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在三伏天里,有个年轻的妈妈焦急的抱着一个还在襁褓里的娃来就诊,主诉发烧已近40℃,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发烧没有汗是捂汗还是不能捂汗?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发烧没有汗是捂汗还是不能捂汗(什么时候发烧需要)

发烧没有汗是捂汗还是不能捂汗

三伏天里差点被捂坏了的娃

前阵子在三伏天里,有个年轻的妈妈焦急的抱着一个还在襁褓里的娃来就诊,主诉发烧已近40℃。

当时看见娃的情况我都有点懵:妈妈穿着背心、热裤、凉拖,娃包裹在薄棉被里满头大汗,小脸好像红苹果一般,呼吸明显急促。

顿时我就明白过来一件事:这位宝妈一定是误会了“捂汗”这件事。

赶紧让宝妈给娃娃“松绑”,并让宝妈回家用温水给娃娃擦浴,配合小儿推拿。

还好,1天的时间娃娃就退烧了。

捂到差点虚脱了的帅小伙

无独有偶,前几天一位帅小伙来就诊,穿着两层裤子、薄棉外套,围巾、帽子、口罩一个不少。起初我以为是体虚怕冷,结果发现患者原来是发烧。

看患者捂的满脸通红,大汗淋漓,不禁问到:“热不?”

“热啊!我觉得还有点头晕,大夫,我是不是烧的病入膏肓快不行了?”

“发烧的问题并不严重,严重的是你把自己捂中暑了!赶紧脱两件,凉快一下。”

患者除去各种“武装”,只留了一层薄衣,经过测体温的5分钟之后:“大夫,我感觉好多了!”随后又羞赧道:“我刚才捂着是不是做错了?”

“恩,挺有觉悟,发烧不是都需要捂着的,也不是捂就能出汗的,更不是出汗就都能好的!”

捂着一定能出汗吗?

对于正常人来说,衣服穿多了,人体觉得热,自然会出汗。通过出汗的方式,人体将热量带出体外,以维持正常的体温。

但是捂着一定能出汗吗?并非如此。尤其对于发烧的人来说,单纯的“捂汗”是一个很傻的行为。

如果是受寒引起的感冒,高烧无汗的情况,没有药力帮助的情况下,大部分人单纯的捂被子,效果只能是人体皮肤尚存的那点可怜的“热交换”作用都被扼杀了,全部的温度捂在体内,于是越烧越高。

而如果是风热、暑湿的感冒,不捂被子的情况下,人本来就会通过出汗来散热祛邪,捂着被子只能是越捂越热,而且周身粘腻不适。

发烧都需要“捂汗”吗?

发烧都需要“捂汗”吗?肯定不是的。那么这个“捂汗”的方法是从哪里来的呢?

中国自古以来发热时捂汗,主要是针对受寒引起的感冒,发热、无汗的类型。但并不是直接靠捂被子来发汗,而是在用了解表散寒的药物之后,“覆被取汗”,或者是“啜热稀粥以助药力”。

也就是说,“捂汗”这件事,事实上是个辅助方法,是加强发汗解表药的效果的一种手段,就如同我们在点着的火上面浇点油,让火烧的更旺盛一样。如果没点着火,浇了油也烧不起来。因此“捂汗”并非退烧的“神器”。

发烧的时候我们可以怎么做?

发烧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温水擦浴。擦拭双侧的肘窝、腘窝、腹股沟、颈部等。温水可以帮助打开人体的“腠理”,也就是汗孔,让汗液得以排出,同时通过温水蒸发的过程来散热。

外感发热的时候,我们可以适当的饮用温开水,防止高热损伤人体津液的同时,可以通过温水的热力辅助人体发汗,将病邪散出体外。

外感发烧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刮痧。沿着脊柱及脊柱两侧,从大椎刮至腰骶部。刮痧可以使得人体体表的血液循环充盈旺盛,打开刮痧部位的人体大门,使得病邪得以散出,从而达到退热祛病的作用。

外感发烧的时候,我们还可以拔火罐。通过火罐的热力和压力,刺激局部皮肤气血充盈,达到开穴祛邪的作用。

外感发烧的时候哦,我们还可以用温水进行足浴,改善肢端末节的血液循环,帮助祛除风寒病邪。

发烧的时候到底需不需要“捂着点”呢?

发烧的时候,不要过度的“捂汗”,但是有些情况下“捂着点”还是必要的。

“捂着点”这件事,对于发热“有汗”的人群最为合适。

出汗,代表着人体体表的汗孔处于打开的状态,人体防御外邪的城墙处于城门大开的状态。这个时候,汗液可以排出,而风邪也更容易侵入人体。因此,不论是发热本就有汗,还是利用药物发汗退热的情况,只要见了汗,就不要再大敞大开了,一定要适当的穿着点衣服、关着点窗户,以防风邪趁虚而入。

这里要强调一下,“捂着点”并不是要求穿多厚的衣服,而是注意“防风”。再简单点说,不是要求穿棉衣,而是要求穿风衣。

正确的护理有助疾病康复

人们常说生病的时候要多加“注意”。这些注意一定要选对了方法。正确的护理有助疾病康复,用错了方法可能是帮了倒忙,害了性命。

面对发烧,我们要分清“有汗”、“无汗”,明确是否需要“捂汗”、“防风”,找对病因正确施治,才能尽快远离疾病、脱离苦海。

@头条号@头条健康@头条养生@健康真相官#中医来了##健康早班车##我的养生日记##健康真探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