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给孩子讲名著之《三国演义》之二

上一次我们说到,张角的黄巾军,搅乱了天下的局面。

对付黄巾,东汉帝国采取了双管齐下的策略,由大将军何进奏请,汉灵帝批准,一方面给各地官员降诏,命令他们自行招募兵勇抵御黄巾;另一方面从中央派三位将军率领朝廷的精兵分三路出兵讨贼。这三人分别是中郎将卢植、皇甫嵩、朱隽。中郎将是什么官职呢?中郎将秦代开始设置,东汉时期的职务就是统领中央禁卫军。比如统帅虎贲郎的虎贲中郎将,统帅羽林军的羽林中郎将等。中央抽出精锐禁卫军由禁军将领率领出击,和地方官自行招募部队防御,这两个办法的确很有效。但就是这后一种办法,让各地的太守、刺史、州牧们权力越来越大,越来越不受中央控制。

我们继续说张角的一支部队,进犯到幽州地界,幽州在咱们现在的北京天津周围,而幽州的长官应该叫刺史,太守是郡的长官。原文说当时幽州太守是刘焉,应该是幽州刺史。刘焉也是汉室宗亲,跟自己手下的校尉邹靖商议,邹靖说:“贼兵众,我兵寡,明公宜作速招军应敌。”注意看邹靖这句话,包含三国演义原文很典型的称谓方式。比如称敌人为“贼”,称自己的领导为“明公”,描写也是非常简练,不到二十个字,言简意赅,说明了当下形势,和我们当务之急要“招兵应敌”。

于是幽州刺史刘焉,在自己管辖范围内张贴榜文招募义兵。榜文到了下属的涿县,引出来涿县中一个英雄。

书中对这名英雄的描述虽然有些夸张,但却非常详细。通过这段描述,我们可以明白,前面所有的汉桓帝汉灵帝,宦官外戚士族官僚,包括黄巾张角和三个中郎将等人,都是铺垫。这人才是作者想要写的主角。

这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的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这么一大段话,还没开始介绍姓名、性别、民族、学历等等。

我们看看这段话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说他不是很爱好读书,不是很爱好,也就是说他读书,但并不是天天就喜欢读书,这句话并不是说他不好好学习,而是说他并不是学究一样的人。第二部分说他的性格,宽和、寡言,喜怒不形于色,这说明此人自律能力很强。第三部分说他平时的活动,有大志,并且喜欢结交天下豪杰,这就是说,这人不甘于现状,希望能够爬上更高的阶层。第四部分说他的外形,比较夸张,古人要说一个人不平凡,往往也会说他外表就不同凡响。不过“两耳垂肩、臂长过膝”,这还好说,可“目能自顾其耳”,这就是个怪兽啊(为了突出相貌不凡而把人写成“妖怪”,这也是古代小说常用的手法)。但后面两句说“面如冠玉、唇若涂脂”,说明这人相貌在当时是相当不错的。最后一部分是重点,也是这人奋斗的台阶和招牌:汉室宗亲。

我们都能猜到,这人姓刘名备,字玄德。而“汉室宗亲”这块招牌,刘备在整个奋斗历程中可谓用到了极致。

刘备是真君子可敬可佩吗(几乎一无所有的刘备)(1)

望榜兴叹的刘备

当年中山靖王刘胜的儿子刘贞,汉武帝时被封为涿鹿亭侯,后“坐酎金失侯”,因此遗这一枝在涿县。这里我们说几句题外话,西汉初期,刘姓诸侯王越来越强大,而且都连成了片,汉景帝采纳晁错的建议颁布“削藩令”,要坚决削弱较大的诸侯国,直接导致“七国之乱”,要不是平叛处置得当,西汉差点就酿成西晋“五胡乱华”的大错。

而随后的汉武帝采纳大臣主父偃的计策,发布“推恩令”,意思是诸侯王死后,诸侯王的嫡长子继承王爵,而其他的儿子,则需按照中央政府的规划分封为侯。推恩令既让诸侯王的众多王子也能有机会成为侯,也直接令原本较大的诸侯国被分的七零八落。汉武帝不动声色的削弱了诸侯王,远比他父亲汉景帝时直接削减诸侯国封地的行为要高明得多。为什么说这些事呢?因为这中山靖王刘胜的儿子刘贞,很有可能就是推恩令的受益者,而他这个弱小的“涿鹿亭侯”跟其他被“推恩”出来的兄弟一样,根本不具备对抗中央政府的能力,很容易被中央政府以各种名义剥夺爵位。

所以刘贞“坐酎金失侯”是情理当中的必然。刘贞失去侯爵之后,经过很多代,到了刘备父亲刘弘,虽然曾经举孝廉,但并没有做官,而且“早丧”,“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刘备的父亲,举孝廉,却没有做官,只当过吏,吏是不在国家官员编制的;刘备自己“事母至孝”,却连个孝廉都没得到。

我们现在所说的刘备出身如何,包括下文所写的住在楼桑村,大桑树像皇帝的车盖,这些都是附会的,其实刘备的出身只有一个汉室宗亲的招牌而已,他的起点比曹操孙坚都要低,比袁绍袁术刘表刘焉更是不如。但有一条,让贫苦出身的刘备,拥有将来努力奋斗进步的资格——教育。

不知为何,对于刘备这样一个主角型人物,三国演义原文在介绍刘备受教育情况上却一笔带过。在叔父刘元起的经常性资助下,刘备得以在十五岁出门游学,而游学的目标,直接就是郑玄和卢植,同学中有公孙瓒等。公孙瓒,属于大家士族;卢植和郑玄,也都是有名望的大学问家。

可以看出,刘备虽然地处偏远村落,家里一直贫穷,但对于个人未来的规划,还是很下功夫的。他去求学,目标非常明确:最高理想,获得大学问家的亲传弟子身份,被举荐入仕;较高理想,认识更多有身份的同学,为自己将来的“有大志”积攒人脉;最基本理想,受到了贵族教育,提升个人素质。

可上文和之后的介绍我们看到,刘备“贩履织席为业”,“及刘焉发榜招军时,玄德年已二十八岁矣”。织席贩履,编草席和草鞋贩卖,原材料就是草,几乎没有成本。刘备,年龄28岁,职业小商贩,还是贩卖非常便宜商品的小商贩。这说明刘备求学的最高和较高理想都没有达到,不管是恩师还是公孙瓒等官二代同学,在这时都没能帮他,刘备只获得了贵族青年的教育,却并没有获得贵族出身。如果天下继续安定下去,刘备就终老在涿县了。可太守刘焉的榜文,给刘备带来了希望。准确的说,是黄巾之乱,给刘备带来了希望。

当日见了榜文,刘备慨然长叹。刚才不是说给刘备带来了希望么?为什么他还慨然长叹呢?你想想,一个二十八岁的大龄待业青年,整天做着最低级的工作,挣的钱只够“事母至孝”的,看见了招兵榜文,又能如何?刘备可不想去报名当一个大头兵,那样只需要去当地招兵部门报道就行了。他可是受过教育的,老师同学都是有名望的人,刘备就算去参军也不想去当炮灰的,怎么也要以一个小头目的身份去。就算不带几个人,至少也要给自己置办军械铠甲军马,这些东西刘备是没有力量购买的。

谁有力量呢?旁边一个大汉有。这人看刘备“慨然长叹”,很是不屑,说“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这表明他也是很想为国家出力的,也就是说他也不满意自己的身份,我们继续往下看。他说自己“某姓张,名飞,字翼德。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而且,跟刘备一样,他也是“专好结交天下豪杰”。但又不一样,他“颇有庄田”,拥有刘备所没有的“力量”。

刘备是真君子可敬可佩吗(几乎一无所有的刘备)(2)

性格直爽的张翼德

所以张飞看到榜文,可以豪气干云,刘备却只能慨然长叹,这都是因为个人条件不同,说话底气也就不同。不过好在刘备遇到了张飞,情况便不同了,刘备一定会把张飞的“力量”拿来一起用,借以实现自己的“大志”。刘备怎么做的呢?当然是竖起自己那个金字招牌了:“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有志欲破贼安民,恨力不能,故长叹尔。”而张飞呢,立马就领会了刘备的心思,而且很清楚刘备有的,正是自己所缺少的,而刘备所缺少的,正是自己所具有的,“吾颇有资财,当招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

张飞明白,自己有钱,但身份是商人,是社会的底层,而且是不能翻身的底层;刘备虽穷,却是汉室宗亲,干什么事都师出有名,捧着刘备这块招牌,自己就能改变商人的身份,没准还能封候拜将,光宗耀祖。

刘备当然高兴了,自己的名号换来第一桶金,自己即将就要从一个白花了几年学费,白交了几个上流社会朋友的手工制作小商贩,变成有兵有将,为国杀贼的义军头领。而这一步一旦走出,之前自己那些师生关系,也就逐渐可以派上用场了。刘备在前途极为渺茫的时刻,遇到黄巾造反的大舞台,遇到各有所需的张翼德,用一句迷信的话说,刘备当时真应该感谢上天。而“上天”的眷顾并没有结束,这两人高高兴兴如鱼得水的在旁边的村店喝酒时,来了一个大汉,口中叫嚷着要喝完酒去投军。刘备一看这人,“身长九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身强力壮,相貌不俗,“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一问他的身世,“姓关名羽字云长”,曾经杀掉老家的豪强,逃难至此——见义勇为杀人逃犯一名。

“玄德遂以己志告之”,刘备免不了又是一遍,吾乃孝景帝阁下玄孙,中山靖王之后……,专好结交您这样的豪杰,“云长大喜”。当然大喜了,他是一个逃犯,准备去当大头兵,现在有个汉室宗亲带他一起,自然大喜啊。于是三个人同到张飞庄上,共议大事。在张飞的庄园,后人津津乐道的“桃园三结义”发生了,三个人结为异姓兄弟,共同“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可报效国家、保护黎民百姓,这是卢植朱隽皇甫嵩他们哥儿仨正在干的事。可以看出,刘关张三人,再也不愿意“织席贩履”、“卖酒屠猪”了,更不再想因为杀了人而逃亡了,而是要干档次高的工作——中郎将们的工作。

接下来,因为张飞有钱,也就有了扩展力量的资本,也就等于有了力量。他们“宰牛设酒”,“聚乡中勇士,得三百余人”,相当于现在一个营的兵力,盔甲兵器都置办了,但是没有马。

张飞的“力量”也是有限的,不可能全副武装一支骑兵队。这时两名中山大客商,张世平和苏双,来了,这两人是专门来往于北边草原贩马的,他们在听了刘备一番奋斗宣传之后,很痛快地拿出良马五十匹、金银五百两、镔铁一千斤,投资了刘备的匡扶汉室大业。这些财物,正好用于丰富刘备众人的装备,还帮他扩充人数到五百余人。相当于帮助他打造了一支多兵种、全功能的讨贼力量。

在刘备带着这支部队去见邹靖和刘焉时,刘备又来一遍“孝景帝阁下玄孙,中山靖王之后……”。至此,刘备打着汉室宗亲的招牌,借着黄巾起义的多事之秋,高举为国讨贼的旗帜,凭着输出理想引来的投资,一名受过高等教育的在家待业小商贩,终于成为率领马步军五百,可以在战场上为国杀敌的大汉官军头目了。可要在这条路上走的更久,真正实现自己的“大志”,还得看刘备有没有真刀真枪搏杀的本领,毕竟黄巾军可不听你说什么“孝景帝阁下玄孙,中山靖王之后……”。

刘备打仗行不行呢?当然行。我前面说过,黄巾军只能吓跑以往那些“高第良将”,真正的良臣猛将却获得了展示自己的机会。接下来,刘备就要获得一系列机会了。我们将看到,受过正规贵族教育的刘备,是如何在战场上欺负底层百姓组成的黄巾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