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张园的一些老影像说开去。
近日觅得一张1911年前后的老照片,只见开阔的草坪上,一幢气势甚为雄伟的高楼矗立,成片的绿荫环绕之间,有一些低台、座椅,人们或站或立,聚而成群。照片标注着“Shanghai”,这是上海的何处风景?问身边的不少同事朋友,很多人说不出的。我收集的上海老明信片中也有相似的场景,所以我是认识它的。它的名号,在今日的上海,也算是很响亮的,那便是——张园。对,就是南京西路之侧,近来要努力打造成上海城市更新典范之一的张园。
然而,或许有人要问,张园项目的亮点不是保留保护成片里弄建筑风貌吗?那里是一整片石库门里弄建筑,何来这大片的草坪?更没见过这幢风格独特的高楼啊!
是的,老照片上的就是张园。如今我们所看到的张园成片里弄建筑在1918年之前是并不存在的,而“张园”之“园”,本来所指的正是这些老照片、老明信片上展现的这处园林,而这,又恰恰是如今很多人已不知晓的了。
今日的张园,在140多年的时光中,从农田而私家园林、而公共园林、而里弄住宅、而等待新生,回过头来看张园曾经的模样,难免有隔世之感。
【张园初名乃“味莼”】
张园的旧址位于今南京西路、茂名路、泰兴路之间。在1843年后,不要说张园这块区域,即便是如今的整个南京西路地区,基本上都是农田,南京西路(以前叫作静安寺路)还是条遛马小径。1870年代,此地遍布小道与河塘,交通不便,因此相比上海其他地区,地价也低廉得多。
1878年,一位以经营园圃为业的英国商人格龙(Grone)在这里营造私宅,占地面积近21亩,因为以园圃为业,自然就有能力把宅院造成了私家花园。后来,格龙的这处私家花园几次转手,到了和记洋行手里。
1882年8月16日,无锡商人张叔和从和记洋行手中购得此园,后来为它起了个很雅致的名字——味莼园。“味莼”者,是有出典的。晋代的文学家张翰是吴郡吴县(今苏州市)人。他性格放纵不拘,时人比之为阮籍,号为“江东步兵”。在齐王司马囧执政时,官至大司马东曹掾。据《晋书·张翰传》记载,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邀名爵乎?”遂命驾而归。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张翰感到人生不能被官场所羁绊,秋风起时,特别怀念家乡的风物,尤其是那些味道鲜美无比的菰菜、莼羹、鲈鱼脍,于是辞官不干,回家乡去快活了。
张叔和1880年到上海,在轮船招商局担任帮办,专管漕米事务。后因招商局亏款问题而被革职。既为吴人、又同姓张,因此张叔和用了张翰“莼鲈之思”的典故,为园子取名“味莼”,寄托退隐不官的意思。可能是因为“味莼”二字过于风雅,人们一般还是称之为“张家花园”,简称“张园”,在老明信片上印制的是“Chan-so-ho Garden”,也就是张叔和花园的意思。张叔和是个善于吸收西方外来文化的人,他改变了江南园林小巧、重悦目而不开阔的特点,仿照西洋园林风格,以洋楼、草坪、鲜花、绿树、池水为造园要素,同时又陆陆续续向周边农户购得农田40亩,增辟为园林,全园面积最大时达到61亩,被称为当时上海私家园林之冠。
【孙中山曾在此演讲】
清末民初之际,张园是颇负盛名的,时人将它与愚园、徐园并称为“上海三大名园”。曾有人咏唱张园:“海天胜景让张园,宝马香车日集门。客到品花还斗酒,戏楼箫鼓又声喧。”在关于张园的文字记录中,它是美丽的、喧闹的、让人忍不住要去看看西洋镜的。
张园从1885年起对外开放,既像公园,又像游乐场。张叔和在张园里建起一幢高大的楼房,也就是在老照片上看到的这幢建筑。高楼由有恒洋行的英国工程师设计,1892年9月动工、1893年10月竣工。该楼取英文名“Arcadia Hall”,Arcadia的意思是世外桃源,中文名则取其谐音叫作“安垲第”。安垲第分上下两层,共可容纳千人。同时它又是当时上海最高的建筑,因此也是当年很多人的梦想打卡地,到安垲第登高东望,可以将整个租界景色尽收眼底。
张园的娱乐项目品种丰富。其中有“海天胜处”剧场一座,由女子京剧班演出,又称“髦儿戏”;1903年张园里举行了脚踏车大赛;1909年和1910年,霍元甲在张园两次摆擂台比武;张园中还有一处八阵图引游客入胜,“迷途不能出,喧笑以为乐”,或许就是“走迷宫”游戏。
张园的绿化别具一格,糅合了东方园林的雅致与西方园林的情韵。安垲第的前面是一大片草坪,三面都有树林掩映。南面一处池塘,池中有假山石,池畔小楼,一边松竹摇曳。张园里还多次举办赛花会,参赛之花种类数以百计,姹紫嫣红、满园芬芳,引来参观人群摩肩接踵。
张园是展示新派和洋气的好地方,很多新奇的洋玩意儿都是在张园首秀的。1886年张园最早试燃电灯;张园有一间电气屋专门展示电在生活中的应用,其中安置电灯、电灶、电扇、电铃以及“电叫子”,参观者只要按一下,就能听到鸣叫。张园有时放大气球(售门票一元),一西人随球上升,又张伞降落,这大概算是最早的降落伞表演。张园里还有放电光影戏以及照相室等设备,这些都是当时上海不多见的,拍照虽说在当时属于“高档消费”,依然吸引人们趋之若鹜。1905年1月2日,中西合璧的“文明结婚”时新礼式诞生在张园里,一时传为佳话。
1885年开始,演放焰火成为张园的一个年度固定项目,据说张园的焰火“灵变奇巧,色色翻新,五色迷离,观者无不目迷心醉”。《申报》曾报道过1886年5月1日张园放焰火的盛况,说是“才出大马路而西,即见灯火之光,接连数里不断,望之整齐璀璨,若军行之有纪律,长蛇卷地,阵法宛然,而且往者过、来者续,无一息之停……”
我还收藏有一张老明信片,其图案展示了张园里20世纪初的一个特色娱乐,这或许是我国最早的“激流勇进”项目,曾见有相关记载说:“西人于园中,筑高台临池,上下以车,建有轮行铁路,用机关运动。人出小银元2枚,则许乘车。登台,即坐小舟,自台上推下,投入池中,舟颠荡若甚危险,其实无妨也。西人喜之,乘者颇众。”看这介绍,果然与如今游乐场中还在花样翻新的“激流勇进”一个模式。
人气的集聚使张园不仅是一处园林、一处游乐场,也是一处公共活动空间,以至于清末民初,张园成立上海各界集会演说的重要场所。1897年12月,中外妇女百余人在张园安垲第讨论设立上海女学校事宜。1901年3月,上海各界200多人在张园集会,请求清政府不要同俄国签订卖国条约,这也是第一次反对帝国主义的集会,同月又有1000多人在张园集会,宣传民族危机当头,动员人们共同抵御外国侵略。1910年11月,上海各界人士在张园成立“华洋义赈会”,号召民众为当年夏天安徽等地水灾灾民募捐。清末,许多维新派革命志士也聚会于此,发表过演说。辛亥革命期间,各方人士在张园集会,聆听孙中山先生发表演说。
【城市更新究竟留什么】
20世纪10年代,上海城市发展是按下了”快进键“。大量越界筑路,由东向西一路推进;老城厢拆墙、填浜筑路;公共游乐场所越来越多。犹太商人哈同的爱俪园落成,抢走了张园不少生意;再往后,黄楚九等人先后开张新世界、大世界游乐场,人气极旺;南京路、福州路上文化娱乐事业快速发展,以先施公司为代表的一家家百货公司靓丽登场,其中不但有品种繁多的商品让人自觉掏钱包,商场里也有各种游艺场所拉住客人脚步……凡此种种,都在分流着张园的游客。
本来就生意大受影响的张园,偏偏又迎来了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为代表的大发展,张园一带的地价水涨船高,在办园利润低迷的情况下,利益驱动最终促使张园的营业者投向房地产开发的怀抱。
1918年,首先是张园的餐厅、茶楼、戏院等逐一被推倒,而后是整块出让,建造起了里弄住宅群。张园作为“园”的盛况不再,经典的安垲第也不知所之。仿若岁月流逝一般,曾经热闹非常、游人如织的张园就被里弄住宅完全取代了。
在此后直到如今的100年间,张园这一片的住宅是走过百年、日益显出老态,住家是来了又走、走了又来,人口密度是居高不下,当然,作为里弄住宅的“张园”此后有了更多在锅碗瓢盆间富有烟火气的故事。
不妨拉长历史的视线再回首看张园,视线延至百年前,所见是新建的一排排里弄住宅,正欢迎各色人等入住;将视线再往前二三十年,就将见到由一整片大草坪托起的安垲第,正招呼着人们赏景嬉戏。城市是有灵魂的,城市有记忆。但我们没有“平行世界”。
城市年轮不会停滞,我们自然也不必将历史的记忆都寄托在每一幢建筑身上。城市更新,是求“新”,而非一味守旧。比如张园,今日保留保护的里弄住宅,在百年前就是新建建筑;百年前,一定也有人想着那个拥有大草坪的张园,如果能保留下来该有多好。
既然是“更新”,总会有留、有破、有立,城市空间展现出来的风貌也好、矗立着的建筑也好,终究是为这个城市中的人服务的,为这个城市的未来发展服务的。让我们把视线收回当下,想象一下,保护下来的张园里弄住宅风貌,不又是一个新的“张园”了吗?再放眼上海,还有那么多亟待更新的空间,是不是也不必非拘泥于留存“眼前所见”的那个记忆,而是以人民为中心,从城市功能出发,设法为未来的上海留下我们所建的记忆呢?
栏目主编:沈轶伦 文字编辑:沈轶伦 图片编辑:朱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