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鄂州民间小调十二月(鄂东民间小调十想客人历史故事追踪逆源)(1)

(作者:叶启方)鄂东民间小调《十想客人》这一历史故事,发源地在罗田县平湖乡街头的一个真实故事,清末民初,平湖境内的新昌河发源于大别山主峰天堂寨,接巴河流入长江。平湖街头是巴水流域上游一处内陆水运码头,过往船簰停靠地,又是大别山山货装运集散地,货走水路直达武汉,素有罗田“小汉口”之称。

当年的平湖街头,有一“山妹子”开的一家小旅店兼做豆腐生意小作坊,女店主年方19如花似玉,有小家碧玉之风范。有一年来了一位从武汉夏口年轻客商,住在“山妹子”旅店收山货,这客商年芳18,眉清目秀,仪表堂堂,待人和善。“山妹子”每天为他洗衣做饭伺候茶水,无微不至,料理他起居生活,令小伙子心生感激。闲暇时二人在一起聊天拉家常,经过一段时间相处了解,双方产生好感,相互爱慕,感情与日具增,慢慢坠入爱河,难舍难分。为表白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撮土为香对天盟誓,男客商承诺:我除你不娶;女店主应诺:我非你不嫁。

湖北鄂州民间小调十二月(鄂东民间小调十想客人历史故事追踪逆源)(2)

时间对于处在热恋中的情人过得真快,20多天的相处仿佛就在弹指一挥间,男客商前来平湖采购的山货已备齐,不日装簰起程回武汉。男女双方道不尽离别之情,女店主希望男客商速去速回,不要令我失望,男客商交待:我此去把这批货交给东家,立马回平湖向双方父母禀报,尽快订婚完婚。一个细雨蒙蒙的秋日,女店主在新昌河码头送别意中人,男客商依依不舍踏上了返汉旅程。

这一去渺无音信,这去未见返程,这一去带走了女店主永别的思念,成为她终身遗憾。因当时处在军阀混战,革命军讨伐清军战乱之时。不知是男客商另有新欢忘了意中人,还是因战乱遭遇不测或另有变故未能兑现承诺。只有种种猜测设想,无结果定论。

“山妹子”自从男客商走后,日思夜盼,度日如年,望穿秋水,盼望心上人突然有一天降临身边,早日与他白头到老,恩爱百年,到头来一场春梦成泡影。女店主终日消沉,茶饭不思,日见消瘦,相思成疾,病入膏肓,就在男客商离去后的第二年,一个寒冬的风雪天含情离开人世。

按照大别山地区的丧葬习俗,亡人要请道士上门做法事“应七”,在“应七”之时隔壁四妈前来道士倒茶酒持堂。长辈四妈亲眼看着侄女长大成人,目睹侄女怎样与男客商从相遇到相爱到分别前后经过,到她患上相思病直到离开世间。

四妈在帮道仕一旁倒茶水时想起侄女触景生情,边哭边唱诉亡灵:从一想客人到哭唱到十想客人命归西,声声日志思念,句句情深,令在场的人催泪感动。无不为这个对有情难成眷属感到惋惜,可叹人生如梦,世事无常。四妈哭丧词调被现场“应七”的道士整理记录下来,在当地广为传唱,文这是又一个鄂东版的《蔡鸣凤辞店》,是大别山区纯真悲壮爱情故事。《十想客人》大别山小调,脍灸人口,历久弥新,不断传唱于大别山地区的鄂豫皖等省县。潘天四不仅是本故事的讲述人,更是《十想客人》民间小调的原生态传唱人。

湖北鄂州民间小调十二月(鄂东民间小调十想客人历史故事追踪逆源)(3)

附《十想客人》鄂东民间小调歌词

一想客人一杯茶啦嘞

客人想我我想他啦

我想客人年纪小啦嘞……

客人想我....十七八啦

二想客人出店门啦嘞

我热人提进冷水盆啦

又怕路途无店歇啦嘞

又怕店中有拐人啦

三想客人桃花朵啦嘞

想起客人把手搓啦

娘问女儿搓什么啦嘞

我十个指头九个啰啦

四想客人四月八啦嘞

想起客人把心抓啦

隔壁四妈来劝我啦嘞

远方的客人莫想他啦

五想客人端阳前啦嘞

想起客人一头眠啦

翻个身来撮个嘴啦嘞

胜过洋糖蜂蜜甜啦

六想客人是炎天啦嘞

想起客人我的汗不干啦

手中捏把鹅毛扇啦嘞

亲哥哥的扇子扇汗干啦

七想客人七月七啦嘞

牛郎织女会夫妻啦

牛郎站在那河东岸啦嘞

织女站在河西边

七月七夜见一面嘞……

我银河隔断......我的好夫妻

八想客人是中秋啦嘞

郎害相思姐害羞

郎害想思姐来解嘞

姐害羞来.....我不抬头

九想客人过重阳啦嘞

好似乱箭穿心肠、

自从那日一别后啦嘞

不知我的亲哥去了何方

十想客人小阳春啦嘞

想起了客人我哼一声嘞

亲哥自从一别后啦嘞要想会面怕要到来生

(来....)

湖北鄂州民间小调十二月(鄂东民间小调十想客人历史故事追踪逆源)(4)

《十想客人》鄂东民间小调故事提供及传唱人

潘天四:罗田县白庙河镇 黄泥山村人,《十想客人》故事提供人及本调整传唱人。

笔者经朋友介绍,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番天四老师,在闲聊时,他认真对我说:《十想客人》小调,故事地点发生在我们罗田县平湖乡,他把故事的来龙去脉前后经过作了详细的介绍,我就认为有必要把小调故事挖掘整理出来的想法,得到了他的认可,于是就跟潘老师添加微信和联系方式。

根据他的讲述:他的家乡在白庙河乡黄泥山,地处大别山腹地,过去因交通不便闭塞落后是个穷地方,山里的村民自古有练习武术,强身自卫,治跌打损伤,上山采药,看风水卜卦算命之技艺。大部分山民常年外出游走四方讨生计,潘天四的叔爹(叔爷爷)潘道福享年78岁,会拳脚功夫,能治骨伤,识草药治病,常年在外走江湖,游走在大别山诸县。有一年在平湖街头传授武术治病,听说《十想客人》小调故事的主人公就发生在当地的真人真事。潘天四小时后出于好奇,总是缠着叔爹给他讲走江湖发生的奇闻轶事。在叔爹讲的众多故事中,唯独《十想客人》这个故事印象最深,在他心中打下了深深烙印,还经常讲给别人分享,并当场即兴发挥,唱上一段几句,博得大家一片唱彩。

湖北鄂州民间小调十二月(鄂东民间小调十想客人历史故事追踪逆源)(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