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米医生

金秋时节,天高气清,正值新鲜板栗大量上市,糖炒栗子的焦香气飘满大街小巷。谁又能抵得住这诱惑,热气腾腾地买上一包,剥开饱满油亮,满口留香、回味无穷。

你闻见香味了吗?

说起板栗,可不只是好吃,在古代医家的眼中,可称得上药食同源的“干果之王”。

唐代药王孙思邈对板栗爱不释手,他评价栗子为“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

从中医取类比象来看,板栗果形似“肾”,又是种子入肾经,所以补肾效果非常的好。

润肺健脾养肝护肾食谱(秋天补益的肾之果)(1)

中医入肾的种子、坚果有很多,为什么偏把栗子称为“肾之果“?

因为多数入肾的种子有泻的作用,而栗子则是专补不泻的,固摄下焦之力很好。

之前我在门诊上碰到过一位患者,半夜起夜非常频繁,白天也是憋不住尿,一有尿意需要立马跑去厕所。

我推荐他吃点栗子,不要吃糖炒栗子,而是买那种新鲜的、嫩的,最好外面的毛刺还是青绿色的,这种补肾气效果最好了。

然后把栗子挂在通风处风干几天,风干后的栗子连着内皮生吃,每天吃7颗,然后一定要细嚼慢咽,嚼得碎碎的,栗汁混合着津液慢慢分次吞下,这样更好消化些。

他吃了一段时间后给我反馈,起夜次数明显减少了。

现在很多人肾气都很虚,肾气主二便,所以固摄下焦的能力较差,容易出现尿频、尿急等现象,男性还可能遗精,女性白带不断、月经淋漓不尽等。

润肺健脾养肝护肾食谱(秋天补益的肾之果)(2)

这其实跟现代人经常晚睡、熬夜,压力大、焦虑脱不了干系。

比如最近风靡全网的小游戏“羊了个羊“,很多人把它当成睡前解压小游戏,却在一轮轮失败中,不自知逐渐上瘾了,一不小心玩到通宵。

熬夜沉迷,消耗你的不仅仅是时间和精力,更是无休止地透支气血、肾精。所以,让肾气充足的根本,还是要改掉熬夜的坏习惯。

扯远了,我们说回栗子~

如果想发挥栗子补肾的功效,最推荐的就是生吃。

这个方法不少名医都记载过——

孙思邈在《千金方》曰:“生食之,甚治腰脚不遂。”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曰:“腰脚无力。取风干的生栗,每晨吃十多粒。”

苏辙为此写了《服栗》:“老去日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入口锵鸣初未熟,低头咀噍不容忙。”

因为肾是主骨的。中老年人容易出现腰膝酸软、四肢疼痛乏力、牙齿松动等问题,其实也是肾气不足的表现。

润肺健脾养肝护肾食谱(秋天补益的肾之果)(3)

而生板栗能补肾精而不泻,即能补骨、健腰脚,效果要比钙片强得多了。

不过,板栗生食有些生涩,也不太好消化,制成风干板栗,能最大限度地保存补肾的作用。风干后的内皮会紧紧抱在果仁上,这层皮有收敛的作用,所以吃的时候不要撕掉。

板栗不仅补肾力出色,同时也有很好的健脾效果。

《随息居饮食谱》提到板栗能“补肾,益气,厚肠,止泻,耐饥,最利腰脚。”

如果想要补肾,那就生吃;如果想要健脾,那就要熟食,像糖炒栗子这种色黄、粉糯口感的,多是能补脾的,厚肠胃、饱腹。

倒不是说熟板栗就不能补肾了,它是脾肾兼补的,更侧重于补脾气,脾胃虚弱的人就适合熟吃。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则气血不足,所以面色无华、体倦乏力、身体瘦弱、食欲不振的人,或是气虚便溏、腹泻的人,每天可以吃点熟栗子。

熟板栗怎么吃,也是有讲究的。

诱人的糖炒栗子,气味焦香,能够醒脾,助运化,不过烘炒过的栗子略有燥性,容易上火的人不建议多吃,更推荐煮食。

深秋燥气渐重,要说秋栗和什么最配,非滋阴的鸭肉莫属,一道板栗焖鸭令人垂涎欲滴。

润肺健脾养肝护肾食谱(秋天补益的肾之果)(4)

一鸭润三秋,秋天最滋补的肉类,不是猪肉,而是鸭肉。

在禽类之中,飞禽多为热性,而鸭子作为水禽,性质是偏凉的,既润肺阴,又不会助火,特别适合阴虚火旺的人吃。

最近秋燥开始明显,门诊上咽痒干咳、便秘、皮肤干燥的人开始多起来了,这种干燥不是喝水就能缓解的。虽说吃点水果也能滋阴,但跟有血肉有情之品还是没法比的。

鸭肉滋五脏之阴,也是补血佳品,很适合血虚的人,像是面色、口唇、指甲淡白,头晕眼花、心神不安、失眠多梦,女性月经量少等,都可以吃鸭补血。

板栗与老鸭同煮,滋阴润肺、补肾健脾,相得益彰。

做板栗焖鸭时要特别注意几点:

一要明火慢煲,水火相济,可以平衡鸭的寒性;

二要连皮一起,鸭肉最精华的部位在皮,肺主皮毛,皮中脂肪最为滋阴,所以最好熬得浓稠些,润肺燥效果最好,不是一勺“三花淡奶”可比拟的;

三是板栗不宜多食,每天最多不要超过10颗,以免滞气、消化不良。

不过话说回来,食疗再补益,也终归是补救之法,最关键的还是要避免伤阴耗气血。

改掉长期熬夜、劳累、玩手机的行为吧!别再消磨宝贵的健康与精气神了。

润肺健脾养肝护肾食谱(秋天补益的肾之果)(5)

,