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因为这两天办公室来了新的实习学生,所以把我的思绪也拉回到了学生时代。每每当学生问我学生时代的一些事情时,我总是一笑置之,不是因为我不屑于讲而是因为时间太久远,远到我已记不起来该从哪说起。

我是来自新疆,一个南疆小县城的女生,我和其他人一样,平庸地度过我的童年,平庸地度过学生时代,平庸地毕业,平庸地开始工作,之所以用了这么多平庸,是因为我真的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年轻人,有着年轻人的懒惰、年轻人的佛系、可能多一点对工作的执着。

2009年高考顺利的考入武汉一所普通的一本学校,之所以说学校普通,是因为武汉高校太多了,前有武大、华科这样的985、211高校带队,后有中南财经、华师、武理工等211紧随,我所在的学校在他们的交相辉映下显得赢弱不堪,而我恰是拖了学校后腿的一个因子。

高考那年我以在那个学校不错的成绩考上了内地的大学,我不知道同学们是否羡慕我,老师是否为我骄傲,我只记得要强的哭了,像是为自己努力奋斗过的中学时代画上一个不太完美的句号。不想结束但又不得不匆忙地结束了少年时光。

在小县城唯一的高中成绩名列前茅的我,到了大学后的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竟然是倒数。虽然在我得知我的高考成绩跟我们班第一名的高考成绩相差近80分时,我产生了因为享受了新疆教育优惠政策才得以跟他们一个班时的那种尴尬和自卑,但我远远没有想到这种差距,会导致我在第一学期的成绩排在倒数,那一刻我才意识到80分足以制造一条无以逾越的教育鸿沟。

班主任找了班里成绩好的同学给我当小老师,辅助我的数学和英语口语。那一刻要强的我也不得不承认我的成绩确实差到无以复加。我从小培植起来的优越感顿时荡然无存。

在试图改变现状,摆脱倒数压力时,我发现了学校图书馆,而在此后的三年半中图书馆承载了我大学时段大半的记忆,记录着我曾经奋斗过的身影。

学校最大的图书馆有12层,一楼是电子阅览室二楼是自习室,3至12楼全是学科图书室外加自习书桌,后来又建成了一座逸夫人文图书馆。图书馆见证着我后进生身份的转变,也帮我拿了一个又一个的进步奖学金和校三好学生荣誉。学校国家奖学金和省励志奖学金名额非常少,印象中只有成绩在学院前几名的学生才有资格拿,而我恰是永远拿不到的那一个。

感谢学校浓郁的学习氛围和强烈的上进意识,让我从一个学渣一路逆袭。在第一次倒数成绩之后,我陷入了长久的沉寂。重新定位大学的目的和意义,我的同学们好像有天赋似的,每次考试成绩都那么好,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沉浸在图书馆或自习室,不停的复习预习做题。

武汉的冬天很阴冷、夏天很闷热,平时一有时间就会跟着室友同学去图书馆看书学习,学校图书馆有着很大的魅力,能吸引多数同学前往。我们为了能在图书馆有一席之地,试过在闷热的夏天,汗流浃背地站在骄阳下排队进馆;也试过在阴冷的冬季,搓着手跺着脚、天摸黑时排队进馆。近一两小时排队的疲劳和寒热,在找到空位置时一下子烟消云散,那真是一种单纯的快乐。

我在图书馆几乎完成了课后作业、学时复习以及课外知识补充;在电子阅览室完成了所有外教的“小论文”、大学英语的口语、视频作业。时隔十年,我现在想起图书馆时,依然能记起和三两同学,挤图书馆学习、复习,躲在书架下悄悄聊天,找到一本资料书籍归还在拥挤的书堆中,下次怎么也找不到时的情景……

图书馆见证着我从班级倒数,四年一路打怪晋升至第四名的努力,也见证了我失利武汉大学研究生的狼狈和遗憾。图书馆是我平庸大学生活努力的起点也是我学生时代奋斗的终结。

我想,图书馆里的青春,那大概是一种奋斗的味道。

不如就静下心去图书馆学习吧(那是一种奋斗的味道)(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