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体制内小伙伴关注,关注私信领取:《办公室潜规则》《机关行为36忌》《机关的逻辑——上下级关系的相处之道》三本电子书。还有神秘豪礼!

职场中的忌讳你中了几个(常见的五种职场误区)(1)

刚进入职场,由于从学生到职场人身份的巨大转变,往往会经历一段迷茫期,因为感觉十几年学生生涯学的那一套突然不管用了。

有时候很想努力却找不到方向,陌生的环境、复杂的同事关系、奇怪的职场氛围总让人措手不及。

有些人因为原生家庭原因,发现父母亲教给我们的那一套根本不适合当前的职场,有些人将原本学生时代养成的思维和习惯带入职场,结果处处碰壁。

下面赵主任给大家罗列常见的几种职场的误区,看你占了几条。

#01

认为努力工作就一定有回报

我们学过太多正确的大道理了,什么业精于勤荒于嬉,天才是99%的汗水 1%的努力,勤奋就是成功之母等等这类话。

这些话有错吗,当然没错!

但是现实中真的都适用吗?

大学时代,我们努力学习,天天泡在图书馆里,期末的时候就能有一个好成绩,成绩的好坏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努力程度,期末挂科了,也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平时没有好好复习,所以也怨不得谁,只能怨自己不努力。

可是到了社会上呢,却一切都不一样了。

你会发现社会上很多勤奋的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你发现勤奋的商贩天不亮就起床劳作,赚的钱只够勉强糊口。

创业者废寝忘食,没日没夜的工作,应酬喝酒喝的胃出血,结果生意失败血本无归,还欠了一屁股债。

职场上的打工人,享受着996/007的“福报”,每天加班加点用心做好每一件领导交办的工作,却发现活是越干越多,晋升提拔和年底奖励却给了那些平日里不怎么干活的同事。

渐渐地你发现,明明自己志向高远,在领导同事眼中你成了好高骛远,你以为你是一匹马不停蹄向前奔跑的良驹,结果却成为了低头拼命拉磨原地打转的毛驴。

所以,你还敢听信那一套在职场上只要脚踏实地就一定能成功这一类话吗?

工作要努力,成事者,靠投机取巧是很难有长远发展,每一个成功的人都很努力,但是努力的人却不一定能成功。

工作没有目标、没有平台、没有技巧,只知道蛮干,你和那头拉磨的驴有什么分别呢?

#02

用力过猛的在领导面前表现

“用力过猛”是职场新人非常常见的一个误区。

有些同学认为良好的开局是成功的一半,错误的理解了职场开局定终身这句话,一到单位就想着要“抢跑”,毫无余力的拼命表现自己的能力,恨不得120%的展示自己。

这样做的坏处就是,错误的给领导一个印象,无形之中抬高了你在领导心目中的预期。

就像高一新生入学,每一个同学在老师心目中都有一个预期,同学A在老师心目中的预期是能考90分,所以,A考了90分很正常,这是理所当然的。同学B原本在老师心目中的预期是60分,结果B第一次考了70分,第二次考了80分,第三次考了90分,两人同样都是考了90分,B同学的90分的价值就远远超过了A同学,因为B每次的考试成绩都给老师带来的都是意外和惊喜。

在职场上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一进入职场就拼命的表现自己能力,啥事你都会,什么工作都能干的很出色,那么无形之中,你在领导心目中的期望值很高,做的好是应该,一旦差那么一点,那么在领导心目中你的印象就大打折扣。

职场正确的状态应该是像一支潜力股,低开高走,最好是中开高走,每一步给领导带来的都是惊喜,领导会觉得你很有悟性,进步很快。

#03

受害者心态

看过太多的宫斗剧、官场剧,结果入戏太深,觉得职场中处处是陷阱,到处是小人。

领导稍微安排的活多了点,就会认为领导压榨新人;同事让你帮忙配合完成一项工作,就认为同事什么活都推给你,当你是软柿子。

领导的有时候一句无心的话,自己回去琢磨老半天,认为完蛋了,领导对自己有看法了。往后领导对自己的每一言每一语都在反复印证,领导真的对自己有看法这个命题。

赵主任告诉你一个现实,其实领导很忙,领导有时候语气生硬可能纯粹是因为他今天刚和老婆吵完架,领导有很多事情要考虑,也不会一天到晚盯着一个新人,全单位上下几十号人,你在领导眼中只是几十分之一。

职场新人啥也不会,叫你跑腿,多分配点活让你熟悉锻炼也是正常的,“能力是干出来的”这句话也不全是忽悠。

#04

凡事讲究对错

这或许也是学生时代养成的习惯。

学生答题,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没有第三个选项。所以有些人会把这种潜意识里是非对错观念带入职场。

工作不懂得变通,非原则性问题咬住不放,甚至会和领导同事争的面红耳赤。

职场上并不是考场上,除了原则性问题,大多数工作是没有明确的标准来判断是非对错的,很多时候是唯结果导向,唯领导导向。

像我们作为笔杆子就深有感受。

每一次换领导的时候,我就特别头疼,因为每一个领导他对文字的要求都不一样。

有些领导喜欢逻辑性强一点,喜欢提纲式的发言;有些领导喜欢引经据典,显得儒雅;有一些领导喜欢以数据说话,少一些空话套话。那我在办公室里工作该怎么办?难道我要和一把手领导争论一番哪一种写法好吗?

写发言稿,不是搞文学创作,我只能去适应领导的口味,领导认为怎么好,我以后就怎么写,调到其他单位,换了一个领导,我又得重新适应。

所以,很多工作本身没有评判对错的标准,如果一定要有,那么就是领导的要求是唯一标准。

#05

不想进步就可以躺平

我经常会收到这样的提问:赵主任,我对晋升提拔没有想法,只想在单位躺平,可是领导却总是不断的把活交给我,我该怎么办。

你认为躺平是最低要求,在别人眼里躺平是最高的追求。

《在单位不想进步,就可以“躺平”了吗?》一文中我讲到了单位里哪些人可以躺平:

大多能够躺平的是那些退居二线的领导,是那些有关系有背景的人。

一个毫无背景资历的新人,单位招你进来,你的价值就是工作,结果你来一句我什么都不想要,我只想躺平,你觉得领导会有什么感受?

有人说,我无欲无求,只想躺平,这句话本身就是一句病句。

你想要躺平,想要舒服,不就是你的欲望吗?真正无欲无求的人,是那些领导让你干嘛你就干嘛,无所谓好处,一点想法没有人那才是无欲无求。

在单位里躺平,是要资本的。

因为躺平是一种福利,是一种照顾。

如果可以选择,90%以上的人都不愿意当什么领导,都会选择躺平。

职场的残酷现实就是,作为年轻人就是来干活的,作为年轻人到哪里都是要干活的,想躺平,没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