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22吨、价值160余万元的熟制烤鳗产品出口俄罗斯,是四川首次向欧洲市场出口相关类型水产品。

在这背后,是一条正在成长的“鳗鱼产业链”:出口的,是四川本土首批自己从鱼苗养大的鳗鱼,在此之前,成都的活鳗来自福建等地,“一车光运费都是两万多”。

养活四川第一条鳗鱼的,是成都市海光食品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沈明国2009年开始回川创业,从“全军覆没”到出口欧洲,一条“活鳗链”正在成型。

养殖在宜宾,加工在成都

四川“活鳗链”运费降低80%

8月28日,对成都市海光食品有限公司来说,是平常的一天。这家位于成都市大邑县加工厂,正在如常运行中,冻库里,120吨加工好的烤鳗即将走进餐厅,价值大约为两千万元。

沈明国打开冻库大门,一股白气迎面而来,几秒钟,体感温度由热转凉。沈明国很熟悉这个感受,“25厘米的保温墙,冻库室内温度在零下25摄氏度左右,其中加工好的烤鳗,中心温度控制在零下18摄氏度。”

野生鳗鱼跟养的鳗鱼区别(探访四川第一条)(1)

这个加工厂,是沈明国的心血。沈明国介绍说,大邑县的是加工厂,鳗鱼养殖场在宜宾。所有拉过来的活鳗都会在第一时间加工成烤鳗,放进冻库。零下18摄氏度是为了保证其口感。

2016年,加工厂就已经投产,然而,尝试养殖活鳗,是去年才开始的“尝试”。之前加工的鳗鱼来来自福建,一车光是运费就是两万多。今年宜宾的鳗鱼已经养好了,运费每吨可以降低80%左右。“鳗鱼的生长周期在一到两年左右,去年2月和5月我们投了两批鱼苗,预计到明年一共能出1500吨左右,今年大概能出500吨,现在已经出了170吨左右。”

目前该公司养殖场的设计产能,每年能出活鳗一千吨左右,经过加工大概能得到700吨左右的熟制烤鳗产品,这些产品之前9成以上都出口到了日本。成都以及四川本地的高端市场基本也来自这里。

6年试验,三年选址

从“全军覆没”到出口欧洲

鳗鱼为什么这么贵?沈明国说,鱼苗是“软黄金”。大约一公斤4000尾左右,每尾50元左右。而最开始回四川试验养鳗鱼,最大的成本就是鱼苗。目前他们的鱼苗都是从美洲买回来的。

沈明国是四川人,九十年代初前往福建,一直从事鳗鱼行业,至今已经28年,“从养殖到加工每个环节我都干过。”

野生鳗鱼跟养的鳗鱼区别(探访四川第一条)(2)

位于大邑的加工地点

在沈明国看来,四川山清水秀、水质良好,是养鳗鱼得天独厚的条件,2009年,他选择回川创业,“唯一缺点是水温较低。鳗鱼生活的水温在23摄氏度左右,冬天四川的水温一般远远低于这个温度。”

“当时都没人相信,四川也能养鳗鱼,因为之前没人养过。”沈明国说,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四川的水和福建的水差别很大,之前的养殖方法基本都不适用,只能一点一点去试,“做试验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不然没有参考性。第一年投了10万尾鱼苗,几乎全军覆没,超九成都没有存活。”

“干水产的人都比较倔吧。”沈明国坚信大方向没错,只是因为第一个吃螃蟹,所以肯定会走一些弯路,只能一次次试错。“2014年算是看到岸了,那年存活率达到了六成”,2015年超八成的存活率,让养殖场进入到了选址的步骤。

“每个地方都要检测水质,考量周边的环境”,这一选又是三年,最后选定了宜宾。

正在研制麻辣鳗鱼

涉足更多下游产业

疫情之下,出口日本迟迟没有恢复正常,让沈明国压力很大,“毕竟是之前超九成市场”。这次出口俄罗斯,是通过之前在日本建立的一些产业下游市场的关系,联系到了俄罗斯的客户,促成了这笔生意。这也让沈明国明白了下游市场的重要性。

野生鳗鱼跟养的鳗鱼区别(探访四川第一条)(3)

鳗鱼美食推介会

野生鳗鱼跟养的鳗鱼区别(探访四川第一条)(4)

“以前出口日本很稳定,也没有太多考虑培育其他市场。”沈明国表示,这次的疫情提了醒,要时刻关注下游市场,最好是主动参与其中,培育更大市场。“这个更大市场就是国内的鳗鱼消费市场。目前我们的产品主要还是以清淡口味为主,老年人和小孩子可能会更喜欢一点,对口味重的人群来说有点食之无味”。对此公司正在研制麻辣鳗鱼,从口味上扩展食用人群。

沈明国表示四川的水质,达到出口标准的产品和今年超九成的存活率,是他们目前最硬的底气。他认为,发展了四十多年,沿海一带的鳗鱼产业,无论从产量还是消费市场已经逐渐饱和。而四川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无疑是该产业的持续发展的基石。除了改良口味,接下来他们还打算开日料店,涉足下游产业。

除了开日料店,鳗鱼下游产业还包括保健食品。“鳗鱼的头、骨头和内脏中含有大量的DHA和EPA(俗称’脑黄金’)、维生素以及其他营养成分。”沈明国表示,除了加工鳗鱼,提取这些营养成分也是重要的盈利点。他对四川以及周边区域鳗鱼产品消费市场充满信心。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林聪 摄影记者 吕国应

编辑 刘宇鹏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野生鳗鱼跟养的鳗鱼区别(探访四川第一条)(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