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听专业人士说过一句话:“对于港股的科技来说,只要互联网行业能站起来,那么港股的科技就不会差!”

这句话的真实性我们暂且打个问号,但是就拿恒生科技指数来说,它的“互联网含量”确实不低,而且这波互联网行情来了的时候,恒生科技指数确实也迎来了一波强力反弹。

据wind数据显示,自3月中旬以来,恒生科技指数已从底部反弹超27%可以看到,经过2月底3月初一波大的恐慌之后,恒生科技指数的走势逐渐趋缓,并且时不时就积蓄一波较大的反弹。

恒生互联为什么一直跌(互联网已过至暗时刻)(1)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06/08

那么应该如何看待当下的恒生科技指数?这波反弹又会是恒生科技传说中的逆境转折点吗?接下来还能继续投恒生科技指数吗?

政策和机构双合力,互联网至暗时刻已经过去

我们都知道恒生科技指数的权重是由互联网大厂占据的,两者的走势高度相关,可谓唇齿相依,而互联网大厂过去一年的剧烈下跌,主要是由行业见顶以及监管趋严导致的。

但现在来看,这两个因素都在发生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来自监管的态度:

不难发现,这一系列的高层表态,从“加强”和“强化”,到“设置红绿灯”,再到现在“支持”“促进”“推动”“完成”“实施”,互联网平台传递的信号越来越积极。

而对于这样的政策上转暖态度转变为投资机遇的行情,感知最早的是一些嗅觉灵敏的机构大行:

例如今年一季度,桥水就开始增持阿里巴巴321.22万股,增持幅度达75%,期末持股市值达8.14亿美元,位列第六大重仓股,拼多多获增持227.75万股,百度获增持37.66万股。

摩根大通,也集体上调了中国互联网科技股的评级、目标价,大幅增持京东,增长幅度高达12.54倍,对腾讯和美团也分别增持了3.38%、2.21%的仓位。

富达国际旗下中国消费动力基金,增持美团20.27%持股股份,增持后持仓市值达1.8亿美元,增持京东10.22%持股股份,增持后持仓市值达1.39亿美元;

高瓴对中概股为主的12只股票进行了增持、新进买入等加仓操作,包括超翻倍增持唯品会、大幅抄底京东、新进买入滴滴、满帮、富途、大全新能源等多个中概股。

还有高毅,继续对拼多多、中通快递、贝壳分别增持36万股、4万股、81万股,等等等等。

如果说只是一家之言,或许不能进行一致性判断,但现在这么多家著名投资机构在同一时间大举买入,很明显就是看到了监管态度的转变,明白政策底已经确立。

事实上,很多抄底的外资大资金基本都是看政策吃饭,而且中国的行情是政策行情,这个暂时不能改变。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比如教育板块,跌得比互联网更惨,但你看华尔街有抄底吗?

不过,其实如果细究来看,这波互联网科技反弹行情除了政策是个主要吸引资金抄底的诱因外,还有两个比较重要的驱动力--业绩 预期。

像上个月阿里和百度等互联网大厂的年报行情就高于市场预期,在去年生存环境如此困难的情况下都能取得不错的业绩,那么在政策开始回归正常轨道的今年,对这些互联网大厂的业绩预期,大概率是要更好。

还有就是复工复产在全国全力推动,平台经济对这个是直接的晴雨表,所以复工复产的预期也是利好平台经济的数据,相信后面的财报能够很好的体现出来,特别是三季度的财报,618电商节预期会将中概互联推上一个反弹新高度。

所以综上个人认为,至少目前来看,对于互联网科技这块,我们已经没有理由不乐观了~

港股互联网科技的“代名词”:恒生科技指数

在港股市场,如果你要问我哪个拥有“互联网属性”的指数关注度更高、热度更大,我相信很多人的答案都跟我一样,那就是恒生科技指数!

虽然名字看起来跟互联网没直接关系,但是这确是实打实的“互联网含量”极高的指数,也是投资港股的小伙伴避不开的一个指数。

首先,恒生科技指数(HSTECH.HI)是恒生指数公司于2020年7月27日发布的一个指数,目标就是反映香港上市的科技或创新领域龙头公司的表现。

其次,从恒生一级行业分布来看,该指数的行业分布主要有5个,分别是资讯科技、非必需性消费、工业、金融以及医疗保健,其中资讯科技也就是互联网科技是占比最高的,超过了78%,整体科技创新属性的纯度非常高。

恒生互联为什么一直跌(互联网已过至暗时刻)(2)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06/09<?XML:NAMESPACE PREFIX = "O" />

另外从成分股质量来看,该指数的前十大成份股合计占比达到了71.61%,超过了70%,持股集中度很高。而且该指数前五大权重全是互联网大厂龙头,例如美团、阿里、快手、腾讯、京东等,这5大龙头的占比就近50%,反应了科技行业“强者恒强”的特色。

恒生互联为什么一直跌(互联网已过至暗时刻)(3)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06/09

其实很多人粗略来看这个权重分布,可以发现恒生科技指数和中概互联指数在成分股特别是重仓股上的重合度非常高。如果叠加未来在美股上市的中概逐渐回归港股市场,恒生科技指数与中概互联指数在成分股上的重合度和相似度只会更高。不过由于恒生科技指数只投资港股市场,所以相对中概来说“时差”问题上有一定的优势。

像有些中概互联的产品当天显示的净值都是前一交易日的净值,这样就会给大家在想要“逢低买入”或者“逢高卖出”的时候制造一定的困难。

但恒生科技指数因为投资的港股市场和A股市场基本没有“时差”问题,当天的净值就是当天的,可以根据成分股当天的涨跌情况来做一些实时的买卖决定。

投资港股科技好选择--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恒生科技ETF

其实目前市场上跟踪恒生科技指数的指数基金已经有不少了,但是我观察发现,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恒生科技ETF(QDII)(513130)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主要是这只基金很有特点,它是首只上交所沪港互挂、跟踪恒生科技指数的ETF。所谓的“互挂”就是沪港两地各有一只ETF产品依托ETF互联互通机制分别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其中:

上交所上市的就是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恒生科技ETF(QDII)(513130),它成功将香港的南方东英恒生科技指数ETF(3033 HK)挂回了内地市场,香港的这只ETF也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恒生科技指数ETF。

华泰柏瑞与南方东英分别在两地ETF市场占据领先地位,香港的ETF满足了国际投资者涉足大中华科技股的需求,上海的互挂ETF则为中国内地投资者接触港股ETF提供了便捷途径。

作为国内首批ETF管理人,华泰柏瑞基金近年来在ETF领域可以说全面布局、多点开花,目前管理着多只ETF头部产品,包括首只且规模居首的沪深300ETF、红利ETF、光伏ETF和港股通50ETF的“F4”,以及首批科创板ETF、首批跨沪港深ETF、首批游戏动漫ETF、首只稀土ETF和首批挂钩恒生科技指数的ETF。正是凭借这只ETF,华泰柏瑞也成为首家在上交所推出沪港互挂ETF的基金公司。

此前有人问我:恒生科技指数已经涨了这么多,现在买是不是追高?

如果说涨了的时候犹豫不敢进场,那么今天当恒生科技指数有一个比较大程度的回调的时候,这对于大家来说是不是一个好的低位进场的机会呢?

所以,对于今年港股市场抱有期待但是怕追高犹豫不敢进场的投资者,当面对恒生科技指数回调的时候,是可以借道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恒生科技ETF(QDII)(513130)进行低位布局的,有句话说得好:低位不配,高位流泪~

本文源自ETF之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