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地亚把风景、战争、重生全然付诸人的直觉,用人文历史、慈善情怀、传统文化和创新精神,组合成一种可触摸的暖流,润泽人间。

克罗地亚旅游攻略必备清单(带你走进克罗地亚)(1)

克罗地亚,为什么一提这个国家,我们都会产生莫名的兴奋?

克罗地亚独立时间很短,与天堂的千古美名差距太大。然而,它将风景、战争、重生全然付诸人的直觉,这是原因。它又将人的直觉,提炼衍伸到天堂可赞、战争可感、重生可叹的层次,足以引起我对它追寻的渴望,用脚步和眼睛追问一些有关克罗地亚的问题。

例如:是一种什么力量,促使历经战火摧残的国家,经济迅速恢复并获得世人关注?

克罗地亚人,善于创造传奇,曾勇夺第十八届足球世界杯亚军,凸显出极具韧性的民族性,在世人心目中也就成了克罗地亚的性格。他们靠精神深处的韧劲,用人文历史、慈善情怀、传统文化和创新精神,组合成一种可触可摸的暖流,润泽人间,重获世人的关注,昂首挺胸,站在世界舞台中央,让追寻变得魅力十足,这一切,确实是克罗地亚使我们兴奋的原因。但是,原因之上应该还有原因,最特殊的原因,来自英国诗人拜伦的感言:“亚得里亚海上一颗最耀眼珍珠。”

起点的斟酌

到了克罗地亚,很让我兴奋,需要确定追寻的起点,首都萨格勒布应该去,扎达尔最出名的是日落,永不打烊,不能不去,罗维尼的圣尤菲米娅教堂和海景,也不能不去,杜布罗夫尼克古城更不能不去,因追寻时间限制,只能让我选取其一。权衡之下,我更偏重于杜布罗夫尼克,因为萧伯纳说:“如果你想看到天堂到底是什么样子,那么去杜布罗夫尼克吧!”天堂让我遐想,只是可惜罗维尼了。

为什么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把内心感叹,放心地交付给杜布罗夫尼克?此间奥妙亲临自可意会。这古城别看它天地不大,但天地自有天地的大手笔,起笔碧海蓝天、红瓦白墙,落笔金碧辉煌、诗情画意。再荡开一笔,萧伯纳这样安排天堂,或许有些麻烦,最少让瑞士莱蒙湖畔的希隆城堡发懵,这城堡之所闻名,来自英国诗人拜伦的《希隆的囚徒》作品。而克罗地亚,仗着萧伯纳吟咏的后世效果,又融进游客们纷至沓来的脚步,一举成为天堂并扬名世界,好在瑞士历来矜持寡言,从不在意,萧伯纳也没解释,但为我追寻的脚步确定了高度。

杜布罗夫尼克,6万人的小城,一年却引来400万游客,观光收入占了全国观光营收65%。是什么原因,让它的魅力如此惊人?

杜布罗夫尼克古城,去前就知道,那儿有碧海蓝天红瓦白墙,那儿有建于7世纪抵抗拿破仑军队的城堡,更是萧伯纳内心中的天堂。坐船去最好,满眼水色,蓝天、远山、白云全都溶成瓦蓝色,一座灰白石壁的城堡,矗立于海岬上,满身洁净,在海边悠闲,这是杜布罗夫尼克古堡,斜阳照得它金光约灼。因它,回头看斜阳,发现依山而建的古城更美。漫步古城,仿佛时间倒流,古今景致交错,却有协调融合,中世纪的街道和街灯、风格迥异的红瓦小房、悠闲伴着阳光、夜色、晨曦、暮霭和钟声,这是一种诗情苍老的远年展示,厚重而恬淡。恬淡总是让人动心,诸多热门电影,都喜欢到这个国家取景拍摄,像是《权利的游戏》、好莱坞大片《星际大战》,都选择在这儿取景。

1358年,斯拉夫人在这里成立了拉古萨共和国,开启长达450年的历史,展开了繁荣和平的新里程,更成为中古欧洲的贸易中心。16世纪全盛时期,古城拥有500多艘商船,在巴尔干半岛海域往来,与威尼斯分庭抗礼,没想到斯拉夫人的世界,也曾收纵开阖,实在无可限量,自然也被海上列强觊觎。但古城自有硬的一手和软的一手。硬的一手是:用几个世纪的时间,不断增高加厚的城墙。炮台则是抗争的觊觎和拿破仑的入侵,而这坚不可摧的城堡,至少维持了500多年的和平;软的一手是:通过施展政治外交手段, 在长达800年的时间,保持相对独立的特殊地位。总之,软硬两手最后都汇集到这座古城,意义却又远远不止于此,它把复杂的政治目的和军事意义转化为幽静闲适的天堂,这不能不说是杜布罗夫尼克的大本事。圣弗拉霍的雕像,是古城的守护神,无处不在,几个世纪以来,默默看守着古城,但再坚固的堡垒、再慈爱的守护神,终究还是敌不过人类心中,熊熊仇恨怒火的攻击,又穿插进上世纪末的内战,直到硝烟散尽。

克罗地亚旅游攻略必备清单(带你走进克罗地亚)(2)

杜布罗夫尼克古城墙

克罗地亚旅游攻略必备清单(带你走进克罗地亚)(3)

俯瞰杜布罗夫尼克老城

沿着数百石阶,蜿蜒山城而上,转进巷弄,又是一个惊喜角落,让文人墨客在此文思泉涌,而大街上的大理石地板,五百年来早已被踏得光滑亮白,游客踏上每一层台阶,都会激发出深远而赞美之言,古城的街巷不宽,建筑各异对峙,身着既老旧,又经典的色彩,念叨着各自的历史,若要论定大致对等源头,真要颇费时间了。古城的静谧,容得游客凭着想象欣赏,欣赏中揣摩,揣摩中感悟,形成既深邃又亲切的心理背景,于是把蓝天、碧海、古城、思念、意境之美相加在一起,构成专属于古城的重叠美学范式,为追寻的脚步展示早已远去的魅力,几百年未曾改变,应该与萧伯纳、拜伦见到的没有太大差别。

杜布罗夫尼克的魅力在于别具厚味,美则美矣,却承担太重,已不成其为自然。而普利特维采湖群,却显得比谁都老练,让其它城市成了背景陪衬,只让自然的力量成为主题且把握局面。它先将细白绢丝,悬挂在陡峭的岩壁上,成了白如雪花的瀑布,让人梦眩神迷。它也最会摆弄色彩,把阳光透树枝丫,撒落蓝透湖心的水面,变化万千,从蔚蓝到鲜绿,从深蓝到浅灰,美得让人屏气凝神,不敢直视,又惊呼连连。连跌落下的瀑布,也摆出一副主人气派,无所顾忌,只知一路奔泻,拓出一个深深的峡谷,顺手凿出相连的16个湖泊。稍稍走近,能闻到一股水的生命气息。湖水静谧,让湖岸山峰恭敬排列,森林环绕,只任它在流淌挥洒,其他成了拜谒者,主次明确。300多年前,这儿属于奥斯曼帝国领地、战争的天然边界,但它保持住了自我,保持住了自己生命的原始状态,不仅使城市将游客让给它,还低眉顺眼地从各个角度贴近它,这湖让游客再纷乱的思绪,都能瞬间沉淀。

克罗地亚旅游攻略必备清单(带你走进克罗地亚)(4)

普利特维采湖瀑布群

战火后重生

克罗地亚,有自己的风景,有自己的命运。建国伊始,却遭厄运,虽蒙战火荼毒,但灾难也会养育出极具韧性的民族性,何况还有辉煌的精神文化遗产。克罗地亚人,他们越挫越勇,要迎头赶上欧洲先进的脚步,不论是圣诞城市行销,或是推销天然的16湖美景,还是请来国际影视团队,包装杜布罗夫尼克古城,吸引全世界,都让游客感受到,他们努力从战火中重生的决心。

克罗地亚如此积极站在国际舞台上,向全世界发声,最主要是原因跟克罗地亚的近代史有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六个国家并肩联名,成立南斯拉夫联邦国家,但因种族和宗教的对立,终于四分五裂,纷纷各自独立,彼此成为仇敌,克罗地亚跟国内的塞尔维亚族历经八年内战,才重现和平。战后人口萎缩,经济成长停滞,靠着旅游观光收入,国力才慢慢恢复,他们用深厚的文化以及天然美景,重新站回世界舞台。战后,有一群人选择用爱,抹去战争的灰烬,在萨格勒布志愿者瓦伦蒂尔中心,负责人Jela介绍说:“这里的每个家庭成员,都将自制的东西献出来做义卖,善款捐给慈善团体,学校孩子们也自发性的作画筹钱,部分善款捐给儿童医院。”一间小小的办公室和3万名志愿工作者,撑起萨格勒布市大部分志愿服务,他们提供物质帮助中东以及北非的难民,服务范围从孤儿、独居老人到环境保护,甚至还出版书籍,指导小朋友如何付出爱心,关怀弱势。克罗地亚用自己力量,恢复战争创伤,尽管还有大大小小的挑战,但这颗亚得里亚海上的珍珠,不但要用千百岛屿串起迷人风情,重新夺回世人目光,更要在经济上全面转型,让这个从中世纪就存在的国度,再度璀璨。

高雅的气势

萨格勒布,气势高雅,并且充满活力,魅力在于传统文化与创新精神并行,共臻极致。快速驶过的蓝色电车,仿佛向世人宣示克罗地亚正用自己的力量,撇开内战阴霾,昂首向前。蓝色电车是克罗地亚的骄傲,整套系统全靠国内技术研发而成,车身选用萨格勒布城市代表色——蓝色,它象征自由。这座城市经历过大灾大难,却虔诚挽留历史,护惜遗迹,古典的城市格局,不逊于未经历战火的其他城市,真是欧洲文明的骄傲。

说它气势高雅,何以见得?

让我们从它连续三年,拿下欧洲第一的圣诞城市行销开始追寻。2012年,萨格勒布开始举办圣诞市集,已经多年,且每年都较前一年更盛大,吸引着全世界的游客,参加热情高雅的文化聚会,被欧州知名旅游网站(European Best Destinations)评选为欧洲第一。2017年12月,在131个国家、近20万网友的投票下,这个城市甚至以超过3.8万票,打败了法国的科尔马、奥地利的维也纳等知名大城,单单一个月,就吸引超过20多万名的游客,来此过夜欢庆圣诞。就凭这城市及其市民和游客的融合,把城市的主题点化为高雅,便是充足的证据和理由,这就是萨格勒布的老练和厉害。

克罗地亚旅游攻略必备清单(带你走进克罗地亚)(5)

萨格勒布圣诞市集

克萨格勒布魅力何在?

克罗地亚人天生有韧劲,使之在战争野蛮背后,保存沉静而强大的高雅,他们友善亲切,却又高调的对外宣誓主权,两百多年前,他们选用克罗地亚语,作为官方语言,现在用藏身于老旧建筑背后的爱心,用积极寻求与世界对话的心态,抖出百般花样,使尽各种心智,用热情吸引全球游客的心,得以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独占鳌头。

萨格勒布是很多学间的源头,静候追寻,源头深藏于路,走着走着,突然转弯,便撞见圣·马克教堂的大门,斑驳陆离的石门,原是萨格勒布古城的出入口。石门框的横竖之间,有深凹的门臼,地上石板深拓战车辙印,当门一站,眼前立即出现战云密布,再现蒙古人和土耳其人的入侵,车马喧腾。再一眨眼,1731年发生那场毁灭性大火,但这扇石门内的圣母玛利亚画像,却丝毫无损,让人相信圣母可以保护这座城市,于是,打造这座精致、华丽的巴洛克式壁龛加以保护。1880年的大地震,让圣母升天大教堂外的时钟,停留在地震发生时的七点零三分,见证着那苦难的一刻和它的自信,当战争的铁蹄和古老石门早已成为遗迹,时钟依然自信着。

斑驳陆离石门,透露着自己吓人的辈分,后代的新建筑当然不少,却都恭恭敬敬地退过一边,努力在体态上与前辈保持一致。旁人一眼就可看出它们筋骨强健,但它们却把全部尊荣让给了年岁,给人不敢小觑的传代强势。石门对面是洛特尔萨克塔,也是该城的守护塔,每天正午,都会发射加农炮报时。传说15世纪,当土耳其大军,兵临称下之际,克罗地亚人为了守护家园,用塔顶的加农炮,对住敌军开炮,这发炮弹射程精准,准确命中一只准备奉献给土耳其苏丹,当做午餐的烤鸡。地点就在萨瓦河对面。瞬间这只烤鸡灰飞烟灭,看到克罗地亚人射击精准,吓坏土耳其大军,决定军队继续前进,放弃进攻萨格勒布。

时间也是萨格勒布的资本,每到12月,都会迎来大批的世界游客,不论游客搭乘马车,或是用双脚,幻想自己是中世纪的贵族,踏进圣诞市集,绝对能感受到专属于欧洲浪漫氛围。特别是夜晚,舞台歌声悠扬,台下人早就忍不住,跟随旋律舞动起来。寒冷的冬夜,伊斯特里亚半岛的特产加料红酒,更是圣诞节限定饮品,捧在手里暖手,喝到肚里暖身。限量版的烟熏猪肉片,让人品味舌尖上的克罗地亚。这里充满浓浓的圣诞氛围,无论走到哪里,从早到晚都有欢乐,夜幕低垂,亮起的璀璨灯饰,更让人目不暇接,舍不得眨眼。圣诞市集有逛头,一排排白色摊位,贩卖着独特礼物。市集就像一场五彩缤纷的旅程,踏进广场,就像参加一趟浪漫之旅,体验这座城市的旅游风格,让亲身经历更具故事性的美好。

在萨格勒布住了几天,走访了萨格勒布大学的国家图书馆,看过了建于中世纪的圣·马克教堂,也逛了号称萨格勒布“菜篮子”的多拉克菜市场,那里有五颜六色的蔬果,不仅有椪柑,还有糖炒栗子,法码称重的买卖方式独树一格,而糖炒栗子,给我最大的惊喜和欣慰,也让萨格勒布散漫着焦糖栗香中。不过,我还是喜欢萨格勒布的市集。

萨格勒布市集为何深受游客青睐?

因为,这里主客不分、浑然融和。买卖双方界限不过于严肃,这种浑然又互不相识的气氛,让人舒服。摊贩构不成统制,也没兼并和垄断。其次,这里洋溢着艺术气氛,美食又和艺术衔接一起,光鲜夺目,绝招纷呈。主客都具绅士风度,君子作派,自尊自爱,心照不宣,与常见集市喧闹划出界线,让游客每一步都走得放松,走得自在。这些都彰显着克罗地亚人的素质和溶化本领,谋生能力,开阔心境,自控风范,物化为群体人格的圣诞市集,熙熙攘攘。

追寻至此,豁然领悟。萨格勒布应该是克罗地亚的第一象征,至少在形态上。萨格勒布用观光去沟通,用爱心来聚集视线,让世界看到他们如何用文化沟通,将传统文化与创新精神结合,这种柔性的经济发展手法,把与世界的关系调理得十分匀当,用“长袖善舞”比喻并不为过。

现有机会入籍克罗地亚,一步到位成为欧盟公民。办理周期3个月,大企业提名项目,正规有法案。成为克罗地亚公民享受欧盟共国民待遇,自由生活居住在任何欧盟成员国,在2021年之后还有机会获得英国绿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