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名由岭南东道、广南东路演变而来,简称“粤”,省会广州,是中国大陆南端沿海的一个省份。广东是岭南文化的重要传承地,在语言、风俗、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特风格。自1989年起,作为第一经济大省,广东GDP在30多个省市中,连续占居第一位。目前,广东省下辖20个县级市、36个县。其中,就蕉岭县来说,人口超20万,曾经名为镇平县,因为与河南省的镇平县重名,所以改为蕉岭县。

广东人口流失十大县(广东省一个县人口超20万)(1)

首先,蕉岭县属于广东省梅州市,在地理位置上,蕉岭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福建、广东、江西三省的交界地带,西与平远县相连,东南与梅州市梅县区接壤,北与福建省武平县、上杭县毗邻。蕉岭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今蕉岭县一带属于百越之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秦始皇发兵平定岭南地区,将蕉岭县等地区纳入到秦王朝的疆域中。彼时,蕉岭县属于龙川县。西汉时期,分龙川县为龙川、揭阳两县,蕉岭地属揭阳县。

三国时期,曹操、孙权、刘备三家争霸,今蕉岭县一带属东吴的揭阳县。公元280年,也即西晋时期,揭阳县属义安郡。东晋建立后,蕉岭地属义安郡之海阳县。义安郡辖绥安、海宁、海阳、义招县5县,治所初设于韩江东岸(今广东潮安县归湖镇),后迁今潮州城。公元479年,南朝齐分海阳县为海阳、程乡两县。在此基础上,今蕉岭县一带主要属程乡县。公元557年,南朝陈设潮州,下辖程乡、海阳、潮阳等县。

广东人口流失十大县(广东省一个县人口超20万)(2)

公元970年,也即北宋建立后,今蕉岭县一带属梅州。公元1282年,元朝建立后,升梅州为梅州路。公元1369年,明朝建立后的第二年,废梅州路,复称程乡县,隶属潮州府。公元1633年,明朝崇祯皇帝在位时,设置镇平县,隶属潮州。公元1812年,清朝嘉庆皇帝在位时,镇平县属广东省嘉应州。1912年,清朝灭亡后,废嘉应州,镇平县隶属广东省直辖。1914年,因河南省已先有“镇平县”,所以更名蕉岭县,因县北有蕉岭而得名。

广东人口流失十大县(广东省一个县人口超20万)(3)

最后,需要补充的是,镇平县是河南省南阳市下辖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西北侧,东距南阳市中心城区仅30公里。1952年8月,蕉岭与平远合县,称蕉平县。两年后,蕉平分县,仍称蕉岭县。1988年,撤销梅县地区,成立梅州市,蕉岭县隶属梅州市管辖。如今,作为广东省梅州市下辖县,蕉岭县总面积达960平方公里,正好是为全国总面积的万分之一,总人口约为21万人,是广东省人口较少的县。

文/情怀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