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而“知识经济”实际上也是“信息革命”的“信息时代”因此,筛选、获取、分类管理及综合分析信息的能力对于各行各业尤其是学术工作者来说,尤其重要学术科研工作者经常会出现的术语“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以及“三次文献”,这是什么意思呢?他们分别有什么区别呢?本文从信息源、定义及加工等方面进行综合说明,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文献综述用脚注还是参考文献?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文献综述用脚注还是参考文献(MeetConf学术干货一次文献)

文献综述用脚注还是参考文献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而“知识经济”实际上也是“信息革命”的“信息时代”。因此,筛选、获取、分类管理及综合分析信息的能力对于各行各业尤其是学术工作者来说,尤其重要。学术科研工作者经常会出现的术语“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以及“三次文献”,这是什么意思呢?他们分别有什么区别呢?本文从信息源、定义及加工等方面进行综合说明。

1.信息源文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6出版的《文献术语》给的定义为: 个人为满足其信息需要而获得信息的来源,称为“信息源(information sources)”;广义的定义为一切产生、生产、贮存、加工、传播信息的源泉都可以看作是信息

信息源的分类

划分标准不一样,具体分类形式会有所差别。按信息的载体,可分为记录型信息源、实物型信息源、思维型信息源以及零次型信息源。

具体定义及信息加工整理

科研领域中,科研信息有十大信息源头。即常见文献信息源:图书、期刊;特种文献信息源:学位论文、会议文献、标准文献、专利文献、科技报告、政府出版物、产品资料、科技档案。

这些记录型信息源按照加工深度即可分为 “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 一次信息(文献):凡是在科研、生产、经营、文化及其他各类活动当中生产的原始信息,称为一次信息,即信息第一次出现的记录载体,如期刊论文、研究报告、市场调研报告、说明书等。

• 二次信息(文献):是对一次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后产生的一类信息,如书目、题录、简介、文摘等形式的检索工具。二次信息的重要作用,不仅在于报道,更重要的是为查找一次信息提供线索。文献检索的数据库很多都是二次信息,因为一次信息数量庞大,直接查找不方便,由数据库加工整理后更利于检索。

• 三次信息(文献):是在一、二次信息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而产生的信息,如综述、专题述评、进展报告、统计年鉴、百科全书等。

总之,从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到三次文献,是一个对知识信息深度加工的过程。

更多学术会议知识及国际会议信息,请关注MeetConf_一站式智能化学术会议交流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