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谭光兴

来源 | 汽车服务世界(ID:asworld168)

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上汽车保有量最多的国家,且连续十年汽车产销量高居世界第一,驾驶人也已达4亿多人,洗车服务领域也水涨船高,服务店铺有百万之多,创造市场价值有万亿多人民币。但是,与繁荣的市场不对称的是,现今的汽车维修师们,其地位与待遇与民国时期比较起来,则相差太远了。

民国时期的汽车维修师们,可以说是威风得很呐!

一、民国时的汽车与汽车维修业

中国的汽车维修业自然是随着汽车的引进开始的,我们大致介绍一下。

1、中国汽车的开端

1901年,第一辆进口汽车登陆上海,当时官拜直隶总督的袁世凯为了讨好慈禧,用1万两白银购进一辆第二代奔驰牌小轿车作为慈禧六十大寿的贡礼送给了慈禧太后。这辆车经专家鉴定为中国第一辆汽车。

有关中国第一辆汽车,还有另一种说法。1901年,对了解汽车史的人来说是个值得关注的一年。当时距离装有内燃机的现代汽车于1886年降生德国已经15年了。

这一年,一位叫李恩时(Leinz)的匈牙利人携两辆美国制造的“奥兹莫比尔(Oldsmobile)”牌汽车自香港运到了上海,开中国汽车风气之先。现知,这是两辆黑色木质车身的汽车。一辆是折叠式软篷车顶。一辆是凉篷式车顶。外表与当地的马车十分相似。车上有两排座位,前两排为司机席,后排为乘客席。

木质车轮辐条,实心轮胎,另装有煤油灯和手捏喇叭。1902年1月30日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开会决定向李恩时的汽车颁发临时牌照,准许上街行驶。每月缴税金两银元。

一家名为levy洋行的法国珠宝首饰钟表行,总部在巴黎,1890年来上海开设分号。1903年在上海创办“利威汽车行”,代理欧洲几家汽车制造厂的销售业务。

大概在1915年,该汽车行被原“美汽车公司”的机械工程师、英国人雷登接办,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成为上海销售业绩最好的汽车代理商。该公司主要代理“奥斯汀”、“雪佛兰”等汽车。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被日伪强占,抗战胜利后恢复,再后来,其95%的股权被华人收购,1949年后关闭。

汽修工师父1w 包吃住(如今汽修师傅的威风去哪了)(1)

民国时期上海已是“万国车”的天下了

另外,1914年美国人弗里德曼在上海创办中国汽车公司,代理“道济”等美国厂商的汽车,还在重庆、汉口、长沙等处设分公司。太平洋战争爆发,重庆的分公司将美国的“道济”、“斯的匹克”等重型载重车运入中国,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贡献。

民国时期的汽车主要是进口汽车。国产车曾经出现萌芽,但很快夭折了。

我国的第一辆汽车于1929年5月在沈阳问世,由张学良将军掌管的辽宁迫击炮厂制造。张学良让民生工厂厂长李宜春从美国购进“瑞雪”号整车一辆,作为样车。李宜春将整车拆卸,然后除发动机后轴、电气装置和轮胎等用原车零件外,对其它零件重新设计制造,到1931年5月历时两年,终于试制成功我国第一辆汽车,命名为民生牌75型汽车,开辟了中国自制汽车的先河。

但很快,就在同年,““九一八事变”后,“民生汽车”被日本鬼子抢夺。

2、民国时期的汽车价格

民国时,汽车是高档奢侈品。玩儿得起的自然是外国使节、达官贵人、富商巨贾、买办以及社会贤达之流。

汽修工师父1w 包吃住(如今汽修师傅的威风去哪了)(2)

汽车是不少社会名流和富绅最爱的玩具,当时,一辆汽车就能代表着富绅、名流们的身份和地位。

但民国时期的汽车价格实在太贵。从当时社会各阶层的收入比较就可以看出。

1923年,一部福特T型敞篷车的售价为2700块大洋。1930年代上海的汽车平均在2000——5000大洋。这不是一般人家买得起的。

在1935年之前,中国最流行的货币是各种银元,以下的数字也都是银元计算。

银元的购买力如何?根据《中国历代物价考述》,1929年上海的米价是每石19元,当时南方一石米为160市斤,也就是一块银元可换大米8.4斤。

2018年上海超市的普通大米3元1斤,所以粗略估计,1929年上海一块银元的购买力相当于今天的25元人民币。

而关于那个年代各阶层的收入,北大教授300元和图书馆校工每月8元的对比广为人知。

教授们的月收入,从200元到600元不等。而当时多数省份的县长月薪一般在160元至280元不等。可见大学教授属于那个年代的高薪阶层。但当时舆论仍认为,“在大学做一教授, 不如在政府做一技正或科长、司长。”这无非是因为政府官员除了工资外,还有各种补贴收入,而且不易被拖欠工资。

大文豪鲁迅先生(当时鲁迅先生还曾任教育部的科长)月薪300块大洋,相当于现在72万,算上其他收入,鲁迅的月收入已经超过百万。1919年鲁迅先生在北京买了一套32间房“三进大四合院”,总共花了3675块大洋,相当于现在880万人民币。也就是说,一辆车可以买一个四合院了。所以,鲁迅先生也无力购买汽车,出行只能坐“黄包车”。

那个年代的中等阶层包括中学教师、律师、新闻记者、普通政府职员、工厂或银行业职员等,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的工资收入大致也能维持与其职业相称的体面生活。上海的采访记者、编辑月薪在40~100元,中学教师月薪在40~80元,新式商店普通职员在20~60元。

某些行业的熟练技术工人工资水平与新闻记者、中学教师及商店店员相近,可以说接近中等阶层,如印刷业、造船业熟练工人,平均收入可以达到40元左右。

而出卖体力的社会底层的收入则低到无法糊口,1930年复旦大学对上海的人力车夫进行了收入调查,54000名车夫的平均月收入仅为10元左右。劳动密集性的产业如棉纺、缥丝、火柴等行业工人收入也和车夫类似。

值得一提的是,30年代对江、浙、鲁、闽等八省小学教师生活状况的调查显示,其平均月薪为16元,和工人阶级的平均收入相当。

民国时,买车贵,用车也贵。

国学大师——"中国史现代化第一个奠基人"顾颉刚先生曾购买了一辆汽车,请了一个会开车的司机,一个月要支付对方20大洋,这还没算100大洋的汽油费。

所以,普通阶层人士根本不可能拥有车辆的。不像我们现在,城市里社会各阶层都买得起小轿车。

3、民国时期的汽车数量

1903年上海只有5辆汽车,1908年就增加到了119辆,1912年猛增到1400辆。据统计,到1934年,华界汽车保有量已经从2597辆上升到9710辆,占到全上海汽车保有量的将近半数。

据当年1月全国经济委员会对各大城市的汽车调查资料,全上海的汽车保有量为17039辆,为北京、天津的8倍多,南京、广州的12倍多,汉口的24倍。到抗战前夕,上海每千人汽车保有量已超过6辆。如果看中国全国,要到1993年才达到同等水平。

那个年代全世界又有多少汽车呢?

《东方杂志》1924年21卷1号刊有过统计:

据最近调查约计共14,347,468辆。其中美国占83.8%,计12,364,377辆,而其余各国则合而计之,亦不过2,379,091而已。兹将各洲汽车数以表示如下:

南北美洲…………13,078,297辆

(南美洲各国计713,902辆)

欧洲………………1,302,153辆

亚洲………………144,479辆

大洋洲……………147,189辆

非洲………………71,368辆。

由这些数据来看,那时候的汽车显然主要集中在美国,竟然占了全球汽车总量的80%以上,亚洲的汽车数量共144,479辆,仅占百分之一点零几。

4、民国时期的汽车维修业

只要有汽车就离不开售前和售后服务。虽然当时因为汽车普及率不高的原因,导致汽车售前情况不是很好,但是数十年前的汽车售后服务就已经具备了现代化“4S”店的部份雏形,既卖车亦修车。

汽修工师父1w 包吃住(如今汽修师傅的威风去哪了)(3)

民国时期的汽车广告

汽修工师父1w 包吃住(如今汽修师傅的威风去哪了)(4)

汽修工师父1w 包吃住(如今汽修师傅的威风去哪了)(5)

当年的维修车间功能大抵和现代类似

汽修工师父1w 包吃住(如今汽修师傅的威风去哪了)(6)

民国时期的机修工位

汽修工师父1w 包吃住(如今汽修师傅的威风去哪了)(7)

从上图的老照片中可以看到,在宽敞的修理厂房内停着十来辆待修的豪车,依稀还可辨认出停放着福特、别克、林肯、凯迪拉克、奔驰等全球知名品牌。

中国的汽车服务店铺和各地方的汽车拥有量有关,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天津、广州和武汉等大城市。其他地方就很少了。

但有一个地方特别值得一提。

在偏远的西南地区——成都,民国时就曾经有一条著名的汽修一条街。

那时的汽车修理与汽车配件的供给,都是在汽修厂里一次性完成,况且,那时的汽车配件供给和采购是一件非常重大或难以获得的重要物资。在民国时期,当时成都人的记忆之中,棉花街是何等重要的汽修一条街。  

在民国时期,棉花街形成了成都汽修一条街,但它却并不是成都第一家汽修厂的始发地。

民国18年(1929年),也就是成都在四川开先河有了汽车运输业之后的第三年,原成灌马路长途汽车公司和成都华达汽车公司的技师郑悦亭和段津一,他俩慧眼发现,马路局和民营汽车公司们无力解决自身车辆的装配修理,于是集资400元,在成都青石桥租赁铺面,筹办汽车修理业务并选吉日,于民国18年(1929年)8月18日正式开办,给公司取名为“西方汽车装修公司”。

郑悦亭和段津一勇敢创办成都乃至四川第一家汽修厂,也是他俩应有的底气和本事。早在民国15年(1926年),成灌马路长途汽车公司和成都华达公司派人同赴上海,向美商怡昌洋行定购福特汽车底盘时,洋行就推荐两人担任此批车辆的技术人员,便于车辆入川后的底盘装配和维修。

有这样一段经历,经过三年修车技术积累,郑悦亭和段津一在汽修方面有了大量的实践经验。  

西方汽车装修公司开业了,郑悦亭任经理,段津一任机务主管,并另雇员工三人,分别担任会计、采办、司库等职。公司开业后,规模虽小,却修车技术一流,业务十分兴旺,颇受当时成都地区汽车同业的欢迎,公司知名度迅速传播。由于郑、段两人修车业务精通,也惊动了外资汽车经销商。

成都为什么是全国汽车保有量最多的城市?在民国时期就已经表现出了它的消费意识和强劲购买力。

而精典汽服在成都地区能一家公司拥有几十家直营店铺和百多家加盟连锁店,能够称霸一方,也是可以追寻渊源的。

二、民国维修师的美好日子

民国时期是维修师的高光时刻,威风的紧!

汽车是舶来品,零部件也是舶来品,维修技术更是学自西方;汽车价格贵,维修价格自然水涨船高,维修师的收入也就高。

那时候,一条全新的邓禄普轮胎售价50块大洋,更换一个普通的化油器需要花费70块大洋,维修汽车上的电气设备则通常要花100块大洋左右。

民国时期的汽车修理工地位确实相当高:一件白衬衫,优雅地喝着咖啡,熟练地用刀叉品尝高档西餐,学习全英文版教材,这就是民国时期汽车修理工时尚生活的写照。

除了汽修专业,民国时期修车工的私人生活也非常丰富:大背头、定制西装、皮夹克、咖啡厅、舞厅......这一切都来源于他们可观的收入。

比如,国民党大员陈诚的福特汽车大修,一次就需要一根金条,这个价格足以让今天的汽修厂老板们咋舌。

汽修工师父1w 包吃住(如今汽修师傅的威风去哪了)(8)

民国时期的维修工

抗战时期,随着汽车数量的大增,修车工渐渐成为一门很时尚的职业,并且还与当时军政要员称兄道弟,保持着良好的私人关系。

当时,“福特汽车服务工场”就设于重庆。它由乔氏家族经营,在西南地区乃至全国都赫赫有名,工场内的训练方法和工具至今仍在沿用。

民国时维修师们不仅威风,简直就是豪横。离开大城市,汽修店更是无处找,爱修不修。“离了这个村,还真没这个店。”甚至油都没地儿加。

但他们确实有威风、豪横的资格。

当时的富绅最爱的品牌是福特、雪佛兰、别克、林肯、凯迪拉克、奔驰等,在上世纪30年代,美国大兵还带来了最时髦的威利斯美式军用吉普。而当时要成为一名修车工必须使用汽车模型来反复练习,定期观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会阅读全英文版教材。所以,不会英文你还成不了维修师。不然,你连配件名都不认识,如何修车?

那时候,因为技术支援在国外,所以维修师必须什么都能修理,技术要绝对过硬,才能立足于世。

汽修工师父1w 包吃住(如今汽修师傅的威风去哪了)(9)

汽修工师父1w 包吃住(如今汽修师傅的威风去哪了)(10)

当时的维修清单

汽修工师父1w 包吃住(如今汽修师傅的威风去哪了)(11)

汽修工师父1w 包吃住(如今汽修师傅的威风去哪了)(12)

汽修工师父1w 包吃住(如今汽修师傅的威风去哪了)(13)

当时全英文的汽车维修手册

与民国的技师相比,现在的技师们,我们有威风的资格吗?有人说,我们这行是被自己做低的,好像没毛病。

汽车已进入寻常家庭,不再稀罕,技师也不再被高看,但作为技术行业,技师的地位需要重塑,行业要做上去、价格要涨上去、地位要提上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