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正的江相派祖爷(最牛的江左之秀)(1)

(网络图)两晋时代和其他大一统时代比,战事多了一点,所谓“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不过罗含作为南方名士,既得到了北人的肯定与支持,又在政治斗争中如鱼得水,保全了性命,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东晋建立之后,中原高门大姓如太原王氏,诸葛氏等都纷纷来到江南,除了掌握政权,社会地位高之外,在学术文化上也有非常大的影响。地方土著要想在这样的夹缝中生存下去,除了有本领之外,还得有眼光。

罗含在这方面就不缺少,在庾亮,桓温,谢尚等不同的势力集团中,都得到了好评。庾亮掌权,罗含为江夏从事。谢尚称赞他是“湘中之琳琅”。桓温为荆州刺史,赞赏罗含不但是“荆楚之材”,还是“江左之秀”,上表朝廷为他请官。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他 在三十岁之前,生活中多是看书,写诗,游山玩水,基本没做官。他起家的第一个官职是江夏主簿,这是新淦(新干)人杨羡为他谋来的差事,他做得非常好,和杨 羡处得也很和谐,杨羡去职回乡,他就一直送到。结果新淦人一听说前任父母官的儿子来了,那不得好好送送礼,表表心?于是,人们送了他一大堆礼品,罗含无法推辞,在离开新淦县境之后,就请人把礼物一一退回。这种行事做法可是前所未有啊,百姓们纷纷传扬,罗公子真是君子。

当面收下,是为尊重,出境送还,是为清廉。也难为罗含能这么细心。谨慎在官场必不可少,尤其是他处在政治夹缝之中,更要小心。

在 《世说新语》中曾经记载了他处理事情的方法。永和四年,罗含担任征西大将军桓温的参军。桓温虽出身不高,被人称之为“老兵”,但很有才能,是东晋政府的救 火队长,是个枭雄。他派罗含去找找谢尚的茬,罗含接了这项任务后,寻思了半天就想出了办法,他到江夏后,每天就是喝酒谈天,并不过问军事等其他机密,谢尚 也明白这位老友的任务,也装作不知。就这样,几天后,罗含回去复命。桓温问他打探到什么消息,罗含避不回答,而是问桓温谢尚这人怎么样,当桓温说比自己强 时,罗含就说了:“既然比你强,怎么会犯错,又怎么可能说你的坏话?”

从这件事里就可以看出罗含的为人,你可以说他圆滑,但这种圆滑不害人。看起来他没完成任务,其实他已达到目的,桓温手握荆州大权,要的不过就是安心,没其他人来争功夺权放冷箭,谢尚没有什么言语,那就是不敢拿他怎么样。 至于谢尚心里究竟怎么想,不重要,重要的是谢桓两家短时间内不会有冲突,作为参军,职责已尽。

罗含在桓温身边待的时间挺长,后来桓温向朝廷上表派他前往地方任职,罗含当宜都太过,也当得有声有色,等到桓温因功封上南郡公之后,罗含的仕途就更平顺了,郎中令,散骑常侍,廷尉等,直至长沙相。官 是越当越大,但是罗含始终不改本色,他为官清正,爱民,尤其是立场中立,不偏向任何一个集团,让他深受百姓爱戴。

东晋拥江南富有之地,半壁江山的势力,却始终没有形成合力,尤其是皇权暗弱,几大军事力量集团各自为政,收复故国江山成为遥远的迷梦,罗含身为东晋子民,也只能是在诗词中麻痹自己,他写下的《湘中记》其实就是最好的证明。(百家说史)

感谢您一如既往地支持,欢迎继续关注秋雨轩读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