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逊 肾内科主任医师

保证肾病疗效,都知道“三分治与七分养”的道理。说的是,要想保证有好的治疗效果,其中三分靠医生的精心用药治疗,七分则为患者的自我调养。而在这“养”中包括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两个方面,即除了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也是十分重要的。肾病患者尤其需要在饮食方面重视起来,这也是影响病情或保证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绝大多数慢性肾脏病患者都需要给予低蛋白饮食,即减少饮食中蛋白质总摄入量,更不能吃高蛋白饮食。有研究表现,长期摄入高蛋白,慢性肾脏病患者更容易发展成慢性肾衰竭与尿毒症,或者以更快的速度向慢性肾衰竭与尿毒症方向发展。尤其是那些已进展为慢性肾脏病2期以上的肾病患者,不仅不能给予高蛋白饮食,而且还应该长期保持低蛋白饮食,这样才更利于控制或延缓病情,更不容易发展成慢性肾衰竭严重阶段或尿毒症。

肾病低蛋白食物(关于低蛋白饮食)(1)

患有慢性肾病时间长了的肾友,或许也都已经知道了这一点。然而,并不是所有肾病患者都能够十分清楚,更容易产生理解与行动上的错误,结果反而不利于患者病情。关于低蛋白饮食,肾友需纠正如下两大错误,以保证延缓进展与防止营养不良两不误。

1.不是越低越好的低蛋白,更不是无蛋白

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肾功能开始下降之后,医生都会建议控制饮食,尤其需要限制饮食中蛋白质的总摄入量不能超标。一般来说,可根据慢性肾脏病患者已经下降了的肾小球滤过率水平来确定饮食中蛋白质限制的量,即从每公斤体重1.1克到0.5克不等来计算每天应该摄入多少克蛋白质。比如,一位体重为70公斤的慢性肾脏病3期男性李姓患者,其肾小球滤过率为45ml/min,那么,他每天应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按照每公斤体重0.8克计算,应该为0.8×70=56克,即这样李先生每天蛋白质摄入量应控制在56克。以米面等蛋白含量8%及肉类蛋白含量20%计算,李先生每天可以食用大约320克(6两多一点)米或面及160克(3两多一点)肉类。即李先生每天摄入的蛋白质低到这一程度就可以了,不能再低了,更不能完全不摄入蛋白质,而只吃薯类、粉丝、粉条、藕粉、麦淀粉、蔬菜或低蛋白大米等蛋白含量几乎为零或不太高的食物,这样反而不利病情。因此,低蛋白饮食,千万不能错误地理解为越低越好,更不能无蛋白。

肾病低蛋白食物(关于低蛋白饮食)(2)

2.应以优质蛋白为主的低,并非仅总量低

如上已经提到,每天摄入的蛋白质总量不能超出病情需要的量,这其中包括米面等植物蛋白,也包括肉蛋奶等动物蛋白,即既包括非优质蛋白,也包括优质蛋白。优质蛋白中氨基酸组成与人体需要的更接近,进入人体后其利用率更高,产生的废物更少。非优质蛋白进入人体后。其利用率比较低,产生更多的代谢废物,容易加重肾脏负担。对于肾功能已有减退的慢性肾脏病2-5期患者来说,饮食中蛋白质应以优质蛋白不少于60%为前提,总摄入量不超标即可。还是以上面这位李先生为例,李先生每天蛋白质的总摄入量为56克,其中肉蛋奶等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应为56×60%=33.6克,米面等非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应为56×40%=22.4克,这样就可以计算得出每天应该吃多少大米或面食及吃多少肉与喝多少奶了。因此,低蛋白饮食并非仅是总摄入量的低,而应强调其中的优质蛋白占比不能少于60%的低。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肾病低蛋白食物(关于低蛋白饮食)(3)

综上所述,肾科大夫所说的“低蛋白饮食”,需要肾友纠正如上两大错误,这样才更有利于肾病康复,明白了吗?

与同名《肾为先》微信公众号同步首发,文章为作者周逊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