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立梅散文优美句段摘抄(晴色先从喜鹊知)(1)

作者简介:段金泉,热爱写作,散文、诗歌散见《解放军文艺》《飞天》等报刊,作品入选《当代军旅诗选》等选集。曾获全国报纸副刊优秀作品奖、全军文艺新作品奖等奖项。出版有诗集、散文随笔集。

晴色先从喜鹊知

作者:段金泉大校

丁立梅散文优美句段摘抄(晴色先从喜鹊知)(2)

昨晚,入睡前翻看微信朋友圈,有位年轻战友写的一段文字吸引了我:“三只喜鹊:昨夜大雨,一只受伤的喜鹊落在楼门口的垃圾桶上,不知情的连值日准备去赶跑它。不曾想,不远处的水杉树上,两只喜鹊(不知道是它的父母还是同伴)默默地保护着它,谁靠近在谁头上盘旋,谁接触就去啄谁,守护了整整一上午。这种感情,像极了我们的父母,也像极了我们的战友情!”从文字可以看出,战友是一个善于观察的细心之人。对喜鹊的描写,鲜活而生动,充满了爱心,富有生活情趣。巧合的是,我在写一篇关于喜鹊的短文,顺手抄录于此,算是一个不错的开头。从办公室所在的窗口向外望去,是一排苍翠挺拔的侧柏。每当伏案有些累了,我总会抬头望着它们,让疲惫的双目得以短暂的歇息。这些侧柏,栽植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它们和这幢由苏联专家设计建造的办公楼同龄。据说,西北军区首任司令员彭德怀元帅,当年曾在这间办公室里运筹帷幄。几十年后,我能坐在这里处理一些细碎的军务,也算得上人生经历中的一大幸事吧。

丁立梅散文优美句段摘抄(晴色先从喜鹊知)(3)

此刻,侧柏枝头飞来飞去的一对喜鹊,吸引了我的目光。它们身形袅娜,“喳喳”“喳喳”地叫着,就像一对甜蜜爱人,一会儿树上,一会儿树下。叫声犹如跳动的音符,让我的思绪从枯燥的文字里走了出来,仿佛进入一片广阔的田野,吸吮着自然的芬芳。这样的情景,无疑是一份难得的心灵享受。

让我奇怪的是,多年不曾见过的喜鹊,怎么会突然出现在这座城市。曾经有一段时日,即使在偏远的农村,也很难看到它们的身影。

喜鹊叫,喜事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喜鹊被公认是一种报喜鸟,象征着吉祥、幸福与好运。清晨起来,听到喜鹊的叫声,预示着这一天家中或有贵客来访,或有喜事敲门。如果喜鹊在自家房前屋后的大树上筑巢,无疑会带给一家人愉悦的心情。因此,喜鹊也成为文人墨客诗文里、画笔下最常见的题材。宋代戴复古在《东轩喜鹊飞花即景》中,将喜鹊的外形和习性特点描绘得活灵活现:“东轩亦潇洒,春晚雨晴时。喜鹊立门限,飞花落砚池。”南朝梁萧纪在《咏鹊诗》中说,“今朝听声喜,家信必应归。”诗人咏鹊、赞鹊,绝妙好词可谓多矣。书画家们则以《喜鹊登枝》《鹊桥相会》等等,或表现福气鸿运的到来,或赞颂男女爱情的纯洁真挚。一个喜字,总会让人生出无限的向往与遐思来。

丁立梅散文优美句段摘抄(晴色先从喜鹊知)(4)

人们对喜鹊的认识,也是与时代的发展同行。唐末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四记载:“时人之家,闻鹊声者,皆为喜兆,故谓‘灵鹊报喜’。”从记载中可知,当时人们听到鹊的叫声,都认为是喜兆,从而把“喜”与“鹊”联系在一起,喜鹊之名大概由此而来。宋代陈耆卿《赤城志》中记载:“闻其声则喜,故曰‘喜鹊’。”明代小说《水浒传》中,记载宋江在杀了阎婆惜之后,去投奔柴进避难。柴进扶起宋江时说:“昨夜灯花报,今早喜鹊噪,不想却是贵兄来。”这里,灯花与喜鹊都成为吉祥喜庆的好兆头。“喳喳”“喳喳”,喜鹊清亮而欢快的叫声,的确能带给人喜悦的心情。在古代浩瀚的文字记载中,还有不少关于喜鹊优美的神话传说。其中,有这样一个感人故事:贞观末年,有个叫黎景逸的人,家门前的大树上有个鹊巢,他时常给巢里的鹊儿投食,天长日久,人鸟有了感情。一次,黎景逸蒙冤入狱,痛苦而悲伤之中,发现他曾喂食过的那只喜鹊落在监狱窗前欢叫不止,这让黎景逸暗自欣喜,难道会有好消息传来?果然,三天后他被无罪释放。于是就有了“鹊噪狱楼”的传说。而流传最广、人们耳熟能详的民间传说,则是鹊桥相会。据说,每年农历七月七日,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这天,喜鹊们飞上天河,搭起一条鹊桥,让这对有情人在鹊桥上相见,诉说相思之苦。后来,这一天成了“七巧节”,现在也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说来有些奇怪,每年的这一天,人们真的很难看到喜鹊。老人们说,喜鹊们都飞到天上搭鹊桥去了。

丁立梅散文优美句段摘抄(晴色先从喜鹊知)(5)

辽阔的华夏大地,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心中的神鸟。比如,藏族人视高山兀鹫为神鸟,蒙古人则视百灵鸟为神鸟,而满族人一直把喜鹊奉为神灵。史书记载,满族发端于长白山附近,这里地处江河源头,气候温和,神灵辈出。在布库里湖畔曾住着三个仙女。一天,她们在湖里洗澡时,一只喜鹊将一枚红色的果实遗落在一位仙女的衣服上,吃下果实的仙女怀孕生下一个男孩。人们认为他是“上天派来的圣人”,便称他为爱新觉罗,取名布库里雍正。后来,当地族人拥他为王子。男孩长大后,为他的王国取名号为“满族”。关于喜鹊的传说还有很多,古代人们视喜鹊为智慧之鸟。春秋时期的《逸周书·时训解》记载:“小寒之日雁北向,又五日鹊始巢……鹊不始巢,国不宁。”描述的是二十四节气中小寒之后的第五天,喜鹊开始筑巢,否则国家就会不安定。宋代罗愿在《尔雅翼》中说:“鹊不始巢,国不宁,则以巢比国,盖旧说也。”以鹊筑巢比喻国家安宁,可见喜鹊在百鸟中的神圣地位。传说虽然美丽,毕竟无从考证。现实生活中,喜鹊惹人喜爱,却是不争的事实。我在《解放军报》上读过一则关于喜鹊的趣闻:在闽江口川石岛某部队营区的大树上,一个很大的鹊巢里住着一对喜鹊,它们陪伴战士们守卫边防,演绎了很多有趣的故事。有一天晚上,两名哨兵上哨不久,就听见这对喜鹊在头顶“喳喳”叫个不停。一位哨兵觉得蹊跷,循声前去,发现阵地上有几个鬼鬼祟祟的人,他们正准备盗窃军用物资,被哨兵当场抓获。最让人感动的是,每当有人来连队,这对喜鹊就在营区外不远的路口迎候。一次,有位将军来岛上视察,听闻喜鹊好客的故事,便去看个究竟。将军特地捕捉了一些虫子送到离鹊巢不远处,让喜鹊美餐一顿。将军走时,这对喜鹊一路欢叫着将他送到码头。这些趣闻,或许是作者为了写文章而牵强附会。但喜鹊的可爱,由此可见一斑。

丁立梅散文优美句段摘抄(晴色先从喜鹊知)(6)

喜鹊是美丽的。它绿如绸缎的背毛和白如雪花的肚毛,它动人的尾巴,欢快的叫声,为人们所喜爱。那年春天,一对喜鹊在我家屋后的一棵杨树上衔枝造屋。无论是晴天还是雨中,它们不辞劳苦,先是衔来枯枝搭好一个框架,随后再垫上羽毛、柴草,糊上一层泥巴,一个结实精致的爱情小巢便落成了。从此,它们出双入对,不时会有彼此呼唤的声音,给我们一家人带来了不少欢乐。几个月后,爱情的小结晶诞生了,它们又四处寻找食物,精心喂养自己的孩子。直到小喜鹊学习飞翔,学会觅食,远走高飞。对孩子的爱心,喜鹊与人类何其相似。送走了孩子,喜鹊依旧住在自己的小屋。只要小屋不被大风吹落,不被淘气的孩子掏毁,它们是不会搬家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农村分田到户,一些地方成片的树木被砍伐,荒山被开垦,田地里聚积的农药越来越多,清澈的小溪变得浑浊不堪。无枝可依、无食可觅的喜鹊们,不知飞到了哪里。看不到喜鹊的身影,听不见喜鹊的叫声,日子富起来的人们,才觉得生活中似乎少了点什么。进入新世纪后,人们终于醒悟,原来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农村的荒山重新披上了绿装,城市的绿地也在成片延伸。久违的喜鹊又飞了回来,在村民的房前屋后,在城市绿地的大树上,它们筑巢生息,成为人们朝夕相伴的朋友。

丁立梅散文优美句段摘抄(晴色先从喜鹊知)(7)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如今,我已挥别那个奉献了美好年华的部队大院。那幢承载过辉煌历史的青灰色大楼依然迎风而立,那排见证了岁月巨变的侧柏依然枝繁叶茂,而那些朝夕相处过的同事早已各奔东西。偶尔,只有清晨那嘹亮的号音,那欢快的喜鹊叫声,依稀还会在耳畔萦回。“晴色先从喜鹊知,斜阳一抹照天西。”历史的大变局中,那些曾经的故事就像大风卷起的沙尘,时高时低,最终不知所踪。人生旅途,天气难猜,无法左右。无论阴晴,无论风雨,有了“喜鹊报晴”的心态,向前走,莫回头,亦会有不同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