去年7月有新闻报道长沙奶爸给女儿喝羊奶。针对此事,果壳网友问:

长沙奶爸被奶粉质量吓着了,被“逼”得养羊为女儿供奶。奶粉或许时有质量问题,但母乳总是对婴儿很好的,为什么不用母乳而一定要用羊奶呢?难道羊奶会比母乳更有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

@少个螺丝(科学松鼠会成员,乳品学博士。)

1.羊奶和母乳成分差别太大。比如蛋白质所占比例太高,其中主要以酪蛋白为主,不利于婴儿消化,其中的必需氨基酸与母乳相比也有很大差别;羊奶脂肪的脂肪酸主要以饱和脂肪酸为主,缺乏一些多不饱和脂肪酸;而其中的乳糖含量又低于母乳的。其他的一些微量元素也与母乳中的有很大差别,比如缺乏维生素B12,因此羊奶并不适合直接拿来喂养婴儿。

2.高温蒸煮破坏维生素C。文中提到他们使用“煮开的羊奶”,这样的羊奶中的维生素C几乎全被破坏掉了。如果是针对1周岁以上的幼儿,尚可通过其他辅食来补充维生素C,但是对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如果只喂这种煮开的羊奶,有可能会因缺乏维生素C而导致坏血病。

3.增加过敏风险。羊奶中的蛋白质类似于牛奶中的蛋白质,同样会导致一部分婴儿发生过敏。对于父母有过敏史的婴儿来说,过早引入羊奶或者牛奶,也会增加以后发生过敏的风险。

总之,对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食物只有母乳或者配方奶。母乳是最适合其生长发育的,有条件的话首选母乳。实在不行,合适的婴儿配方奶也可以保证婴儿的健康发育。

黑户63——含着奶瓶入睡

培儿屋:一定要避免宝宝含着奶瓶入睡,这样可以减少牛奶存在于牙齿周围而形成病菌滋生的温床的机会。

很多宝宝都喜欢含着奶嘴入睡,为了安抚好宝宝,许多妈妈们也喜欢让宝宝含着奶嘴入睡。然后这种方式很容易造成宝宝奶瓶龋。选择空奶嘴的方法也不明智,这会限制宝宝口腔内正常的唾液分泌,还会对宝宝日后牙齿的生长造成影响。

黑户64——胶原蛋白

烧伤超人阿宝:作为一个烧伤医生,我想我对皮肤和胶原的了解必绝大部分人都多。我可以负责的说:所有口服的胶原保健品,全部是骗人的,无论他宣传的疗效是什么。郑重提醒:吃高价胶原蛋白美容,无效是最好的结果,如果有效反而危险,因为里面几乎肯定添加了雌激素。

营养师王兴国:人体内的胶原蛋白是细胞合成的,与吃胶原蛋白几乎无关。明胶的主要成分就是胶原蛋白,两者本质上并无区别,只是提取方法和溶解性略有差别而已。所以现在连牛奶都添加胶原蛋白了,加胶(明胶)牛奶突然醒悟了:胶原蛋白这货不就是穿马甲的明胶嘛!

黑户65——小儿感冒用藿香正气水

中医药一向是一个争议话题。对于一些经典的老药,比如“板蓝根”等,我们采取的是“谨慎地不反对”的态度。但是,我们更推荐那些在说明书内详细写明了“禁忌”和“不良反应”,有临床实验证明其安全性的西药。

病毒性的感冒发烧都是自愈性疾病,所有的药物都是用来缓解症状而已。大家对“感冒发热”的用药有疑问的,可以在对“春雨儿科医生”输入“jilianmei” 。这个专辑里有两篇文章《合理选择感冒药》《合理选择退烧药》,可以参考。

藿香正气水虽然是“非处方药”,但是在药品说明书里已经明确说明“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所以看到这样的微博,我们难免为孩子捏把汗....

“@开到荼靡:@兔脑门 看完你给我的那个,我还是一头雾水,提到的那几项,我们都是正常值,所以我现在都分辨不出来到底是细菌还是病毒了。上午拉肚子两次了,还说想吐,我都怀疑是肠胃感冒,我刚给他灌了一口藿香正气水,她哭得累了睡着了。”

藿香正气水所含的成分“厚朴”有肾毒性,另一成分“生半夏”在国务院颁布的《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中被定义为“毒性药品”,意思是“毒性剧烈、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使用不当会致人中毒或死亡的药品”。虽然俗话说“脱离剂量谈中毒都是耍流氓”。但面对中毒剂量浅的婴幼儿,针对的又是“感冒”这样本不需要治疗的病症,似乎实在没有必要冒险。

其不良反应主要以过敏反应较常见,现综述如下:敏性哮喘、醉貌样过敏、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疹、外用引起肠梗阻、中毒反应...

【过敏性休克病例】患者,男,53岁。因头晕、乏力、胃部胀痛在家口服藿香正气水10ml,约5min后,患者出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查体: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口唇发给,出冷汗,脉搏细速。

【过敏性皮疹】患儿,女,4岁。因咳嗽、厌食、呕吐1d,就诊。诊断为胃肠型感冒,给予藿香正气水5 ml口服,2次/d。约15 min后,患儿较早不安,出冷汗,呕吐少许白沫,颜面、颈部、耳廓潮红,皮肤瘙痒,有灼烧感,全身出现红斑皮疹,尤以面颊、颈、胸背部明显,连成片状,患儿痛苦面容。

【中毒反应】本组7例,男6例,女1例;年龄3—8岁。发病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及消化不良。6例口服藿香正气水10 ml,1例口服20 ml。均于口服后1h内出现抽搐、双眼上吊、口周发绀、牙关紧闭,重刺激无反应,经吸氧、纠正酸中毒、止痉、调节微循环、促进毒物排泄等治疗后,患儿于ld左右均全部清醒,反应正常,语言流利,行动灵活,未见明显后遗症。随访1年,未发现异常。梁玉萍又补充报道10例中毒病例。

该药广泛应用于临床及家庭,偶见其不良反应发生.我们2005年6月~2011年6月共接诊服用藿香正气水后发生双硫仑样反应患者10例,其中儿童两例;合并药种类:头孢哌酮钠2例,头孢唑林钠1例,阿莫西林1例,甲硝唑2例,替硝唑1例,酮康唑1例,未合并其它药物一例。

可以看到在这19个被报道的案例中,10例发生在儿童身上,其中6例中毒反应,全部发生在儿童身上。综上所述,我们不推荐给孩子服用“藿香正气水”。

再次推荐冀连梅老师的《合理的选择感冒药》以及《合理的选择退烧药》两篇文章。为孩子选择更安全更有保障的药物。

黑户66——康奇等提高免疫力的保健品

第一次听说康奇,它的说明书是这样写的:

主要功能:增强儿童免疫力

适用人群:免疫力低下者

要想了解这种产品是否靠谱,我们就需要了解一些关于免疫力的常识。

首先要分清楚,什么是免疫力,什么是抵抗力。

免疫功能低下,是一个很严肃的医学概念,真正被医生认定发生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极为少数,判断免疫功能低下,要有反复、严重感染的事实,并具备血液免疫学检查的证据。也就是说,如果真的出现了反复、严重的感染,也必须在进行血液免疫学检查后,IgA(医学名词)或/和IgG(医学名词)偏低才能被确诊为免疫功能低下。(via@虾米妈咪)”

家长们说的免疫力往往是“抵抗力”的意思。家长说孩子抵抗力不好,判断依据无非是孩子常常感冒发烧,有呼吸道的症状。出现这样的情况,应该考虑孩子是不是过敏。

其实并没有哪一种食物,或者哪一种特殊的保健品是可以说是笼统地提高孩子的抵抗力的。提高孩子的抵抗力,要靠均衡营养的饮食,也要靠身体锻炼。

另外想普及的一个概念是“纯天然” ,太多人以为,纯天然等于无副作用,可以放心大胆的服用。康奇这一产品的主要原料之一是“甘草”。甘草就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其主要成分是甘草酸,它具有和人体肾上腺皮质产生的激素醛固酮相似的作用,因此长期或大剂量服用甘草可引起“假性醛固酮增多症”由于尿量减少、体内水分储存量增加,导致水肿;身体积存过量的钠引起高血压;血钾流失过多引起低血钾症,导致心律失常,肌肉无力。实验表明,即使每天服用甘草的量只有50克,连续服用2周就能导致高血压。

综上所述,我们不推荐给孩子服用类似康奇这样的提高免疫力的保健品。均衡营养,锻炼身体,才是提高“抵抗力”的王道。

黑户67——去胎毒

不知道各位妈妈在怀孕的时候,是否听说过“胎毒”这样的说法。在怀孕后期,有没有被别人劝过吃鹅蛋或者中草药去胎毒?什么是胎毒呢?我们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胎毒根本不存在!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推荐大家来看看张思莱医生的说法。

@张思莱: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没有胎毒这样一说,孩子生下来第一口奶应该是母乳,无论是孕妇还是新生儿都不能乱吃药。婴儿湿疹是因为他的免疫机制发育的不健全,常常把正常的东西当做异常的进行处理,所以出现湿疹,更何况婴儿湿疹发生的原因是很多的,与胎毒丝毫不搭界。什么“胎毒”?那儿来的概念!大家千万不要信它!别折腾我们的孩子了。

@培儿屋医生: 广东民间有说法说怀孕后期需要喝中药排胎毒,否则小宝贝出生后会“热气”容易出皮疹、口腔溃疡等。其实排胎毒这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那些“排毒药”多含寒凉下泻成分,容易让准妈妈拉肚子,搞不好者还可能诱发早产,准妈妈们可别迷信哟!

@协和章蓉娅:有妈妈问我孕晚期如何排胎毒,大吃一惊!孕晚期排胎毒这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大部分都是忽悠人的,以让准妈妈吃寒凉下泻的东西为主。如果吃的不得当,会导致拉肚子,严重者还会引起早产,准妈妈们可别相信外面人瞎忽悠啊!孕晚期注意休息、营养均衡、保持运动、空气新鲜、心情愉快比啥都强!

结论:“去胎毒”是一个伪科学概念,折腾孕妇折腾孩子。不仅没有用,还很可能有害。

黑户68——小儿至宝丸等含朱砂雄黄的儿童用药

中药中的朱砂、雄黄对人体有害是不争的事实,对儿童的危害则更大,有关专家呼吁对含有这两种成份的中成药进行清理和重新规范。--摘自2011年南方周末文章《让朱砂,雄黄》退出中成药。

朱砂是一种传统的经典中药,主要成分是硫化汞,主要功效是“清心镇静,安神解毒”。目前,朱砂已经在全世界除中国大陆外的几乎所有地区被禁用,而在国内,关于朱砂是否应该退出中药市场这一话题,也一直争论不休。--烧伤超人阿宝

汞中毒的表现之一是倦怠嗜睡乃至昏迷,可以使婴儿短时间内安静下来不再哭闹。无知的医生和家长却误以为这是药物的神效。--烧伤超人阿宝

这里面,朱砂含量最高的是保赤散,一剂1050g,朱砂250g,占了1/4,用于“消食导滞、化痰镇惊”。雄黄含量最高的是小儿清热片,一剂658.87g,雄黄47g,占7.13%。它用于“小儿风热,烦躁抽搐,发热口疮,小便短赤,大便不利”。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神昏”的小儿惊风散,按照一天服用两次,每次1.5g的用药量,满周岁的孩子一天可能摄入朱砂0.35g,雄黄0.233g。

然后大家可以看看各国对汞的限量标准

参照:JECFA(WHO FAO联合专家委员会)总汞限量4ug/d/kg;欧盟、英国是按占比计算,1ppm; 德国0.1ppm;香港按摄入限量算,36ug/d;

结论:上述药品,我们不推荐给大家,请谨慎选择。

黑户69——安乃近

@和睦家药师冀连梅

安乃近作为退烧药被淘汰是因为它可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包括:1.血液方面可引起粒细胞缺乏症,重者有致命危险。也可引起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2.皮肤方面可引起荨麻疹。重者可发生剥脱性皮炎,大疱表皮松解症。3.个别病例可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安乃近严重的不良反应不会在每个身上都发生,但一旦某个人摊上了会追悔莫及,当我们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可以作为退烧选择时,一定要远离安乃近。

黑户70——小儿氨酚匹林片

和睦家药师冀连梅:不推荐“小儿氨酚匹林片”给儿童退烧,原因有三:1.里面含有不推荐儿童使用的阿司匹林成分;2.此药为复方成分,而单一成分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很容易买到3.儿童退烧药最好选择“滴剂”或者“混悬液”这样的剂型,片剂不适合吞咽功能不好的儿童,搞不好容易误入气管。

那为什么孩子退烧药不能使用阿司匹林成分的呢?

阿司匹林是个好药,既能退烧止痛,又能预防血栓。但下列人群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1.儿童(川崎病除外)。患病毒感染的儿童使用阿司匹林可并发Reye‘s综合症(一种脑病)2.孕妇。孕晚期使用可引起产妇出血,产程延长,死胎率增加3.哺乳期妇女。阿司匹林可进入乳汁4.肾病患者5.胃病患者

黑户71——出牙后仍然使用磨牙棒饼干

“磨牙棒饼干并非是磨牙的,是磨牙龈的,主要是按摩牙龈,促进牙齿萌出,一般磨牙棒应该用在要出牙但是牙还没有出来的时候,这样不但可以刺激牙齿萌出,而且坚固牙龈,缓解出牙前牙龈的不适。”

但很多家长在错误的时机给孩子使用磨牙棒饼干,孩子都已经出牙了还在使用磨牙棒。孩子出牙后再用磨牙棒,一个是因为口水容易将磨牙棒饼干泡软,一个是出牙后容易将磨牙棒咬断,存在风险。

张思莱医师:我也给小外孙子吃过磨牙棒,随着孩子的啃咬,很快就会咬下一大截,我急忙从他嘴里给抠出来了,太危险了,所以以后我就不给孩子吃了。还是防备万一吧!

崔玉涛:有些家长担心磨牙棒被咬下一小节会噎着孩子,磨牙棒是细面粉等被压制而成。看似坚硬,但遇唾液会很快变散。

所以家长要注意的是:

1 孩子出牙以后不要再给孩子使用磨牙棒

2 孩子使用磨牙棒时,家长一定要在旁边看护

最近,就出了一起磨牙棒使用不当造成的事故:

“温州一妈妈拿了根磨牙棒给6月大的儿子吃。没 几分钟,磨牙棒就断了一截,儿子被噎住,虽立即送医,但终因“异物吸入窒息”死亡。”

另外对于少量出牙的8,9个月的宝宝,自制的磨牙工具如胡萝卜条等反而较为安全一些。

黑户72——给儿童用沙星

儿科医生张崇晓:儿童慎用沙星,沙星属于喹诺酮类的抗菌药物,属人工合成抗菌药,治疗腹泻时见效较快,但其药物说明书写明了“18岁以下禁用”。曾有研究表明,此类药物可使负重关节的软骨受损,使骨生成受阻。虽然没有明确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类药物会影响孩子身高,但如果正处于骨骼发育期的儿童服用,可能对关节造成损害。

北京首儿李桥儿童医院:新生儿期避免应用或禁用可能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可影响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四环素类、喹诺酮类(沙星类)禁用,可导致脑性核黄疸及溶血性贫血的磺胺类药和呋喃类药避免应用。

广食药监:【儿童腹泻不要盲目服用沙星类抗菌药物】夏季到来,细菌、病毒等繁殖活跃,饮食不注意卫生很可能导致腹泻。一些家长为了应急,给孩子服用诺氟沙星等沙星类药品,但随意使用存在一定风险,用得不当会影响孩子的骨骼发育。使用沙星等抗菌药前,应先到医院就诊,避免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黑户73——婴儿游泳

先看美国儿科医学会(AAP)对幼儿学游泳的立场。

The position of the AAP has been that children are not developmentally ready for swimming lessons until after their fourth birthday.

幼儿在四岁之前还不适合游泳。

APP表明这一立场的主要根据是:①没有证据表明在婴儿期学习游泳能真正提高孩子的游泳技能;②游泳课程消除了孩子对水的恐惧,鼓励了幼儿在没有父母监护的情况下入水,从而带来安全隐患。

这一担心确有道理,在中国,我们就更不鼓励孩子过早的下水。

1 卫生和安全无保障。婴儿幼嫩的身体结构对于游泳场地的水温、水质、水深、浮力、消毒、安全设施等有很高要求,私人、商业机构也没有专门的监管机构和制度来约束,所以难免良莠不齐。比如不及时换水、许多婴儿共浴,都可能造成皮肤交叉感染。

2 操作人员缺乏相应专业技能。许多所谓“婴儿游泳教练”、“婴儿抚触师”都很难保证资质,所以就出现了新生儿被“抚触”后颈部肿胀、哭闹不止的事例。

另外还有我们以前讨论过的游泳脖圈的危害:

使用脖圈伤害颈椎。脖圈不仅容易擦伤婴儿脖颈的皮肤,也容易伤害他们稚嫩的颈椎。同时,如果太紧可能压迫气管,造成窒息,或者压迫颈动脉窦造成心率减慢甚至休克,如果太松又可能让头滑出来造成溺毙。

当然不能否认游泳作为一种运动锻炼,对孩子身心带来的好处。春雨只是建议家长,在好处和潜在风险中做一个权衡。

黑户74——王氏保赤丸

王氏保赤丸让很多妈妈担心的原因,在于其成分朱砂。按厂家声明,2005年后,“王氏保赤丸” 即不含朱砂成份。

但是王氏保赤丸,作为一种给婴儿吃的药品,我们还是不推荐。

一个是其含有大黄:大黄所含蒽醌成分具有肝毒性、肾毒性,能对肝脏、肾脏造成损害。

另外是其含有巴豆霜:巴豆霜被药典列为“大毒”,不良反应:内服首先感口腔灼痛,咽喉肿痛,恶心、呕吐,腹绞痛,吐出血样物,大便水样,或米汤样并带血,里急后重,严重可死于呼吸循环衰竭。巴豆油对肾脏有刺激作用,可产生血尿、尿闭;有弱致癌性,并能增强某些致癌物质的致癌作用。

春雨提醒大家,不要轻易把孩子定性为“便秘,积食”排便间隔长并不意味便秘积食,只要大便不干结、排便过程不费劲,原则上没必要特殊干预。

孩子的便秘问题多是因为饮食中纤维素不足 肠道菌群失衡。所以我们推荐给孩子一些纤维素制剂,再配合益生菌。而不是给孩子吃含有泻药成分的药物。

黑户75——螺旋藻

那么首先来看看,著名科普作家云无心的结论

“如果生产条件合格,没有重金属污染,螺旋藻是一种很安全的野菜。跟萝卜白菜相比,它的营养成分还比较丰富。如果价格跟普通蔬菜相差不大,它也可以作为健康食谱的一部分。不过,指望每天吃上几克来治病强身,根据目前的科学证据,实在是一件很不靠谱的 ”

关于螺旋藻,云无心有一篇长文,推荐给大家看看【螺旋藻,只是一种不错的野菜】

另外再看看,营养师顾中一的说法:“螺旋藻当肉吃还是不错的,当菜吃凑合,不能当药吃。”

不过,这只是在生产合格的前提下,在2012年,曾爆出“国家食药监局对外公布的"最新"抽检结果 13家螺旋藻厂家不合格”的新闻,不合格主要是铅含量超标。但是,随后国家食药监局又修改了结果,原本13家不合格,变成1家。其中缘由,我们不便揣测。

但是,希望大家谨慎对待保健品。如果没有特殊的益处,不建议冒险。

综上所述,在最好的情况下,螺旋藻也仅仅是一种特别没有性价比的产品。所以春雨不推荐。

黑户76——左旋肉碱

左旋肉碱以往是作为减肥品出现在市面上,最近,又有不少婴儿奶粉里号称添加左旋肉碱。

作为减肥品,左旋肉碱是没有用的,纯属忽悠。

那添加到婴儿奶粉里有必要吗?应该没有这个必要。

奶业博士@少个螺丝:

“母乳中已经含有足量的左旋肉碱。而牛奶中的左旋肉碱含量更高,因而以牛奶蛋白为基础的配方奶粉通常也就不会缺乏左旋肉碱,无需额外添加。但是那些以大豆蛋白或者水解蛋白为基础的配方奶,则可能缺乏左旋肉碱,这就需要额外添加。”

左旋肉碱主要与脂肪酸的代谢有关,它负责把脂肪酸运送到细胞内的线粒体中进行氧化分解,以产生能量。而新生婴儿的主要能量供应都来自于奶中的脂肪。所以左旋肉碱确实对婴儿和早产儿很重要,但是还是以上说的,并没有必要额外去添加。

至于左旋肉碱,并不能减肥,已经得到了共识,看看春雨的医生好友的说法:

@和睦家药师冀连梅:左旋肉碱是人体自身能产生的物质,主要用于慢性肾衰长期血透病人因肉碱缺乏产生的并发症,不用于减肥。市场上当减肥药卖的左旋肉碱不是药品是保健食品。SFDA发布公告,保健食品广告90%以上虚假违法。

黑户77——对孩子,请慎用六神丸

看到微博上有妈妈反应家人端午要给孩子吃六神丸,说是民间传统,有清热解暑的功效。

在此提醒大家,六神丸含有蟾蜍,雄黄,麝香,冰片等,别说给孩子吃,我们甚至不建议给孩子外用涂抹。

蟾蜍所含毒素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其中如蟾酥二烯醇化合物,可造成对心脏和胃肠道的损害;吲哚烷基胺类化合物,可引起神经系统中毒;儿茶酚胺类化合物,其毒性虽然可在加热时被部分破坏,也只是减少了毒性而已。有报告称,蟾酥中毒可引起剥脱性皮炎,如误入眼中,可引起结膜红肿发炎,严重者甚至失明。

雄黄中主要含有硫化砷,并含少量其他重金属。砷首先危害神经细胞,使中枢神经中毒,而产生一系列的中枢神经中毒症状,并可直接损害毛细血管,使其扩张松弛,造成血管通透性增强。也可使血管舒缩中枢麻痹,而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并可引起肝、肾、脾及心肌等实质器官的脂肪变性和坏死。

两例六神丸的药物中毒事故:

初生婴儿脐部发炎,父母自作主张用六神丸溶于水中分次喂服,一天三次,每次十粒,结果婴儿发生急性中毒,抢救不及而死亡。另有一初生婴儿因脐部感染,家人用六神丸30粒研碎后敷于脐部,亦引起中毒死亡。

一名四岁女童,咽喉发炎,父母喂给六神丸,每次15粒,连喂三次,亦中毒不治死去。

综上所述,六神丸,对孩子慎用,新生儿禁用!

如果有育儿问题可加微信"xxbmm123"直接问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