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国云“双福”设计的文化解读

张浩文

大家下午好!刚才我被雨挡在外面,研究这个“福”,“福”要泽被万家,“泽”就是水,就是雨,今天的天气很给力。这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字,我们为一个字开研讨会也非常有创意,这是从来都没有过的活动。梅国云“笔外意象”系列,我阅读了好久,曾经也写过文章,非常敬佩老梅的创造力。原先的文章写得比较长,今天我单独谈一个字,我想我从这几个方面说一说。

人情关和权势关(福双至祸不行)(1)

第三,这是一个视觉艺术的时代,图像比文字更有传播力。不过读图时代大部分的图像都是速朽的,这是浅阅读难以更改的宿命。要使你的图像有生命力,必须赋予它内涵。双福是一个平面设计,很像一个飞翔的蝴蝶,动感很强。中国有一句话叫做喜从天降,这是“福”从天降。在汉字中追根溯源,“福”是象形字,它是祈求、祭祀的再现,也就是说,“福”不是人间自有的,是人从神灵那里祈求得到的,所以福从天降,双福设计体现了中国人敬天畏命的哲学观念,这是它更深刻的含义。

第四,梅国云的笔外意象到底应该归于何种艺术范畴,书法还是绘画?我觉得不必勉强,这是一个跨界的交叉艺术,怎么命名看未来吧,只要有创新,叫什么不大要紧。梅国云的创新对我的启发是,他把汉字带到了书画同源的初始。西方语言是语音为先,罗格斯中心主义认为,语音更能表达在场,拼音文字更具有哲学意味。后现代理论大师德立达颠覆了这个说法,他认为东方语言,包括中国以书写为中心的语言更有哲学性。顺着他的说法,我觉得笔外意象系列比起书法和绘画的优势,在于它充分发掘了汉字的哲学意味。如果梅国云要把这种新型的艺术坚持下去,我的建议是继续延伸它的哲理性,把形象的外形与深刻的内涵充分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