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成交数据城市(勾勒经开区消费之变)(1)

  11月11日,零点刚过去14秒,天猫的成交额就突破了10亿元。11年过去,“双11”已经成为每年一度的现象级消费狂欢。线上线下互联、服务体验升级、产品质量提升、文化消费渐增……无论是平台、店家还是消费者,正在随着时代而悄然改变。而这背后,不仅能解读出供给端和消费端的模式迭代,也能发现经开区从“区”转向“城”的脚步变换。

线上平台:发力服务

  11月11日14时37分,区内企业京东“11·11京东全球好物节”累计下单金额突破1794亿元。同样位于经开区的网上购酒平台酒仙网,“双11”活动开场仅19秒销售就突破万单,开场1分28秒白酒销售超10万瓶,接连创下新高的数据背后显示出强劲的消费拉动势能。

  服务发力

  在京东等零售巨头的推动下,“6·18”、“双11”已经成为全民的消费狂欢节,每一年的数据都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消费潜能不断挖掘,上下游的行业生态不断改写。而对消费者来说,它已经成了节日般的盛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渴望在节日期间买到质优价廉的商品。

  11月11日零时刚过,家住山东青岛的段金兰在京东App上下单了一台洗衣机,20分钟后快递小哥拨通了她的电话。零时28分,一台崭新的洗衣机就出现在了段金兰的面前。“这是消费升级的一个缩影,从供给侧的角度看,它同样需要电商平台、品牌商和渠道,包括线下的物流同步升级,提供消费体验更好的商品和服务供给。”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米雪艳表示。

  这同时也是京东物流“城市群半日达”和“千县万镇24小时达”时效提升计划的缩影。截至目前,包括京津冀、长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等全国十余个城市群,京东物流“半日达”服务已成标配,“24小时达”城市平均覆盖率已近95%。

  新兴助力

  今年“双11”,针对下沉市场的消费特点,京东通过主站下沉和京喜“双轮驱动”为下沉市场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京东有关负责人表示,升级后的大秒杀是京东站内攻占下沉市场的一个“尖刀”业务。为了切实服务好下沉市场用户,京东形成了全新的秒杀营销平台。

  举例来说,在京喜上一件10元的商品,该商品显示返现2元。消费者之前已通过做任务、帮好友助力等玩法获得了6元红包,下单红包直接抵扣,实际上消费者只需支付4元即可购买该商品。完成订单后,消费者通过做任务或分享好友,还能继续获得返现2元,用于下一次购买。

  数据显示,10月31日京喜接入微信一级入口,京喜平台一小时所售商品件数峰值达到1600万件,下单量环比切换前一周日均增长365%,新增用户数环比日均增长217%。10月18日-11月10日期间,京喜平台下单量环比9月日均增长274%,工厂直供下单量环比9月日均增长394%。“双11”期间,京东全站新用户中来自京喜的超过四成。

  产品给力

  近年来,京东通过其庞大的大数据,根据目标用户人群划分,从用户意愿、用户痛点、用户评价等多维度深入了解用户需求,筛选核心诉求。例如,京东通过大数据发现拥有轻薄边框的游戏本更受消费者喜欢,基于C2M反向定制模式为市场打造出了“暗影精灵”系列产品。“暗影精灵”系列也因此成为惠普进入游戏本领域的“神兵利器”。

  11月6日,在北京市政府主办的“共享北京开放新机遇”北京主题活动中,京东集团还与中国惠普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资源优势互补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合作,协力进军百亿级人民币战略合作目标,实现互利共赢。

  会上,双方负责人表示,京东将继续通过大数据帮助惠普为中国消费者定制产品,加大对惠普个人终端、企业用户及行业解决方案的采购;惠普也将继续与京东进行基于C2M反向定制等产品合作,以及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方面的深度技术合作,以满足产品线生产需求以及京东平台消费者对高品质终端产品的追求。

  记者了解到,今年“双11”京东发布了打造超级购物盛宴、供应链整合创新、惠及下沉新兴市场的三大战略,以及包括全民互动、海囤全球、PLUS会员、新品等在内的九大领域重点布局。在此布局下,京东方面称,活动期间预计将售出12亿件低价品质商品、2亿件C2M反向定制产品,并触达超5亿下沉新兴市场用户。

线下门店:体验升级

  自2009年11月11日天猫网络促销活动一战成名之后,一夜间,11月11日成为了电商平台集体狂欢的节日。从一开始的观望,到后来的追随,再到如今的主动出击,作为线下门店也正在持续发力,在秀实力的同时,也勾勒出线下门店的经营理念与模式之变。

  优惠升级

  近些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我国人均GDP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稳步提升,消费者对线上线下消费一体化需求程度加深,市场消费逐渐升级,线下零售门店逐渐回温,开始打造自有IP,为消费者提供超值场景体验。

  网购还是去门店逛?要便宜还是要便利?这个看起来二元对立的问题,在消费升级的现在,已经逐渐从对立走向平衡,消费者对“逛”式体验的需求,对休闲与社交的需求,都可以在线下配套日渐充盈的商超中得到满足。

  现在的传统零售业,越来越多呈现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趋势,在各大电商平台短信疯狂轰炸消费者的时候,线下商超也不示弱,用各种主题活动、优惠打折、满减、满送招揽着消费者,电影票11元秒杀,潮玩店全场满减、满送,饰品店全场低至半价……

  体验升级

  位于经开区的大族广场、创意生活广场也都加入了促销队伍,品牌满减、“双11”当天购物多倍积分、跨品牌搭配满减等,为消费者提供“双11”狂欢一站式购物体验。

  “我们店‘双11’期间,购买非黄金产品满1000返100元,可以用来购买第二件非黄金饰品。”、“我们店内任意消费,即可低价优惠换购指定产品,会员还会有更大的产品优惠力度。”、“我们店‘双11’当天新品开始发售。”、“我们店全线产品立减300、600元不等”、“我们店预付定金1万元享受8.5折,满额6万送iPhone 11”、“我们前十一名新生报名或老生续费立减1100元学费”……来自大族广场众多品牌,有饰品、日用百货、智能产品、保健美容、空间创意定制、舞蹈课程等多领域品牌争相开启惊喜模式。

  “‘双11’当然是带着宝宝来她最爱的大族广场了,可以逛逛她爱的玩具店,也可以逛逛商场,趁着‘双11’优惠给小宝爸爸买一双他爱的鞋子,有了娃之后,更多的是陪伴她做她爱的事情,去她想去的地方,大族的中信书局是她的最爱,可以看看她自己喜欢的书,安静地坐下来,享受一段美妙和惬意的亲子共读时光,岁月静好,大族的存在给我们全家带来了不同的消费感受。”被问到“双11”准备如何选择购物的时候,一位宝妈柔情地说道。

  “一年一度‘双11’,真的太带节奏了,我已经早早去大族某品牌问好优惠价格了,准备给家里添置一台吸尘器,了解过了,线上线下的活动是一致的,其实买来买去,还是觉得线下的体验感更好,尤其是服饰,今年会提前做好攻略,打算挨个儿去逛。”消费者王女士表示。

  服务升级

  随着消费升级的趋势不断深化,人们对于购物体验的要求也更加多元化、精细化,期望在购物的全流程中都能够得到保驾护航,场景思维便能更好地分析和把握消费者的需求,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跃迁。

  如亦庄创意生活广场内的某时尚休闲生活品牌店,为有效推动销售,店内商品按照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不同场景分出装扮、日常、旅行、放松、礼物以及推广六个区域,打造商品群,同一场景内为顾客提供多维度选择,有效推动销售。

  作为现如今消费主力军的“80后”消费者任女士正准备“双11”买一部新款苹果手机,对于日常用品基本靠从网上囤货的她来说,数码产品她还是更愿意在实体店购买,“因为在线下门店买,可以直接对产品进行体验试用,而且提货还快,主要是购买后的后续服务也更方便”。

  某品牌电脑数码类线下门店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线下门店秉承着以客户为先的经营理念,目标是服务消费者,我们的优势就是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为精准和细致的产品讲解及快捷的售后服务,可以为他们打造专业的数码一站式服务综合体验,这也是他们还是倾向于在线下门店购买数码产品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新趋势:文化消费渐露头角

  今年是第十一个“双11”,十年时间,这个跟“光棍节”有着关联的节日,已从单身群体的狂欢变成一场全民购物盛事。而当线上抢购一如往年火爆的同时,文化消费也在这场购物狂欢中崭露头角,成为不少消费者青睐的对象。在刚刚过去的周末,记者走访区内的大型商场观察发现,书店、影院等文娱场所,同商场内正在打折促销的超市、服装店一样汇集了大量客流。

  书店热

  11月10日上午11时左右,位于北京华联力宝购物中心二层,开门营业刚一个小时的西西弗书店内已经聚集了很多看书、挑选书籍的消费者,店里阅读区和矢量咖啡厅内更是早已座无虚席。

  胡女士是这家书店的常客,当天,徘徊在咖啡厅外边看书边等位的她告诉记者,相较于以往周末,这两天到书店看书的人更多些。问及原因,她指了指分布在店内的几个广告牌。

  原来,为配合今年的“双11”,西西弗书店推出了多项充值赠券、赠书店周边文创礼品优惠;店里的专享阅读区矢量咖啡厅推出了多项活动,扫码即可领取自制饮品优惠抵用券,还可用积分兑换饮品。“书店氛围好,赶上‘双11’还有优惠享,来的人自然就会多些吧。”

  同样的火爆人气也出现在大族广场的中信书店内,不仅饮品消费阅读区坐满了读者,很多家长也选择在周末带着孩子到店里的儿童阅读区享受难得的亲子阅读时光。

  而高人气的不只是店内,还有中信书店在商场一层设置的销售专区,低至5折的多种儿童精品图书优惠活动吸引了众多读者前往挑选。张玲就是其中的一位,当天她一次性买了5本书:“孩子打小就爱看书,难得碰上半价优惠,索性就一次多买几本。”

  观影热

  实体书店人气不减,在“双11”到来之际脱离网上提前囤货,到电影院看场电影也成为了不少年轻消费者的选择。

  11月9日、10日,记者分别来到区内的唐阁影城、大料国际影城、中传国际影城、CGV影城发现,即使是中午用餐的时间段,各影城等候厅内均有多位观影者到服务台购票,各影院等待区也有很多三五成群的候影观众,或坐在按摩椅上消磨时间,或到旁边的娃娃机前跟朋友投币抓取心仪的玩偶。

  对于“双11”期间,消费者从物质消费向文化消费的转变趋势,唐阁影城在11月10日的观影数据或许可以佐证。据店长马丽娜介绍,考虑到今年“双11”是周一,影城将优惠活动提前到前一天的下午,开展“双十一砸金蛋”赢取电影周边礼品活动,这也是该影城首次在“双11”举办此类活动。

  当日,共吸引100多位观影者参与“砸蛋赢礼品”,而在当日下午的14时至18时之间,影院的人数也是最多的,各影厅上座率达到了95%,比平常周末的同时间段高出近1倍。

  在她看来,尽管这种转变趋势初露端倪且受很多因素影响,但在11月电影作品上映淡季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或许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部分消费者在“双11”文化过节的趋势。

  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天宇 刘娜 于晓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