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原著中殷郊怎么死的(封神演义中的殷郊之死)(1)

《封神演义》中有个人物叫殷郊,原本是商朝大殿下,也就是纣王的长子、未来的太子和纣王王位的继承人,因为纣王被妲己迷惑,害死了殷郊的母亲姜皇后,殷郊一怒要为母亲报仇,结果被纣王诛杀。殷郊和他的弟弟殷洪一起出逃又被抓回,就在临要被砍头的时候,恰巧遇到闲来无事的元始天尊的两位得意门生赤精子和广成子,一念善心救下了这两个苦命兄弟,从此殷郊跟着广成子修道,殷洪拜了赤精子为师。就在姜子牙即将登坛拜将挥师东征之时,先是殷洪被老师赤精子奉元始天尊之命派去助姜子牙伐纣,半路被申公豹说反又举着大旗去打姜子牙,结果因自己的誓言被太极图化为灰烬,接着就是殷郊也被当时正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广成子派去帮助姜子牙,顺便也为自己母亲报仇,同时还可以在周天下中给自己谋得一席之地。但殷郊得知弟弟殷洪被化为灰烬之后大怒,誓要为弟弟报仇,和姜子牙大打出手,最终也因自己曾经的誓言被燃灯道人布下旗阵,夹在两山之中,埋在土里之后用犁给锄了。殷郊死的有多悲惨从演义中可见一斑,整部《封神演义》中死得最惨烈的恐怕也就是这个殷郊了。(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在喜马拉雅收听本人制作的音频节目《随口说封神演义》去了解一些其中的故事)

现在一些网络作品中有为殷郊翻案的,把殷郊描绘成如何的厉害,把演义中那些害过他的仙人痛扁了一顿,这足以说明读者对《封神演义》中的殷郊有多同情,对那些假面仁义满口道德的阐教大仙有多么痛恨,但是,我们再怎么可怜殷郊,殷郊的死其实都是必然的,毫无翻案可能。

正史中对商朝的记载很少,商这个朝代本身也不是很注重修史(也可能是史籍大量遗失了),商代使用的甲骨文更多的是记载祭祀、民生、战争等大的事件,而且由于保管和对甲骨文认知的局限,大量甲骨文献已经损毁,所剩的那很小一部分甲骨文也没有能够完全破译,而关于周伐商期间就没有商朝正式的文献记载出土(现在这一阶段的甲骨文发现很少,主要是以金文为主,金文都是刻在青铜都金属器物上的,存量也非常有限),姬周灭殷商的时候,一把大火烧了帝辛的王宫、城池,估计能有史料也都付之一炬了,史料的空白就留给了后人任意涂鸦的空间。现今我们看到的那段历史更多的是出于周灭商之后由周朝史官、分封的诸侯国史官及后代人依据一些传说和非常局限的史料记载撰写的文献推断出来的,其中很多东西更是先入为主的臆想,即便加上一些现在的考古发现,对于弥补那一时期的史记的作用也是很微弱的。所以后人对于帝辛(也就是纣王,纣是后来周朝胜利者给帝辛加上的谥号,而王这个称谓本是周朝称呼最高统治者的,商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是“帝”,夏朝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是“后”)的评价是很有争议的,汉以前的对帝辛的评价除了少数学者和商族遗民外基本上是一边倒的被评价为史上最残暴的暴君,甚至比夏桀更有过之而无不及,描绘中夏桀所有的昏庸残暴帝辛都有,夏桀没做的缺德事帝辛也都做了个遍,看完帝辛的罪行,你甚至都很难再想象出人间还能有什么更离谱的残暴事情可以安在帝辛身上了。这是典型的成王败寇的意识形态在作祟。而就是这样一个被描绘成打入十八层地狱都嫌地狱挖的太浅的君王,他的子嗣能是什么样的哪?

封神演义原著中殷郊怎么死的(封神演义中的殷郊之死)(2)

正史里并没有出现殷郊这个人物,帝辛有记载的后裔是周灭商后被封于殷地的武庚,武庚是纣王之子,为了防范武庚叛乱,周武王在分封了武庚之后又在他的周围分封了三个诸侯以监视武庚,武庚在不久的三监之乱中反叛而被当时实际执政的周公旦所剿灭,这应该算是有史可查的纣王后裔了。而在整个春秋时期,我们能知道的殷商后裔所建立的方国只剩下了宋国,另有记载说部分商朝遗族远徙至现朝鲜地区定居建国。中国宋、殷、商、武、汤、禄等姓氏主要来源于殷商的后裔。

封神演义原著中殷郊怎么死的(封神演义中的殷郊之死)(3)

讲完正史,应该可以肯定殷郊是被虚构出来的人物,属于民间传说而后被逐渐加工成了最终演义里的形象,既然如此,殷郊的命运也就从一开始就被限定住了。身为即将没落王朝的继承人,有多少可以逃过最终悲惨的结局?国破家亡,即便是平民,异族来时都尊贵全无命不由己,更何况身为储君,天下哪还容得下你?

殷郊本人的性格是有很大缺陷的。暴躁,也可以说是很有行动力,但行动力也看用在哪;单纯,也可以说是头脑简单毫无计谋,不通世故而面对庞杂的环境一厢情愿;执拗,也可以说是坚持,但是这个坚持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变成顽固;少学而自大,也可以说是比较有自信心,但是自信是要有底气的;过于重情义,本来是个好事,但是在那种大环境下,私情乱了头脑就是大祸……

《封神演义》中殷郊出场的时候,是纣王害死姜皇后的时候,作为殿下殷郊直接拎着宝剑就要去找纣王拼命,那时候他才十一岁,养在深宫又没本事,居然要去和自己那位能征善战的老爹讨性命,这就足见这小家伙是怎样一个暴躁的性格了。那时候小,不走脑子,但是大了,等到广成子派他下山的时候,原本坚定信念要为母报仇,结果就因为申公豹的挑唆,一怒之下为殷洪,要跟姜子牙玩命,他甚至都没搞明白殷洪是为什么死的,这就只能说是头脑简单又暴躁了。

封神演义原著中殷郊怎么死的(封神演义中的殷郊之死)(4)

不通人情世故,简单暴躁也就罢了,学艺不精还自信,以为有了法宝就可以天下无敌。殷郊被广成子收为徒弟也就十年左右,这点修行就敢去硬钢修行千年的对手,全凭广成子给的三头六臂和一应法宝,整本《封神演义》里那些修行没几年就出来混的最后基本都上了天宫给昊天上帝打工去了,看上去都有了个可以永保的铁饭碗,但是在那个清规戒律如此严苛、等级制度如此森严的天宫,有几个能成仙的会看得上?试问谁不爱自由?

封神演义原著中殷郊怎么死的(封神演义中的殷郊之死)(5)

殷郊也死在他的义气重亲情上。讲义气重亲情本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符合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但讲义气重亲情也要有头脑。在《封神演义》所给出的环境条件下,为了一己的私情义气而怒发冲冠,不管不顾,最终的结果就很悲惨了。殷郊并不知道,整个封神行动中背后的策划者是他无法以一己之力抗衡的,殷洪之死早就在策划者的预判掌控之中,殷洪是必须要死的,而且殷洪的死也是作为最终灭掉殷王室余脉的预设导火索。但是殷洪没想到这个阴谋如此的周密,殷郊更没想到,他们的老师赤精子和广成子倒是想到了,但也不敢违抗,最终还是把自己的徒弟送上了封神榜。

殷郊之死只是封神这个繁复巨大的系统操作中的一个小环节,他还算是阐教的门人,只是血统不好,不属于阐教“高尚道德”名下应有的门徒而最终被设计诛杀,清理出阐教门户,而那些截教大仙就更是要被清理的对象。

从本质上说这些截教大仙也多少都和殷郊一样,性格直率没心眼,重情重义重名誉,清高孤傲,不问世事,这些都被阐教充分利用,最终被各个击破,被抱团群殴,封神榜上有姓名……

截教与阐教的不同,在于修炼理念的不同,也在于门人来源的不同。截教认为天地万物皆有灵性,都可以修仙,按现在的话说就是没有种族之分,没有肤色之分,所以自然界那些飞禽走兽昆虫等等甚至包括石头都投于阐教门下。反过来看,这些最被阐教看不起的飞禽走兽却是最直白、最不具恶念的,所以也没有杀劫之祸,原本活得优哉游哉好不快活,却被最终都消灭了。截教灭,阐教存,在正义和顺天命的名号下,阐教完成了“道德君子”的封神大业,看似志得意满,但自此也为自己的衰落埋下祸根。

封神演义原著中殷郊怎么死的(封神演义中的殷郊之死)(6)

殷郊之死,看着惨烈,却是必然,既有他自身的因素,也有那个他至死都没搞懂的社会的因素。这也是《封神演义》这本书的奇妙之处。

其实写这些并不是真的想和诸位探讨社会,探讨伦理道德,而是想以此做个引子,未来谈谈教育,谈谈我们日常事业生活中的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